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9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464篇
自然科学   1126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98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同时运用能耗率极值原理和重力理论研究了固液两相流在粗质颗粒时固相浓度的垂线分布,通过探讨能耗率极值原理对“非单向性”作用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两相流运动的机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其研究方法、原理、步骤也极易推广到其它各种粒径的固相。  相似文献   
82.
钒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钒渣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含钒原料,其钙化提钒及锰化提钒工艺在钒的高效分离、尾渣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显著,但焙烧过程中钒酸钙和钒酸锰始终共存。两种钒酸盐的生成机理及钒与钙、锰反应能力的差异是两种提钒工艺的基本问题和共性问题,这对充实提钒基础理论和促进提钒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基于扩散偶研究方法,通过制备氧化钙–氧化钒和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并在不同时间恒温焙烧,比较研究了钙、锰与钒组元固相反应的界面扩散行为差异;阐明了钒酸钙和钒酸锰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并计算了扩散产物和扩散系数随焙烧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两组扩散反应逐渐进行。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中钙和钒的分布区域边界始终清晰。而对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而言,随着恒温焙烧时间的延长,二氧化锰逐渐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锰,钒组元能扩散到三氧化二锰内部,但仅有部分钒与锰反应形成扩散产物层。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的界面反应产物分别是偏钒酸钙和偏钒酸锰。恒温焙烧16 h后,产物厚度分别为39.85和32.13 μm,且由于组元扩散反应能力的限制,两个扩散偶均达到反应平衡。相同恒温焙烧时间内,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的扩散系数略高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这说明钒与钙的扩散反应比钒与锰的扩散反应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石墨相氮化碳纳米薄片(g-C3N4 NS)因其优异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和良好的成膜特性在ECL传感领域备受关注。然而,g-C3N4 NS在较高的工作电压下产生的ECL信号不稳定,而金纳米粒子(Au NPs)的引入可明显改善其发光稳定性. 基于这个特点,采用原位生长法将Au NPs引入g-C3N4 NS中,制备了一种金-石墨相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Au-g-C3N4 NS),以其作为ECL物质固定在电极上. 同时,引入具有专一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构建了一种检测叶酸(FA)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MIP-ECL)传感器. 该传感器对FA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响应,在优化的条件下,信号变化与FA物质的量浓度在1.0×10-10~1.0×10-3 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达到0.07 nmol·L-1. 并且探讨了检测机理,考察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将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FA的检测,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4.
以经典的双点源干扰模型为基础,简要说明了在双点源干扰下导引头的静态跟踪误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动态下的攻防对抗,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仿真,得出了攻击误差。仿真分析了双干扰源功率变化时导弹的攻击轨迹和误差,以及功率不相等时干扰源间距和天线波束宽度对诱骗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只要参数合适,非相干双点源干扰可以很好的诱骗导引头,达到保护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运用Razumikhin技巧.对两类具有变时滞的偏泛函微分方程进行了讨论.获得其平凡解一致渐近稳定的充分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铬酸钡比色法测定水中硫酸盐”分析方法进行的精密度、偏性试验,介绍了该试验在水质分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一种新型的移相触发电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以NE555为核心的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与常规电路相比,它相移范围宽,线性好,利于闭环控制,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体积小。  相似文献   
88.
运用常微定性理论的相平面分析方法讨论了自催化反应中的Kaas-Petersen模型,得到了行波存在的各种可能结果。  相似文献   
89.
波形板汽水分离器汽水两相分离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离流动模型模拟了波形板汽车分离器内的汽水两相流动,对波形板内液滴的运动轨迹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波形汽水分离器内流动的压力损失随通道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的变化 情况。  相似文献   
90.
IF钢再结晶退火过程中析出相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IF钢在退火过程中二相粒子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火以前形成的二相粒子,如TiC,在经过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后,其尺寸,形状和分布有较大的区别;在连续退火中不形成新的析出相,而在卓式退火中形成两类新的析出相-FeTiP相和(Ti,Mn)S相,这是首次报道有关FeTiP相在含P,Mn较低(P≤0.01%,Mn〈0.2%)的IF钢中析出,以及Mn以(Ti,Mn)S相的形式在罩式退火中析出,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