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社会科学   60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行政组织中“搭便车”行为者的经济选择及对其之制约何国强关键词:搭便车,经济人,边际效用(个人效用),边际产出(个人产出),激励,监督帕金森定律所描述的行政组织自我膨胀的顽疾有一个主要症状,即行政官员滥等充数、不思进取、出工不出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  相似文献   
82.
市场经济的人文意义在于追求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经济人”,无疑这与传统的追求道德取向的“道德人”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有人认为,“经济人”与“道德人”在行为宗旨方面有“利”与“义”的对立;在行为目的方面有“利己”与“利人”的对立,在行为依据方面有“遵法”与“重德”的对立;在行为约束方面有“他律”与“自律”的对立等。这些层面天然有对立的倾向。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立的层面上,会使市场经济体制的生存与运行因缺乏同一的价值规范的理性辩护而付出社会秩序动荡的高昂代价,会使市场主体因缺乏价值认同而处于“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83.
应对亚当·斯密"经济人"理论进行系统的理解,它包括利己心、道德与法律和基于制度建设的经济自由主义的三个互相联系的层次;但后人对斯密"经济人"理论不断地庸俗化从古典经济学家的继承与发展,到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修正与发展,直至新政治经济学的完全庸俗化.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批判,但理论上的庸俗化导致伦理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其危害影响深远.为此,我们应当正确地借鉴和应用"经济人"理论.  相似文献   
84.
"理性经济人"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逻辑前提和立论基础,然而,它究竟只是一个纯粹的假设,还是事实如此,则历来众说纷纭。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从根本上催生了近代市民社会法和统治的形式理性,它们同时又是经济形式理性的前提条件和扩张终点,可以确保其不受传统价值观念和政治权力干扰而发挥最高运转效率。这种"合法的理性统治"是理性经济人概念思想体系所由之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理性经济人"究其本质而言,绝不仅仅只是一个非现实的、假设的范畴,而是彻头彻尾的历史产物,也是形成中的市民社会的真实写照和缩影。  相似文献   
85.
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最为高效的经济运行方式.然而,隐藏在这种高效、活力背后的危机--道德缺陷却被人们忽视.政府具有"经济人"特征,使得其在干预经济中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道德危机.力图从道德层面出发,揭示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互介入的必要性,从而追求市场经济下道德(即公正)与效率的二者兼得.  相似文献   
86.
作为新古典主义管理学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以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视角审视人类行为,据此提出的决策理论推动了20世纪管理学的发展。其倡导的"有限理性"与"满意解"在当今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中依然具有解释力。西蒙的有限理性是有发展过程的概念理论,反映出西蒙不同时期的思想内涵。1947年版《管理行为》、1982年斯坦福演讲《人类活动中的理性》、1997年版《管理行为》依次体现了西蒙对有限理论概念从提出到丰富的三阶段:为有限理性正名、探讨人类活动的理性与非理性、对有限理性再阐释。阐明西蒙对有限理性的概念从提出到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能为理解西蒙的理论框架补充一个纵向的维度与历史的视角。  相似文献   
87.
经济分析法学派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法律问题,提出了理性"经济人"假设,主张效益最大化原则,追求最高境界的公平正义。该学派为民法研究提供了经典方法、有助于深化民法价值与原则的认识,也为司法实务开启了一扇崭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借鉴与反思该学派的主张,有助于解决制度创新上的困惑,更好地推进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88.
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人存在于特定历史阶段或社会状态下的具体形态,也表述为人性假设,如自然人、理性人、经济人、道德人等。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而是由人性的发展变化所决定。“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特定的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和新型的人性假设,是对传统人性假设的批判与超越。从人性假设视角研究和谐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学的当代发展内涵,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下社会主体的科学的合理的诠释,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9.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90.
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为突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范式,颠覆了“理性经济人”假设,重新审视了经济理性在市场中的作用,更加重视真实复杂的人性中非理性因素在市场中的体现。本文运用马克思的“现实的人”观点对“理性经济”人及索罗斯范式中的“人”作出新的批判和评价:现实的人就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的、历史的人,“理性经济人”是抽象的、孤立的人;索罗斯将人的不完备性、易错性、不确定性等加入了他的新的范式中,这种对人的认识,相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一个进步,但是,它对人的抽象,仍然没有完整地把握人的规定性,特别是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