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在工业化的加速阶段,中国如此大规模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只是对常规技术的简单复制,一经投入,便有一个投资回报期技术和资金的锁定效应,将来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可避免。因此,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选择,对国家、地区和全球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旅游小城镇建设是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旅游小城镇已成为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3.
“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全社会各行各业积极投身到节能、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中来。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责任的具体实践。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淘汰落后生产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2007年9月建设部发布《绿色施工导则》,自上而下的引导建筑业从基础的施工过程做起,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全面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4.
2008年1月14日,《建设科技》杂志年度理事会与通联会在京召开。会上,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建设科技》杂志总编辑陈宜明对杂志2007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杂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大空间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磊  徐向辉 《山西建筑》2010,36(10):99-101
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铁虹桥西站为背景,针对大空间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提出按刚度均匀分布的支撑布置原则,以及大空间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等效线刚度的概念和计算法,计算分析考虑温度应力以及支撑立柱隆沉对支撑体系的影响,并通过现场监测对比分析验证理论分析与技术参数选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6.
住宅绝不是简单的房子,不是单纯的砖瓦堆砌,住宅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生活形态。人类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远超出了建筑本身的承载,强健住宅的智能神经,智慧的住宅、贴心的住宅,这是人们想要的,是住宅的价值更是智能的价值。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地震属性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质、测井资料,在层位精细标定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优选地震属性,并依据地震属性的分布特征,对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8.
首先概述了RACF,接着介绍了RACF的关键问题,包括CPE的QoS能力、资源控制模式、资源控制状态、资源控制方案、资源控制信息等,然后介绍了RACF的功能架构和接口协议研究进展情况,最后提出了运营商部署RACF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为解决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自动目标识别(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ATR)中的数据稀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谱归一化生成对抗网络(Spectral Normaliza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SN-GAN)的目标SAR图像仿真方法。本文方法通过构建目标—场景—雷达耦合物理模型,求解散射强度分布图,利用SN-GAN实现对散射强度分布图的优化,生成高质量仿真SAR图像。通过3种相似性评估算法对仿真图像进行相似度评估,验证本文仿真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多组SAR ATR进行实验验证,在训练集中加入SN-GAN优化的仿真SAR图像可以有效缓解数据稀疏问题,提升分类算法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0.
下一代网络必然是以基于IP的分组交换为核心的网络,为IP网络提供严格的Qos保证是NGN的必然要求,而引入控制机制、加强控制功能是实现IPQoS的关键所在。在给出NGN的QoS需求和QoS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对网络的QoS控制方式以及具有研究前景的几种QoS控制模型的思路、优缺点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