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生物科学   2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雄性麋鹿的交配机会、社会等级和皮质醇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北京麋鹿苑研究了发情期雄性麋鹿的社会行为、社会等级和血清皮质醇水平,并分析了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按照雄性麋鹿的行为,将雄性麋鹿分为优势群和从属群。优势群包括群主和挑战者,从属群包括单身汉和被淘汰群主。使用SJ—Ⅰ型事件记录器进行常规行为取样,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皮质醇含量。发现:(1)优势雄鹿的发情行为频次明显高于从属雄鹿;(2)攻击行为的发生频次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3)血清皮质醇含量在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由此我们认为,发情期雄性麋鹿的社会等级序位影响许多行为的表达,优势雄鹿成功交配的机会比从属雄鹿多。而攻击行为和肾上腺皮质醇的分泌与社群等级无明显相关,可能是麋鹿在圈养状态下的一种适应策略,这将有利于缓解发情期雄鹿的紧张,从而允许更多的能量投放在发情交配上。  相似文献   
72.
大多数鹿科动物表现出偏向雄性的扩散行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于20世纪初在中国灭绝,1985年被重引入中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导致部分麋鹿个体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外逸,最终在洞庭湖区形成自然野化种群。野化麋鹿是否也存在偏性扩散行为?1995—2012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分区直数法、特殊个体识别法和访问调查法,按性别组成将扩散群分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对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18次扩散。其中,有65次扩散可确认扩散群的类型;60次可确认扩散群准确的个体数。结果显示:(1)雄性麋鹿较雌性更倾向于扩散。雄性群的扩散频次高于雌性群和混合群;50%的雄性扩散群仅由单一成年雄体组成。(2)雄性麋鹿的扩散能力最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的平均扩散距离分别为(13.73±8.74)km、(11.05±4.16)km和(8.95±2.16)km,但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896,df=2,P=0.387)。雌性群和混合群的扩散距离均短于25km,而5.88%的雄性群扩散距离长于25 km。(3)雄性群的平均个体数与混合群的差异显著(F=5.324,df=24,P=0.000.05),与雌性群的差异不显著(F=9.830,df=35,P=0.813),而混合群与雌性群之间的差异显著(F=48.085,df=55,P=0.000.05)。(4)50.00%的雄性群和53.57%的混合群选择芦苇草地作为扩散目的地的生境。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与其他野生鹿科动物一样,也存在"雄鹿较雌鹿更倾向于扩散"的现象,雄性的扩散能力比雌性强,雌性的扩散可能依赖于雄性。以上结果对麋鹿的野外放归和自然野化种群的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鹿鸣罕山     
黎明前的夜空是暗蓝色的。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高悬在天空,启明星的上方是一轮新月。前面的山峰像一排黑黑的兽齿,分割着天与地。寒气袭人。四周全笼罩在夜色之中。吉普车突突地发动了,发动机的鸣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车灯划破了夜空,在山路上吉普车上下颠簸,跨过冰封的溪流,穿过茂密的山林,我们来到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正沟。今天,与我同行的四人,赤峰来的张工程师,还有保护区的巴特尔,一位当地向导和一位司机,我们的任务是考察罕山的野生马鹿。  相似文献   
74.
东部非洲有一片名叫塞朗格谛(Serengeti)的大草原。塞朗格谛大草原横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由坦桑尼亚的塞若格谛国家公园和肯尼亚境内的马塞-马拉(Masai-Mala)自然保护区组成,是一个野生动物的王国。在塞朗格谛生活着150万头角马(鬣羚),100万头羚羊和80万头斑马。非洲一年雨季与旱季两度交替,当塞朗格谛的旱季到来时,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羚羊如同潮水一般,由南向北,以排山倒海之势,泅渡波涛汹涌的马拉河,奔向马赛-马拉。然后,当雨季来临时,大群的草食动物又由北  相似文献   
75.
第十五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2004年7月11日至18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斑举行,我国选手再创佳绩,来自福建莆田一中的周腾同学、四川成都七中的杨露菡同学为中国队获得了两枚金牌,来自安徽合肥一中的李晶昌同学、湖南师大附中的张洪康同学为中国队获得两枚银牌,参加第十五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163名选手。比赛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76.
人类活动对普氏羚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迪强  蒋志刚 《生态学报》1999,19(6):890-895
根据卫星遥感(TM)影像与野外--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的实地考察资料,结合数字经物地形图、植被图与土地利用图、交通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生态信息系统(EIS)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模型,采用生境评价方法HEP新人类活动对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生境适合度的因素主要为基质类型、坡度、水源远近、植被类型与人类活动。当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普氏原羚活动区的面积为795km^2,最佳为典型草原,其次为灌  相似文献   
77.
高原鼢鼠、高原鼠兔以及甘肃鼠兔种间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探讨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甘肃鼠兔栖息地的空间分化,并通过食物资源谱和资源利用谱研究了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初步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三种鼠类的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78.
牦牛种群的能量流动态及其在系统能量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志刚  夏武平 《生态学报》1987,7(3):266-275
继作者(1984)初步探讨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牦牛种群的能流动态以后,本文深入探讨了牦牛种群的能流动态及其在生态系统能流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测定牦牛的日摄入能、消化能着手,估算了由于瘤胃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甲烷能量损失和代谢能,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每公顷面积上通过绿色植被和牦牛种群的能量流密度之物候期动态。比较了次级营养层上3种优势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现存生物量以及每公斤体重、每公斤代谢体重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分析了牦牛种群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9.
偶蹄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岩  蒋志刚  韩更新 《兽类学报》2000,20(3):217-224
研究和保护遗传多样性成为野生偶蹄类动物保护生物学的重要课题。目前测定遗传多样性的技术主要有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蛋白电泳多样性和以DNA为遗传标记等一系列测定方法。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原理 ,其操作的难易、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数据所能说明的问题有一定差别。因此研究偶蹄类动物遗传多样性应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0.
果子狸繁殖期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描述了果子狸在繁殖期表现出的17种子体为、14种神群行为和交配模式。个体行为包括侧卧、叭、蹲、静立、双脚站立、食粪、理毛、抓痒、嗅闻、标记,发情叫、雄性鸣咽声、舔阴茎、咬阴部、食交配栓;社会行为包括仪式化格斗、雌性雄必与的抵抗、打斗、依偎、同性或异性之间彼此舔毛、雄性嗅闻雌性阴部及尿液、舔雌性阴部和错爬胯,交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其交配模式为无锁结(可能)多次插入、插入后抽动、一次、性射精并在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