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添加Ce(NO3)3制备了掺杂Ce3+离子的纳米SiO2材料,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电子能谱等研究样品成分,并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条件下样品中存在一定量的OH羟基,并且样品中的Ce离子主要以Ce^3+的形式存在.在100-500℃较低温度下热处理的样品中存在两个峰值相近的光致发光带,最大值为344nm和357nm,其对应的最大激发峰分别为226nm和252nm.其中,344nm光致发光带起源于基体SiO2的缺陷中心,而357nm光致发光带起源于Ce^3+的一种类液发光.  相似文献   
72.
纳米(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性能,在航空材料和中高温结构材料等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合成纳米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有望克服金属间化合物固有的室温脆性及高温蠕变强度低的缺陷。本文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在纳米(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及其烧结固化与力学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该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3.
Three nanocrystalline alloys, FesoAlso, Fe42.5Al42.5Ti5B10 and Fe35Al35Ti10B20 (molar fraction, %), were synthesized from elemental powders by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s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milled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 B additions on the structure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these alloys were also discusse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diffusion of AI, Ti, B atoms into Fe lattice occurs during milling,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BCC phase identified as Fe(Al) or Fe(Al, Ti, B)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Fe-based solid solution with nanocrystalline structure is observed to be present as the only phase in all the alloy compositions after milling. Furthermore, the contents of Ti, B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mechanical alloying products, changes in the lattice parameter as well as the grain size.  相似文献   
74.
Al/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Al/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讨论了该材料的烧结机理及界面结合性能,并分析了一些主要工艺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烧剂的加入是实现Al/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在1000℃烧强的关键,助烧剂及反应产物的粘-塑性流动是材料的主要烧结机理,并利用它在材料界面上形成过渡层的粘结作用明显改善了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制造该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的,烧结温度1000℃烧结时间3h助烧剂的加  相似文献   
75.
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经950~1100℃热处理的SiC/TiAl平面界面偶界面固相反应层的成分分布、微结构及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机制,并对热处理过程中反应层成长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获得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层主要由TiC、Ti5Si3Cx及Ti(Al,Si)2构成.其中,TiC和Ti5Si3Cx主要富集于邻近SiC的反应区,而Ti(Al,Si)2富集于邻近TiAl侧的反应区.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的发生归因于TiC和Ti5Si3Cx数值大的负吉布斯自由能变化.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层遵循抛物线生长规律,为扩散控制的反应过程,反应速率常数为:K=8.47×10-3exp(-322×103/RT)(m2/s).  相似文献   
76.
粉体化学镀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镀对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具有施镀对象无选择性,均镀能力强,成本低的优点。本文简要总结了粉体化学镀的一般特点及工艺参数对镀液稳定性、镀层沉积速度、镀层结构的影响,并对粉体化学镀在制备各类新材料中的应用作了简要概述,提出了粉体化学镀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7.
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Ti50C50元素混合粉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以及热处理对粉体结构的影响,讨论了TiC机械合金化合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合成TiC遵循逐渐扩散反应机制,反应首先形成纳米晶Ti(C)粉体,球磨10h析出TiC,随着球磨过程的进行,TiC的量逐渐增多,品格常数增加,晶粒尺寸降低。球磨80h后,粉体主要由纳米晶TiC构成,晶粒尺寸6nm,但仍有少量的Ti(C)剩余。热处理促进残余的Ti(C)转变成TiC,同时导致TiC粉体晶粒生长,晶粒尺寸增大,晶格畸变程度降低,有序度提高。  相似文献   
78.
针对某国产61.5 %IACS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开展了150~200℃人工时效及5000次应力循环低周疲劳试验,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及断口分析探讨了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评价其服役可靠性.结果 表明:该铝合金导线线股时效经历了欠时效、峰时效及过时效3个阶段.在欠时效和峰时效阶段,线股的强度有所提升,而在过时效阶段,其...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针对固体渗氮C422(22Cr12NiMoWV)钢,开展渗氮层显微组织结构及其缺口敏感性的研究,为C422汽轮机阀杆服役可靠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固体渗氮剂对C422钢表面进行渗氮,通过渗氮层的成分与物相检测、显微组织结构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及断口形貌分析,揭示不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C422钢渗氮层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80.
以供货态和650℃(外管壁温度)服役18644 h的HR3C钢炉管为对象,采用实验及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获得HR3C钢管表面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尺寸,用于定量化评估服役HR3C钢管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供货态和服役态HR3C钢炉管室温及650℃时的KIC值分别为16.06、2.38 MPa·m1/2,以及7.92、1.21 MPa·m1/2。基于K-判据法,推算出供货态及在蒸气压力为5.72 MPa、650℃下服役18644 h的规格为Ф60 mm×4 mm的HR3C钢管表面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尺寸分别为0.67、0.09 mm。最后,结合显微结构及断口分析,确定了服役态HR3C钢管临界裂纹尺寸减小及服役早期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