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67篇
  免费   3537篇
  国内免费   2703篇
工业技术   41707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853篇
  2022年   968篇
  2021年   918篇
  2020年   1105篇
  2019年   1172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990篇
  2016年   1119篇
  2015年   1499篇
  2014年   2238篇
  2013年   1903篇
  2012年   2176篇
  2011年   2258篇
  2010年   1881篇
  2009年   2056篇
  2008年   2495篇
  2007年   2136篇
  2006年   1785篇
  2005年   1969篇
  2004年   1552篇
  2003年   1265篇
  2002年   1071篇
  2001年   940篇
  2000年   788篇
  1999年   726篇
  1998年   640篇
  1997年   643篇
  1996年   660篇
  1995年   549篇
  1994年   487篇
  1993年   405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324篇
  1990年   287篇
  1989年   288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首先,我们将一天的时间分成了不同的多个时间段。然后,在每个时间段内,我们考虑到公交车公司和乘客两方面的利益,引入了公交车载客的平均满载率、乘客的等待时间和拥挤程度这3个目标函数来衡量公交车公司的利益和乘客的满意度。为求解该目标规划,我们采用了加权系数法,引入了加权因子,使多目标函数转化成单一目标的模型。同时也可以由求得的行车计划得到了公车站交所需的最小车辆数。  相似文献   
82.
83.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含低碳酯二元共沸物的共沸温度,以102种含低碳酯二元共沸物为研究样本,从分子角度出发,基于定量-构效关系原理对共沸温度与其分子结构信息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开展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多个共沸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拟合能力、显著性及标准误差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到最佳的共沸温度预测模型是由6个分子描述符所构建的模型;再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测试集及Williams图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外部验证及应用域分析,并将本文所建的模型与文献报道的同类模型及UNIFAC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共沸温度预测模型具有稳定性好、预测精度高及泛化推广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4.
传统非视距(NLOS)误差下无线定位的TDOA算法通常是减弱NLOS误差影响或直接提取LOS测量值,对于窄带物联网(NB-IoT)需要解决LOS与NLOS传输并存下的定位精度问题。文中采用最小二乘法对NLOS和LOS传播进行鉴别,然后对NLOS下的TDOA值进行优化处理。在此前提下,提出一种组合定位的算法,采用Taylor级数展开法计算LOS传输情况,用CHAN算法计算NLOS传输情况,再通过组合定位得到定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在NLOS的信道环境下的定位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5.
86.
87.
为研究动车组司机室空调蒸发器的噪声响应,建立某型司机室分体式空调蒸发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采用FLUENT中的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计算瞬态气动流场。对瞬态流场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空气流场的频域数据。基于流场频域数据,采用Virtual.Lab的边界元法计算蒸发器的气动噪声,采用声压法计算蒸发器的辐射声功率,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器出口位置气动噪声最高,最大声压级高于56 dB;最大声功率级出现在125~400 Hz的低频段;声功率级随着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但在5 000 Hz的高频辐射中声功率级仍然超过55 dB,这表明空调蒸发器气动噪声属于宽频噪声;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声压法计算空调蒸发器气动声功率可行。  相似文献   
88.
为解决汽车低速正面碰撞时,防撞梁变形过大超过极限空间,吸能盒吸能不足等问题。重建汽车前防撞系统原始结构,利用混合元胞自动机对其实施碰撞拓扑优化,获得了最佳的材料分布,将防撞梁设计成截面为"目"字形的铝型材,并带有侧翼加强的吸能盒新结构。对新结构方案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并将其参数化,搭建了基于ISIGHT优化平台,对设计变量自动寻优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新结构设计方法可以得到合理的前防撞系统形状和尺寸,提高汽车低速碰撞的耐撞性指标。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