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MeyerdingⅠ度)16例;L_(3,4)5例,L_(4,5)70例,L_5S_111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5例(正中切口组),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1例(通道组)。记录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根据影像结果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多裂肌面积和多裂肌脂肪组织沉积等级,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两组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液方面,通道组优于正中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正中切口组少于通道组。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但通道组出现切口表皮坏死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神经损伤3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为5.0%,通道组为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6.6%,通道组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患者的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裂肌面积:正中切口组术后1年为(789.00±143.15)mm~2,术前为(1066.00±173.55)mm~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术后1年为(992.00±156.75)mm~2,术前为(1063.00±172.13)mm~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等级方面:正中切口组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或椎间融合器前后向移位。椎间融合率:正中切口组为95.6%,通道组为9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发现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JOA评分:正中切口组由术前的8~16分(平均12.7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21~29分(平均25.20±2.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由术前的8~16分(平均12.64±2.27)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23~29分(平均26.70±1.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采用正中切口显露方式相比,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具有更多的优点,包括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但通道下肌间隙入路也存在手术并发症高等不足,特别是在早期开展病例。  相似文献   
72.
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对于下颈椎Ⅲ~Ⅳ度骨折脱位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尚有争议.2004年7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经前路减压、复位、髂骨块或钛网植骨及带锁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Ⅲ~Ⅳ度下颈椎骨折脱位18例,获得满意的复位和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3.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修整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8月~1999年6月我们对65例半月板损伤病人作关节镜下修整,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龄21~62岁,其中21~49岁35例,50岁以上30例,左膝30例,右膝35例,内侧24例,外侧41例,桶柄裂14例,水平裂18例,纵裂12例,横裂9例,不规则裂4侧,盘状6例,前(或后)角完全离断2例,水平 桶柄7例,7例伴骨性关节炎,股骨髁软骨面剥脱;其中3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修整:局部修整40例,大部修整18例,次全切7例,无全切。2 治疗方法 使用Aesculap30关节镜、刨削系统及全套摄录电视监视系统。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仰卧…  相似文献   
74.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脱位为高能量损伤,常伴有严重的脊髓神经症状,我院自1992年3月~1997年4月共收治14例,手术治疗13例,其中行RF内固定10例,现就14例病例具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6~49岁,平均365岁;车祸伤4例,坠落伤8例,砸伤2例;骨折脱位发生在胸115例,胸12腰19例;按1992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制定的分极标准,脊髓神经损伤分级见表。行体位复位等保守治疗1例,椎管探查并扩大减压术3例,椎管扩大减压+RF系统内固定术10例,手术时…  相似文献   
75.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12月~1996年11月,采用于仲嘉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不同因素引起的胫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共26例。均达到一期临床愈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均符合骨不连的诊断标准。男21例,女5例,年龄18~57岁,平均40.2岁。病史最短者为骨折后3个月,最长者60个月。平均9个月。均为外伤性胫腓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9例;开放伤19例,闭合伤7例;伴软组织缺损10例;伴骨缺损及局部皮肤窦道7例;伴感染11例。伤肢关节废用性僵直,其中膝关节3例,踝关节5例,膝、踝关节均存在2例;形成胫骨假关节2例;外院或本院行内固定治疗21例,行石膏托固定…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双侧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双侧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治疗31例下腰椎病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行CT、MRI检查,评估椎间高度、内固定和融合器位置及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5~110(92. 5±10. 8) min,术中出血量90~320(120. 5±44. 8) ml,术后引流量110~250(150. 5±20. 8) ml。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愈合不良;术中神经牵拉伤1例,术后4个月恢复正常。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8~16(12. 13±1. 7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22~26(25. 4±1. 83)分(P 0. 05)。椎间高度术前为7~11(9. 6±1. 5) mm,术后6 d为10~13(11. 5±1. 4) mm,末次随访为10~13(11. 1±1. 3) mm,术后6 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与术后6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有2例植骨未完全融合,融合率为93. 5%;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融合器无移位及塌陷。结论双侧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病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17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各类脊柱手术后出现的17例深静脉栓塞病例的病史特点、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及预后。结果:深静脉栓塞多见于较大的脊柱矫形、重建、融合手术,而且与麻醉方法及是否存在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结论:脊柱围手术期中存在较多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9.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在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发生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肘部骨折占儿童所有骨折的10%,而其中髁上骨折占75%。若处理不当,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均有改进,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双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1例,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传统的短节段固定方法是经伤椎邻近的上下位椎弓根植入螺钉进行复位固定,有较高的失败率[1]。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2例,术后复位及后凸畸形矫正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