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言语含糊、吐字不清、吃饭呛咳伴行走时姿势步态不稳等运动障碍,近半年加重.  相似文献   
72.
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1例。记述该病例病情变化中的中医思辨与实践过程,详细分析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传变规律、各阶段的治则治法以及遣方用药原则。MAS病情发展变化与温病理论的卫气营血传变规律有相似之处,提示运用卫气营血辨证可以对MAS进行有效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低肺功能对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PCC)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行肺癌左全肺切除术患者175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PCC分为PCC组(n=68)和对照组(n=107),比较两组术前肺功能情况,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PCC发生进行预测。结果 PCC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CC组肺功能重度减低的比例为41. 18%,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PCC组肺功能中度减低的比例为29. 41%,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其中5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estimated maximum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_1%)70%,且50%≤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estimated maximum minute ventilation,MVV%)70%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 PCC组肺功能轻度减低的比例为23. 5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其中70%≤FEV_1%80%,且MVV% 80%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术前肺功能正常的比例为40. 19%,明显高于PCC组(P 0. 05); FEV_1%和MVV%是肺癌左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PCC的危险因素(OR=2. 694和1. 130,P 0. 05); 175例患者FEV_1%和MVV%建立的模型中,拟合率为93. 02%,预测精度90%; PCC患者治疗后FEV_1%和MVV%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P 0. 05)。结论术前FEV_1%或MVV%降低可能是左全肺切除术后PCC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P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尺神经大段缺损并修复其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1999年9月-2006年12月采用神经端.侧吻合术治疗尺神经大段缺损12例.所有病例手术均将尺神经远端的断端与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观察小指感觉和运动、手骨间肌、爪形畸形的恢复情况并与术前对比.结果 12例均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小指的感觉、运动均有明显的恢复,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无关节僵硬和手内在肌肉明显的萎缩.疗效评定参照胥少汀评定标准:S4M4以上(优)6例、S3M3(良)4例、S2M2(可)2例、S1M1(差)0例,优良率达83.3%.结论 神经的端-侧吻合术是治疗尺神经大段缺损功能丧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并分析围术期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对七氟烷用量及对术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并与传统以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判断麻醉深度组相比较。方法:择期七氟烷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控制组(根据患者的血压来调节ETsevo。保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在基础值的±15%)、AAI组(保持术中AAI值维持在15~20)、BIS组(保持术中BIS值维持在45~55),每组15例。氧流量2L/min。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1.T2、T3,T4、T5和苏醒即刻(T6)记录MAP.HR.SPO2、AAI、BIS和ETsevo,并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毕1小时内取3个时点行OAA/S评分。结果:与AAI组和BIS组相比较,控制组麻醉维持期ETsevo大于其它两组(P〈0.05)。AAI组与BIS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控制组短(p〈0.05)。但是术后1小时内各时点的OAA/S评分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同时.AAI和BIS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将脑电监测运用于吸入麻醉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七氟烷用量,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更有预见性的使用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76.
许冰 《健康必读》2009,8(4):1-3
目的分析我院近8年间住院死亡的58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及特点。方法对2001~2007年我院住院死亡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纵向分析,分析死因构成特点和代谢控制情况。结果①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感染占所有死亡病例的71.7%,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占5.0%;②入院时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代谢指标控制未能达标;③其中代谢综合征(MS)患者占近40%,并随着病程的延长其MS发生率随之升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原因所占比例较低,糖尿病患者应早期、定时筛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和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有限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07年5月共用多节段开窗加神经根管减压的有限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24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片、CT或MRI检查报告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临床体征与影像学报告相一致。术后平均5.6年经腰椎X线动力位片判定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按NAKAI标准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124例均获随访8个月~7年,平均5.6年,疗效评定为:优68例、良37例、可17例、差2例,总优良率达84.7%。所有病例除有1例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及2例并发椎间隙感染外,其余均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出现,也无腰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多节段开窗的有限手术能在直视下切除椎间盘,彻底地松解神经根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8.
通过回顾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发现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出院后护理干预减少,远期效果差,提示院内护理与社区护理要相衔接。  相似文献   
79.
侯忠学  赵耘  许冰  彭晓  张勇 《四川医学》2010,31(6):829-830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有限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07年5月共用多节段开窗加神经根管减压的有限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24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或MRI检查报告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临床体征与影像学报告相一致。结果 124例均获随访8个月~7年,平均5.6年,疗效评定为:优68例,良37例,可17例,差2例,总优良率达84.7%。所有患者除有1例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及2例并发椎间隙感染外,其余均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出现,也无腰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多节段开窗的有限手术能在直视下切除椎间盘和彻底的松解神经根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0.
在临床麻醉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是保证患者安全,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前提.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ial in-dex,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 aRX index,AAI)是近年来发展较好的意识水平监测手段,二者的工作原理不同,麻醉药对各自数值的判读影响也不尽一致,值得麻醉医生注意.现就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