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7篇
生物科学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合成真核细胞CLK1(Cdc2-like kinase 1)编码基因,构建CLK1/pEGFP-N2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HEK293A中过表达,为CLK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用已知引物合成cDNA,将CLK1基因扩增后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FP-N2,将重组质粒热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Trans 10细胞中获得重组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插入基因测序;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HEK293A细胞,用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CLK1的表达水平,同时对其下游的磷酸化SF2/ASF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CLK1/pEGFP-N2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HEK293A细胞后24 h,CLK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同时,CLK1过表达后使得下游的SF2/ASF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构建了人CLK1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CLK1/pEGFP-N2,并在HEK293A细胞中过表达,其生物活性也得到了验证。本研究为外源性CLK1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过表达提供了一种途径,为CLK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也可为真核细胞其他蛋白表达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2.
李超  刘朴  李玉 《菌物研究》2014,(3):148-153
从在河南省采集的75份基物中共分离得到14株网柄细胞状黏菌,其中网柄菌属Dictyostelium的圆头网柄菌D.sphaerocephalum、棒形网柄菌D.clavatum和紫网柄菌D.purpureum和轮柄菌属Polysphondylium的亮白轮柄菌P.candidum、紫轮柄菌P.violaceum和纤细轮柄菌P.tenuissium,均为河南省新记录种。文中对该6种网柄菌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并附有生长发育部分阶段形态和显微照片。  相似文献   
83.
在粳稻品种嘉花1号(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Jiahua No.1')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后代中,发现了1个低温敏感叶色突变体mr21。在较低温度(〈25.0°C)条件下,该突变体幼苗叶色呈黄色;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叶色由黄转绿,其临界温度约为27.5°C;在低温条件下,突变体幼苗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较野生型嘉花1号明显下降,表明该突变体的叶色性状具有明显的温敏感性。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thermo-sensitive leaf-color1(tsl-1)。以该突变体与籼稻9311(Oryza sativa L.ssp.indica' 9311')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将tsl-1基因初步定位在水稻(Oryza sativa)第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MM1799与RM8132分子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4cM和3.0cM;然后,进一步利用扩大F2代群体及新发展的分子标记将tsl-1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InDel2与InDel4之间的198kb内。研究结果为今后对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延安市中医医院诊断治疗的6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本院体检的65例无消化系统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点以及血清MPO、CRP和免疫球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乳杆菌(t=6.128,P<0.001)、双歧杆菌(t=14.029,P<0.001)、肠球菌(t=7.858,P<0.001)、真杆菌(t=15.220,P<0.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MPO(t=21.016,P<0.001)、CRP(t=58.970,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A(t=2.967,P=0.004)、IgM(t=4.859,P<0.001)、IgG(t=19.828,P<0.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IBD患者IgA、IgM、IgG水平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数量均呈正相关,血清MPO、CRP水平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在炎症性肠病的发展中,肠道菌群与血清MPO、CRP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IBD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85.
【目的】明确区域性景观组成对玉米苗期捕食性天敌的生态学效应,可为开展玉米田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山东省92块玉米田为研究区域,基于玉米苗期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试验点的遥感影像和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数据,运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耕地、居住工业交通、草地、林地、水体5种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比例对玉米苗期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共调查到3 744头捕食性天敌,其中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55.29%),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25.32%),小花蝽Orius similis(6.73%),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4.01%),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3.58%)和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3.47%)为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现林地和水体生境对龟纹瓢虫的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正效应,草地和水体生境对三突花蛛的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正效应,水体和林地生境对捕食性天敌的总数量有显著正效应。【结论】华北农田景观中非作物生境作为捕食性天敌的资源库,在玉米苗期捕食性天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周全生  李超  叶涛 《生物资源》2020,42(6):704-709
以天然气地下管道工程竣工后的砒砂岩及沙地为研究对象,探讨经4年封育及人工种草恢复后的土壤修复效果及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砒砂岩及沙地土地类型上共有29个植物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封育恢复4年后,砒砂岩及沙地的植物群落均处于进展演替的初级阶段。相比人工种草恢复,封育恢复可更好地增加沙地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2)砒砂岩土壤全氮及有机碳含量仅在封育恢复后高于天然草地,而沙地经封育及人工种草恢复方式后,土壤全氮及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天然草地。封育及人工种草恢复方式有助于改善管道工程迹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提升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本研究从中国健康儿童口腔分离得到2株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研究其对口腔微生态环境有益作用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唾液链球菌K12作为标准益生菌株,具核梭杆菌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共聚集试验、挥发性硫化物抑制试验及FaDu细胞感染试验,评价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作为益生菌的潜能。结果共聚集试验中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的5 min共聚率分别为62.5%和76.8%,3 h共聚率分别为75.0%和83.4%。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均能抑制具核梭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FaDu细胞感染试验表明,唾液链球菌SB3或ICDC2与具核梭杆菌同时感染均能够显著降低IL-6水平(t=4.925,P=0.008;t=3.789,P=0.019)。唾液链球菌SB3能够显著升高IL-10水平(t=6.807,P=0.002),1 h预感染组IL-6水平降低较同时感染组更明显,2株菌均能够显著升高IL-10水平(t=14.540,P0.001;t=22.030,P0.001)。结论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具有对具核梭杆菌的抑菌能力,有望成为适合中国人口腔微环境的益生菌,应用于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88.
基于整合图谱的鲤生长相关性状QTL的分布及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个群体数量性状位点(QTL)的检测和识别效率通常是有限的,而多个群体能提高QTL的检测效率并能更好地了解其等位基因的变异和分布.本研究利用4个群体构建了鲤鱼的整合图谱,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群体QTL的分布及变异.整合图谱长度为2371.6cM,包含257个微卫星(SSR)和421个SNP标记分布于42个连锁群,平均标记间隔为3.7cM.将4个群体的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共67个QTL定位到整合图谱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仅有1个QTL为3个群体共享,9个QTL为2群体共享,未发现4个群体均共享的QTL.QTL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享QTL可能在控制不同鲤鱼种质间生长性状中起主要作用.此外,探讨了QTL在不同群体间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同时揭示了主效和微效基因在不同群体中的遗传表现,为QTL定位策略和分子育种改良鲤生长性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EPA对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培养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并用不同浓度(0-100 μmol/L)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进行处理,噻唑兰比色法(Methyl thiazolte trazoliu,MTT)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EPA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Real-time qPCR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家族(Peroxidas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PPARs)、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等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EPA在2d内均显著促进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增殖(P<0.05);不同浓度EPA处理ld后均显著抑制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分化(P<0.05),且100μmol/L EPA处理细胞2d可显著促进LPL和PGC-1α基因的表达(P<0.05).研究表明,EPA可促进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抑制其分化,该抑制作用与其调控PGC-1α、LPL等脂代谢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泽兰中桦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TM-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85:15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2 nm,柱温为35℃.结果:桦木酸的线性范围为3.968~99.200 μg(r=0.997 3),平均回收率为100.87%.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为泽兰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