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工业技术   2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气液两相喷嘴等温流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Rundinger气液两相喷嘴流动模型计算机求解发现,大载荷比两相喷嘴流动中液体和气体的温度基本相等且与入口温度相同,从而提出等温流动假设,并对其合理性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一种适合于大载荷比的气液两相喷嘴简化等温流动数学模型,并对喷嘴参数和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该数学模型与Rudinger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比较,发现在大载荷比时两个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2.
水平管气液两相段塞流的波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小明  何利民  吕宇玲 《化工学报》2008,59(11):2781-2786
气液两相段塞流是液塞和长气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替,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系统地研究了水平管中段塞流持液率、压力和压差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段塞流持液率的概率密度分布为双峰分布,高持液率峰对应于液塞区,低持液率峰对应于液膜区;在压力的概率密度分布中,当压力测试点到管道出口之间的段塞单元数目少时,压力分布出现双峰分布;当压力测试点到管道出口之间的段塞单元数目多时,压力分布出现单峰分布;压差信号分布呈单峰分布。这些特征为流型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段塞流标识。  相似文献   
83.
为了探索严重段塞流的特性,在下倾-立管系统中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其压力曲线进行分析,发现了压力曲线上的特征点与液塞相对于测压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了压力在一个循环周期内不同时间段的表达式,将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实际流动的复杂性,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通过对比立管上某一测压点的压力和持液率曲线,指出了这2条曲线上的所谓特征时刻点对应的物理意义的差异。这些结论对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试验测量严重段塞流的特征参数以及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钛合金磨削加工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在钛合金磨削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在磨削钛合金材料时磨削参数的选择、表面质量的控制(即磨削烧伤和砂轮粘附)、高效磨削及磨削过程有限元仿真等,并讨论了我国在钛合金磨削加工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重力分离器聚结构件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多项混合算法对不同入口分散相粒径和不同构造聚结板的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比通过聚结板前后油水浓度分布以确定分离器有效处理分散相颗粒的粒径范围;同时在尺寸为384mm×20mm×1800mm的分离器上更换4种不同材料与流道形状的聚结板进行了分离特性研究,得出了影响聚结板分离特性的因素和处理分散相粒径的范围,选出适于本分离器的聚结板;通过对比实验数据评价不同聚结板下分离器的聚结分离效率,提出了不同工况下选取聚结构件的依据。  相似文献   
86.
为减小海面溢油,自主设计吸油单元组装结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吸油单元形状对吸油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吸油阵列单元速度场、油组分浓度场分析发现:圆形结构吸油单元表面平滑,运动阻力小,与流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增加吸油效率。采用上下间隔三角阵列方式对吸油单元进行排布,研究不同流速下阵列单元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分布排数以及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的影响,发现吸油单元的横向间距对吸油效率作用显著,而纵向间距和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影响不大,随吸油单元分布排数的增加,吸油效率趋于稳定。在工程应用范围内,保持阵列单元横向间距为1.5 D,运动速度低于1 m/s,阵列单元的吸油效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7.
综述了先进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体系的研究进展,对近年来国内外热障涂层的制备技术和陶瓷层材料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展望了下一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表面喷丸处理对NiCrAlYSi涂层恒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工艺制备了NiCrAlYSi涂层,研究了NiCrAlYSi涂层表面喷丸处理对其恒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丸处理工艺可降低涂层表面粗糙度,提高涂层表面致密性和平整性.在恒温氧化过程中,经过喷丸处理后的涂层能减少O原子向内扩散从而避免异常氧化区的出现,同时形成的热生长氧化(TGO)层厚度更加均匀,通过0.4 MPa、5 min喷丸处理后,NiCrAlYSi涂层TGO层厚度生长速率较未喷丸处理涂层降低60%,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9.
采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超声波作用下油中水滴的运动与变形行为进行了拍摄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显著影响油中水滴的运动轨迹、速率以及振荡幅度和频率,水滴作类正弦振荡运动,粒径为200~400 μm的水滴振荡运动最为剧烈;随超声波声强的增加,水滴振幅先增加后减小,在本实验体系下的临界声强为4.89 W/cm2。超声波作用下,油-水界面被周期性拉伸和压缩,水滴呈周期性变形,其变化周期和振荡周期一致。随水滴粒径的增大,其最大变形度先减小后增大;随油相黏度、油-水界面张力的减小以及声强的增大,水滴最大变形度增加。  相似文献   
90.
为了促进水合物法分离CO2在天然气脱酸工艺中的应用,以CH4+CO2混合气为例,采用CO2分离率、CH4损失率及分离因子作为水合物法脱酸的评价指标,利用自主设计的水合物法气体分离实验装置考察了初始压力、操作温度、四氢呋喃(THF)及实验用水量对水合物法分离CH4+CO2混合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初始压力增大和操作温度降低,平衡时气相CO2浓度降低,CO2分离率和CH4损失率同时增大,分离因子小幅减小;随THF浓度增大,平衡时气相CO2浓度增加,在THF摩尔分数为1.0%时,体系具有较大的CO2分离率和分离因子,较低的CH4损失率;随实验用水量增加,平衡时气相CO2浓度降低,CO2分离率增大,CH4损失率减小,分离因子增大。综合分析,可通过提高初始压力、降低操作温度、增加实验用水量,并添加摩尔分数1.0%THF来促进水合物生成,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