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正>1针刺方法以手三阳经筋为主的前臂背侧六针(定位:前臂背面侧从曲池至阳溪作一连线,从小海到阳谷做一连线,将两条线各分成四等分,中间三个点是穴)。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0.3 mm×40 mm毫针,先取一条线上的三个腧穴,一手持针,进针10~20 mm,同法取另一条线上三腧穴,针刺得气后施以捻转泻法1min,留针30 min。进针深度以两线上相对应的两针进针后使两穴之间的手三阳经筋均受刺  相似文献   
72.
124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拟“育精阳合剂”、“育精阴合剂”为主治疗124例男性不育症,有效率达81.4%。观察到补肾壮阳法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调节,确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3.
家父李中和业医几十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之选穴,注重少而精的原则.经多年探索,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特效穴,不少病证往往只取一穴就获显效.现举五穴,并附家父和笔者的部分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安神疏肝法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安神疏肝为治疗大法,选神门、内关、足三里、太冲为主穴,并随症加减配穴治疗本病30例,观察疗效。结果: 痊愈12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安神疏肝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达到了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5.
“齐刺”“傍针刺”出自《内经》。为临床常用而有效的配穴方法。笔者在学习和运用中略有肤浅体会。初步整理如下:一、什么是“齐刺”“傍针刺”《灵枢·官针》篇说:“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  相似文献   
76.
卫气运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关于卫气运行的论述,除有《卫气行》专篇外,还散见于不少篇章中。内容多,观点亦多。其中有何内在联系?都是以什么角度立论?本文就此谈一点肤浅看法。一、卫气运行,位于脉外《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相似文献   
77.
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取穴法,不少学者经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结论,为准确掌握和适当使用这两种取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国颁标准《经穴部位》的颁布,统一和规范了有关腧穴定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了一定贡献,但不当之处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8.
为适应当前国内外针灸事业的发展,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了《经穴部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本标准共介绍了361个经穴,48个经外穴的标准位置。并规定此标准自199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我国中国中医界第一个国颁标准,是一部具有法律效力、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是今后针灸临床、教学、科研中取穴定位的唯一正确标准。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规定,现将笔者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道指正。1 将部分中医解剖学术语正式写入《国标》之中。  现行的腧穴定位、主要是用…  相似文献   
79.
李中和从医近60年,汇通针药,尤善针灸,为我市名老中医.通过几十年临床实践,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将其部分内容介绍给同道.  相似文献   
80.
李志道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基于中医针灸传统理论、现代医学肌腹理论及多穴组合疗效扩增效应创立四肢组合穴,包括肱二头肌三针、肱三头肌三针、前臂内侧六针、前臂外侧六针、股前九针、股后九针、小腿外侧八针等,针灸临证应用疗效显著,为针灸临床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