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87篇
  免费   2007篇
  国内免费   388篇
社会科学   89882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1085篇
  2022年   764篇
  2021年   1282篇
  2020年   1484篇
  2019年   1538篇
  2018年   767篇
  2017年   1438篇
  2016年   1915篇
  2015年   3094篇
  2014年   6726篇
  2013年   5620篇
  2012年   6791篇
  2011年   7604篇
  2010年   6632篇
  2009年   6675篇
  2008年   7813篇
  2007年   5710篇
  2006年   4846篇
  2005年   4462篇
  2004年   3131篇
  2003年   2620篇
  2002年   2182篇
  2001年   1955篇
  2000年   1518篇
  1999年   628篇
  1998年   373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81.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各有侧重、自成一体,相互依存、融会贯通,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结构。中国梦价值内涵由认识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导引了中国梦践行的对象性活动,客观关系系统、力量关系构型、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中介构成了中国梦践行场域作用的系统机制。精神引领、价值整合和动力激发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梦践行场域中的培育,通过目标支撑、价值共识和精神动力对践行系统、构型和中介的拓展,系统推进了中国梦价值内涵由认识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的对象性活动。  相似文献   
82.
进化论思想与唯物史观同为近代中国影响广泛的思想。二者的传入时间接近,并且都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随着进化论思想在现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和质疑,唯物史观早期传播和发展的历程也经历了重新的审视。文章从近代思想史发展的事实出发,重新厘清两种思想的关系,并具体论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能否从广义上归结为一种进化论的思想,以及进化论思想在中国是否经历了一个向唯物史观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83.
李岁科 《南方论刊》2015,(3):66-67,70
"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是西方思想家波普尔提出的思想理论,在社会发展选择上强调尊重社会自身"生长",而不是由人们去进行刻意的道路设计;在社会发展状态上注重渐进可行的改进方式,而不是突变式的变革;在社会发展要求上偏重于通过改造社会去服务人,而不是偏重通过改造人去适应社会;在社会发展对象上要求同样注重公众性质和私人性质的利益。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深入研究波普尔"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语言的本质以及对语言教学的意义,通过对英语学习者语言忽略所导致的一些错误进行修正,并提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
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重要性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也都取得了进展。本文旨在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源,理清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发展历程与目标定位,从而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筑牢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崭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标语,别具特色的婚育新风橱窗,干净的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温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板牌等等,这一良好的人口文化氛围就是江西省贵溪市耳口乡“四强化,四到位”创建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目前全乡共创建了计划生育示范村3个(昌甫村、梅潭村、耳口村),示范村总人口近5000人。强化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到位。各示范村设立人口计生宣传活动室,宣传、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定期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充分  相似文献   
90.
文章以一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田野观察对象,发现当地妇女的社会性别表达具有明显的当地特点,宗教信仰、生计模式、传统文化、人生仪礼等形塑和建构了本地性别规范。近年来市场经济以及人们对现代性的想像,可能会超越传统的宗教、习俗、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可能重新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仪礼规范。这种变化不只表明社会性别深深地嵌在当地独特的文化与制度之中,也会随着制度与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得到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