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内异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分别观察内异宁和丹那唑对模型大鼠外周血IL - 2、IL - 6、IL - 8含量的影响。结果 :内异宁对上述细胞因子有不同的降调或抑制作用 ,为丹那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内异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2.
茶多酚乳膏治疗重症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俐  隋丽华  韩国柱  李楠 《中草药》2009,40(9):1448-1449
目的 探讨自制3%和6%茶多酚乳膏对重症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与市售必麦森凝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重症痤疮180例,随机分为3%茶多酚乳膏组、6%茶多酚乳膏组和对照组(必麦森凝胶组)各60例,均每日早、晚各1次外用,疗程为1个月.各治疗组的观察结果 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作χ~2检验.结果 (1)疗效:必麦森凝胶组痊愈23例(38.33%)、显效28例(46.6%)、有效4例(6.67%)、无效5例(8.33%),总显效率85%.3%茶多酚乳膏组:痊愈19例(31.67%)、显效6例(10.00%)、有效5例(8.33%)、无效30例(50.00%),总显效率为41.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茶多酚乳膏组:痊愈42例(70.00%)、显效8例(13.33%)、有效8例(13.33%)、无效2例(3.33%),总显效率为83.33%,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发生19例(31.67%)、3%和6%茶多酚乳膏组分别发生1例(1.67%)和2例(3.33%);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复发率:对照组复发11例(18.33%),3%和6%茶多酚乳膏组分别复发13例(21.6%)和12例(20.00%),各治疗组复发率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 6%茶多酚乳膏治疗重症痤疮疗效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对细胞外间质 ECM 成分进行检测,探讨间质重构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侵袭性生长及播散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正常人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子宫颈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纤维结合素 FN、层粘连蛋白 LN 及Ⅰ、Ⅲ、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子宫颈组织中,ECM内可见结构致密的Ⅰ、Ⅲ型胶原和细条索状的FN蛋白表达,Ⅳ型胶原和LN蛋白主要呈线状分布于基底膜内。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Ⅰ、Ⅲ和Ⅳ型胶原降解,尤以后者为著,表现为Ⅰ、Ⅲ型胶原结构稀疏,排列紊乱,基底膜内Ⅳ型胶原的线状荧光减弱、断裂甚至缺失,间质和癌细胞浆内FN和LN蛋白表达增多,胶原的降解和FN、LN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负相关。结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间质胶原降解,基底膜断裂,FN及LN表达增多,ECM重构,其程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测定p21^HBsAg/HBsAg和p21^HBX/HBX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的血清代谢产物,探讨各种血清代谢产物在两种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的变化规律。方法对p21^HBsAg/HBsAg和p21^HBX/HBX转基因小鼠不同月龄4种代谢产物血清总胆红素(TBILI)\尿酸(UA)、肌酐(CRE)和尿素氮(BUN)进行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p21^HBsAg/HBsAg和p21^HBX/HBX转基因小鼠不同月龄、不同的指标雌雄之间t检验差异显著,并且随着年龄的变化,雌雄之间的变化规律不同。结论p21^HBsAg/HBsAg和p21^HBX/HBX转基因小鼠的血清代谢产物在不同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5.
间情期与发情期比格犬子宫与卵巢组织形态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比格犬的子宫、卵巢在间情期与发情期的组织形态学的差异,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23只经产比格母犬的血清性激素水平,选取经血清学鉴定处于发情期的比格犬2只,间情期的比格犬4只的卵巢和子宫标本,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镜检,拍照。结果间情期犬子宫及其内膜较薄,间质纤维增生,黄体中以初级卵泡为主,可见1~2个次级卵泡,未见成熟卵泡,卵泡和黄体细胞间纤维较多、血管少。发情期犬子宫及其内膜增厚,内膜腺体腔较大,部分腺体呈分枝状弯曲,腺上皮肿大,胞浆淡染,少数可见核下空泡。卵巢中卵泡数量较多,有初级、次级和1~2个成熟卵泡。黄体细胞数量多,排列规则,境界清楚,间质纤维比较疏松,血管多,未见空泡变性。间情期和发情期犬卵巢中未见明显白体。结论间情期比格犬的性激素维持在一比较低的水平,在发情前期雌激素水平迅速增高,而在排卵后比格犬的孕酮水平较高。随发情周期的变化,卵巢和子宫在形态学上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初治卵巢癌患者癌组织、外周血白细胞及腹水癌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寻求临床上更为方便实用的检测mdr1的新手段。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3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癌组织、外周血白细胞及腹水癌细胞的mdr1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卵巢癌组织mdr1阳性表达率为20.6%,外周血白细胞mdr1阳性表达率为17.6%;腹水癌细胞mdr1阳生表达率为26.5%。经统计学处理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卵巢癌组织,外周血白细胞与腹水癌细胞mdr1表达具有相关性,外周血及腹水mdr1表达情况可间接反映卵巢癌组织细胞对化疗药物耐受程度。李雅玲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构建pMal N重组表达载体 ,转化E .coliDH5α ,诱导表达犬瘟热病毒 (CDV)重组核衣壳 (N)蛋白。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 ,从CDVRNA中扩增编码N蛋白的基因片段 ,通过连接反应 ,构建重组克隆载体和重组表达载体 ,转化感受态。E .coliDH5α细胞。通过IPTG诱导表达CDV重组N蛋白。结果 扩增出约 1 7kbCDV全长的主要结构蛋白N蛋白基因 ,通过PCR获得 5 36bpN蛋白基因片段。将N蛋白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 C2 ,表达产物麦芽糖结合蛋白 (MAP)与N蛋白的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 6 0× 10 3,与预期大小一致。结论 构建的pMal N重组载体所表达的CDVN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DV的特异、敏感的抗体检测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8.
细胞外信号激酶在泰素引起的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激酶(ERK)在紫杉醇引起的卵巢癌细胞调亡中的作用.方法用紫杉醇处理人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Caov-3 and Skov-3,应用二氨基联苯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凋亡.应用蛋白印迹法技术,用特异性识别双磷酸化ERK1/2的抗体,检测卵巢癌细胞经泰素作用后ERK1/2的活化情况.用MTT法检测PD98059对泰素引导的卵巢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在80 nM泰素导致Caov-3和Skov3细胞凋亡和ERK1/2激活,泰素作用9h后,出现ERK的激活,15h后活性最大.用100μM的PD 98059作用于不同药物浓度(60nM和80nM)的泰素作用的细胞,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泰素能激活卵巢癌Caov-3和Skov3细胞ERK.抑制ERK的活性能提高Caov-3和Skov3细胞对泰素的敏感性.阻断MEK1/ERK信号转导通路,可以增加泰素对卵巢癌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79.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真核细胞介导细胞外信号到细胞内反应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调节着机体细胞的生长、分化、分裂、死亡以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化等多种过程。综述近年来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论述MAPK信号通路与妇科肿瘤细胞癌变和转移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以及MAPK抑制剂在妇科肿瘤防治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COX-2及MUC-1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卵巢上皮癌、11例良性卵巢上皮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的石蜡标本作COX-2及MUC-1的检测,并分析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COX-2及MUC-1均呈阴性表达,良性卵巢上皮瘤COX-2呈阴性表达,MUC-1呈阳性表达。卵巢上皮癌中有COX-2及MUC-1表达,COX-2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恶性肿瘤之间的表达有极显著差异(P〈0.01);MUC-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的表达有极显著差异(P〈0.01);卵巢上皮癌与卵巢上皮瘤相比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MUC-1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COX-2及MUC-1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预后有关(P〈0.05);(4)COX-2及MUC-l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呈一致性相关,二者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相关性(P=0.012)。结论 COX-2及MUC-1可能是卵巢上皮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有关,检测COX-2及MUC-1可以估计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辅助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