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79篇
  免费   1707篇
  国内免费   1364篇
工业技术   36350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703篇
  2020年   615篇
  2019年   709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539篇
  2016年   622篇
  2015年   794篇
  2014年   1744篇
  2013年   1300篇
  2012年   1648篇
  2011年   1696篇
  2010年   1624篇
  2009年   1767篇
  2008年   2053篇
  2007年   1594篇
  2006年   1508篇
  2005年   1451篇
  2004年   1407篇
  2003年   1325篇
  2002年   1199篇
  2001年   1128篇
  2000年   1036篇
  1999年   912篇
  1998年   818篇
  1997年   770篇
  1996年   840篇
  1995年   806篇
  1994年   794篇
  1993年   685篇
  1992年   709篇
  1991年   607篇
  1990年   587篇
  1989年   541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在过去的40年间,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化的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高层建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突出,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就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而言,铝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铝模板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节省建筑材料,缩减项目成本,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介绍铝模板技术的应用优势、结构特点以及施工技术应用,希望对建筑行业从业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2.
沈昶  陆强  郭俊波  杨峥 《钢铁》2021,56(12):62-67
 为提高中高碳钢产品的抗疲劳性能,利用中高碳钢的成分特点,研究开发了中高碳铝镇静钢中MnS以Al2O3为形核质点的非均质形核工艺,将钢中Al2O3脆性夹杂用塑性MnS包裹,解决了疲劳应力钢因脆性非金属夹杂引起的疲劳断裂问题。通过对微细、弥散Al2O3夹杂生成条件、MnS非均质形核析出热力学条件的研究,开展了钢中关键元素的成分设计、精炼及连铸集成工艺的设计与开发。工业实践表明,低活度氧条件下进行铝终脱氧可以形成3~5 μm微细弥散的Al2O3夹杂,并作为非均质形核的核心在二次枝晶晶间的凝固末端析出弥散、细小的粒状MnS;通过梯度脱氧、真空碳脱氧以及保护浇铸等操作可以有效稳定控制钢中全氧含量,提高钢水洁净度,成品T[O]质量分数平均为0.000 618%,较原工艺的0.000 739%降低了16%;成品的夹杂物中MnS及MnS包裹Al2O3夹杂所占比例大于96%,与世界领先产品的夹杂物控制水平相当,考虑到产品使用过程中Al2O3夹杂外部的MnS包裹层必须足够厚,塑性夹杂才能起作用,建立了MnS “有效包裹率” 的概念,当硬相夹杂物被MnS包裹且硬相夹杂物的最大半径不大于MnS包裹部位半径的1/2时,认为MnS对硬相夹杂物实现了“有效包裹”;MnS塑性夹杂工艺可明显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成品的平均断裂韧性为83.47 MPa·m1/2,较原工艺的67.31 MPa·m1/2提高了24%。  相似文献   
73.
74.
采用结合粉末工艺的两步法搅拌摩擦加工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烯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的添加对铝基复合材料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随石墨烯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逐渐提高、塑性持续下降,而抗拉强度和电导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石墨烯体积分数为3.7%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最高,达到146.5 MPa,与同等加工条件下的纯铝相比,提高了78.7%,而石墨烯体积分数为1.3%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最高,达到30.62 MS/m,较同等加工条件下的纯铝基体提高了53.4%。  相似文献   
75.
炉外铝热反应制备的高钛铁合金由于Al、O含量高,不能直接用于钢水精炼过程。本文研究了高铝高钛铁在钢液精炼过程中的热力学,以及高钛铁中铝和铁含量对钢液精炼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i和Al作为复合脱氧剂,在1873K当钢水中的aTi/aAl大于8时,脱氧产物为Ti2O3;但事实上,只有当液态钢中的aTi/aAl值高于10时,Ti2O3才会作为脱氧产物沉淀。采用高铝高钛铁作为脱氧剂,钢水中铝和钛的含量可以满足相关钢的成分要求。随着高钛铁含量的增加,精炼后的铸钢中夹杂物由硅酸盐转变为Ti-Al-Mn复合夹杂物;同时,在这些夹杂物周围形成径向针状铁素体,细化了钢的微观结构。实际系统中的aTi/aAl值为17.78(> 8),与理论结果一致。当钢液中的氧含量高时,控制钢水中aTi/aAl的值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6.
江汉盆地地下卤水锂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很高的工业开发价值。 研究利用 XRD、SEM、BET 对锰系和铝 系锂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比了两种吸附剂对江汉盆地卤水中锂的吸附性能。 锰系吸附剂最佳 吸附条件为:温度 25 ℃ 、pH = 8、液固比 200 mL / g,吸附容量为 3. 93 mg / g;铝系吸附剂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 25 ℃ 、pH = 7. 1(原卤)、液固比 400 mL / g,吸附容量为 1. 76 mg / g。 经过 5 次循环试验,锰系吸附剂吸附容量是第一次的 66. 3%,铝系吸附剂吸附容量基本不变,铝系吸附剂的循环稳定性远优于锰系吸附剂。 锰系和铝系吸附剂对 Li+的吸 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是典型的化学吸附。 BET 分析表明锰系和铝系吸附剂均存在介孔结构,锰系吸附剂以大孔 为主,铝系吸附剂以介孔为主。 FTIR 分析表明,锰系吸附剂吸附过程存在 Li+-H+交换,铝系吸附剂在吸附 Li+的同时 会吸附 Cl-来平衡电荷。  相似文献   
77.
针对汽车前纵梁耐撞部件吸能盒结构形式,研究了功能密度梯度泡沫铝填充铝合金锥管在低速冲击下的耐撞性模型优化。通过对泡沫铝填充锥管的轴向低速压溃仿真分析,获得仿真变形状态、载荷及比吸能量对位移的曲线,并对比分析仿真和实验数据,证明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以泡沫铝内核与锥管的接触强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泡沫铝填充锥管吸能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基于强粘结接触模型的含有诱导槽的功能密度梯度泡沫铝填充模型,并研究其耐撞性。研究表明,具有诱导槽的强粘结泡沫铝填充锥管在碰撞中的峰值载荷更低,载荷变化更平稳,比吸能更大,是一种在汽车制造工程应用中可以考虑的新型吸能结构。  相似文献   
78.
《应用化工》2020,(1):11-16
以铝污泥(AlS)和海藻酸钠(SA)为主要原材料,经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海藻酸钠改性铝污泥(SA-AlS)功能球,研究了温度、p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u(Ⅱ)吸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SA-AlS功能球在Cu(Ⅱ)的吸附过程中最佳pH为5.5,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熵增的过程,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SA-AlS功能球对Cu(Ⅱ)的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涉及单层吸附;拟一级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故SA-AlS功能球对Cu(Ⅱ)的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吸附饱和的SA-AlS功能球可以用EDTA-2Na溶液很好地脱附,5次吸附-脱附后仍保持较好的吸附活性。  相似文献   
79.
丁杰 《无损检测》2020,(2):38-41,47
分析铝及铝合金焊缝射线检测国家标准的标准体系构成及发展现状,介绍GB/T37910.2-2019标准的主要内容,为无损检测工作者使用该标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0.
随着汽车轻量化策略的持续推进,作为汽车车身应用轻量化材料的铝合金板已成为汽车轻量化领域的研发重点,而连续铸轧技术是生产汽车车身铝板较为先进的技术之一。本文通过收集德温特创新索引国际专利数据库(DII)、普若凯斯特专利数据库(Proquest Dialog)等涉及连续铸轧生产铝汽车板的专利,利用汤姆森数据分析软件(Thomson Data Analyzer)等主流情报分析工具,对连续铸轧生产汽车板技术在全球的研发现状、态势及主要技术方向,以及美国铝业公司连续铸轧生产铝汽车板专利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