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医药卫生   173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索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是否增加后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建立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后对其多次重复腹腔注射过敏原OVA(ovalbumin,卵清蛋白),观察其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血清IgE水平的变化。结果 OVA干预前,3组小鼠血清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9天、第36天和第43天时,抗生素高剂量组血清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43天时,抗生素低剂量组血清Ig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 多次腹腔注射OVA致敏可使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且生命早期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引起的菌群结构的变化可能持续至生命后期,对后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发育产生持久的影响。提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海兔素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 DMBA)诱发的乳腺肿瘤大鼠肠道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模型组(M)和海兔素干预组(A)。模型组及海兔素干预组大鼠右侧臀部皮下一次性注射100 mg/kg DMBA建立乳腺癌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癌发生率及抑瘤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4、IL-10、IL-6、TNF-α 浓度及D-乳酸(D-LA)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16s RDNA V3可变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海兔素组大鼠肿瘤潜伏期延长,肿瘤发生率和平均瘤质量降低(P均<0.05),抑瘤率达到49.83%,且该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海兔素干预组IL-4浓度显著升高(P<0.05),IL-6的浓度显著降低 (P<0.05),D-LA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海兔素干预后,大肠杆菌显著性降低(P<0.05),柔嫩梭菌及乳酸杆菌显著性升高 (P<0.05)。 结论 海兔素对大鼠乳腺肿瘤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修复乳腺癌大鼠肠道屏障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早期肠道菌群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肠道便秘症状及多巴丝肼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5月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初次诊断的PD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肠道菌群干预组(n=57)与对照组(n=57),两组均予多巴丝肼片常规初始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联活菌制剂调理肠道菌群,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等评估患者便秘症状及满意度,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等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症状及心理状态。结果 1干预组较治疗前及较对照组的PAC-QOL,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评分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较治疗前UPDRS-Ⅲ运动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4周时UPDRS-Ⅲ评分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医院焦虑量表(HAD-A)、医院抑郁量表(HAD-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道菌群干预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便秘症状及焦虑睡眠等心理状态,可能有早期增强多巴丝肼制剂对运动症状的疗效,但远期影响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84.
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借自然界"川""海"之象进一步阐释"六经"之经与腑的双重含义,以及"肠胃为海"在气血化生、津液输布、糟粕传化、扶正培本方面的内涵.指出"六经"与"肠胃"在生理上彼此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现代肠道研究中,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体现了肠胃为"气血生化之海""津液输布之海""糟粕传化之海".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并参与调节机体免疫,体现了肠胃为"扶正培本之海".肠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控,如同六经与肠胃之间的海川循环,彼此依存、生生不息.通过探析"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在肠道各功能网络中的内涵,揭示象思维在中西医整合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挖掘经典及科研创新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85.
莫蕾  钟萍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0):2489-2492
背景 子痫前期病情严重者可进展至子痫并威胁母婴生命安全,而肠道菌群构成变化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但尚无明确证据。 目的 探讨孕早中期孕妇肠道菌群差异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科招募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孕妇455例。将妊娠20周后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子痫前期组(n=32),未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非子痫前期组(n=423)。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分别留取孕早期(≤12+6周)、孕中期(13~27+6周)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结果 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年龄、孕早期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周岁〔OR=1.894,95%CI(1.432,2.369)〕、孕早期Shannon指数下降〔OR=0.709,95%CI(0.465,0.921)〕、孕早期Simpson指数下降〔OR=0.612,95%CI(0.354,0.893)〕是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孕早期Shannon指数预测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652,0.838)〕,截断值为6.255,灵敏度为76.58%,特异度为60.00%;孕早期Simpson指数预测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95%CI(0.623,0.826)〕,截断值为0.945,灵敏度为62.90%,特异度为60.61%。 结论 孕早期粪便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降低是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子痫前期发病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MAO)对糖尿病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TA)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gatston钙化积分评分将其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TMAO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MAO对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各组患者糖尿病病程、LDL、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病程、LDL、TMAO是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血清TMAO浓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TMAO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不同发热患者咽部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方法 采用随机法选取2020年1—4月石家庄市五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21例发热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咽拭子样本并提取核酸,应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微生物菌群分析。结果 实验组共获得 1 716 802 816条优质序列,鉴定出4 079个物种,归属于97个门,951个属。实验组和对照组咽部微生物菌群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对照组中升高,拟杆菌门在实验组中升高;在纲水平上,梭杆菌纲和梭菌纲在对照组中升高,拟杆菌纲在实验组中升高;在目水平上,拟杆菌目在实验组中升高;在科水平上,瘤胃菌科在对照组中升高,拟杆菌科、理研菌科、阿克曼氏菌科、红细菌科和火色杆菌科在实验组中升高;在属水平上,拟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理研菌属、副拟杆菌属等在实验组中升高,瘤胃球菌属在对照组中升高;在种水平上,紫单胞菌科细菌(Porphyromonadaceae bacterium KA00676)、两个拟杆菌属(Bcteroidales bacterium Barb7, Bcteroidales SP. CAG:702)、五个普雷沃氏菌(CAG:617、CAG:755、CAG:732、CAG:924、CAG:1031)、卟啉单胞菌KLE1280、甲烷囊菌属的PtaU1.Bin060等在实验组中升高。实验组差异物种有消化链球菌、拟杆菌、科马加泰杆菌、明串珠菌、支原体、假棒状杆菌等。耐药基因主要为β-内酰胺酶类。结论 发热患者咽部有复杂的微生物菌群结构,本研究表明咽部菌群结构会对机体发热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8.
一直以来,人们将肠道菌群称为一个“被遗忘的多细胞器官”。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已经成为近年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加之广泛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已经证实肠道菌群的稳态对调控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其紊乱会引起及加重包括骨质疏松为代表的多种慢性疾患。笔者对近年来骨质疏松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重点探讨通过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的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俞宏燕  熊焰 《光明中医》2021,(2):204-20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类代谢相关疾病,临床上本病患者多伴有肠道菌群失调,可出现便秘或泄泻,西医对于本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包括微生态制剂、益生元、合生元以及粪菌移植等,作用局部,短期疗效可观,但费用较昂贵;同时中医认为治疗肝病可从疏通大肠入手,现代很多学者将这一理念运用于临床,均获得了不错疗效。故治疗本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状,中医可采用"通"法,包括疏通气机和通达肠腑气血阴阳。"肝与大肠相通"理论首见于明代李梴所写的《医学入门》,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后人分别从气机开阖、生理、病理等方面展开论述肝与大肠二者的关系;同时现代医学也提出过与"肝与大肠相通"类似的学说,即"肠-肝轴",它是构建人类机体肝脏与肠道微生物联系的重要系统,同时肠道内微生物及其含有的内毒素是参与"肠-肝轴"的主要部分,人类肠道是体内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内含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它们之间处于共生及竞争状态。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生理功能方面有着很大作用,同时它们还参与机体营养物质(糖类、脂肪等)的吸收、消化、代谢等过程。因此,基于"肝与大肠相通"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失调的病机及治疗,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0.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引起关节破坏、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人体内约1/3的尿酸通过肠道代谢,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中药在降尿酸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可能与肠道菌群的调节有关。运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宏基因组学等测序技术分析口服中药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变化,阐述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综述总结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