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网络环境下超声影像教学资料库的构建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ACS是数字化图像技术与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PACS在完善超声影像资料库的建立,提高学生临床见习、实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换教学模式方面为超声影像学教学提供了先进手段。  相似文献   
72.
超声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点。在影像专业本科学生见习、实习教学中充分利用PACS强大的信息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逻辑、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性思维等多种临床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相位对比法(PC)在颅内静脉窦病变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颅内静脉窦病变52例,包括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21例、硬膜动静脉瘘7例[其中6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静脉窦血检5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19例。MR检查用Siemens公司1.5T扫描仪。扫描序列用PC和时间飞逝(TOF)两种方法。其中28例同时行DSA血管造影。结果PC显示21例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的瘤巢、输入动脉、输出静脉及静脉窦均为高信号,但瘤巢信号不均匀。PC和TOF两种方法对其输入动脉显示率均为95.2%(20/21),而对输出静脉显示率90.5%(19/21)及76.2%(16/21)。6例CCF表现为患侧海绵窦扩张,眼上静脉增粗。4例横窦和1例上矢状窦的静脉窦血栓PC表现为窦内信号消失,MRI表现为静脉窦内高信号,还可伴有脑叶出血及水肿。19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PC显示为静脉窦移位、狭窄及闭塞。结论MRAPC能很好地显示静脉窦结构及其病变。  相似文献   
74.
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治疗老年冠心病,通过对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脂代谢的变化的分析,证实了复方丹参可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75.
脐尿管癌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男,50岁,因下腹胀痛伴尿频、尿急、尿痛,肉眼终末血尿2个月就诊。查体: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包块4cm×3cm大小。超声检查:脐与膀胱之间略偏右可探及大小为4.5mm×3.4mm×3.0mm的实性包块,突向膀胱腔,包块邻近膀胱壁增厚(图1),CDFI包块内可探及血流信号,PW可引出低速低阻力动脉频谱,Vmax18cm/s,RI0.43。超声诊断:脐与膀胱之间实性占位,考虑脐尿管癌。CT扫描示膀胱前壁与腹壁之间偏右侧可见一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4.6cm×3.3cm,病变宽基底与膀胱壁相连,并向膀胱内略突出,前方与腹膜相连,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平扫病变呈均匀等密度,增强…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血管生成的定量检测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技术术前检测60例ANNBC患者肿瘤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分析造影前后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研究造影后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与ANNBC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造影增强前PDI检测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无相关性(r=0.25,P〉0.05),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呈正相关(r=0.65,P〈0.05)。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均与一般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术后复发转移组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肿瘤内MVD均显著高于无瘤生存组。高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组及高MVD组总生存率(OSR)和无瘤生存率(DFSR)低于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组和低MVD组(P〈0.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技术对ANNBC血管生成活性的定量检测可作为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及治疗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8.
脉冲反相谐波声学造影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脉冲反向谐波声学造影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对 15例临床疑诊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脉冲反向谐波声学造影 ,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证实。结果 注射造影剂 2 2~ 32 s后移植肾动脉显影并呈带状增强 ,确诊移植肾动脉狭窄 12例 ,移植肾动脉内均见造影剂局部充盈缺损。结论 脉冲反向谐波声学造影能完整显示移植肾灌注血管床并增强移植肾动脉局部结构的显现 ,可能成为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又一简便、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患者男,50岁,因下腹胀痛伴尿频、尿急、尿痛,肉眼终末血尿2个月就诊。体格检查: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大小为4cm×3cm的包块。超声检查:脐与膀胱之间略偏右可探及大小为4.5mm×3.4mm×3.0mm的实性包块,突向膀胱腔,包块临近膀胱壁增厚,CDFI检查包块内可探及血流信号,PW可引出低速低阻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small-world network propertie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based on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 Methods The rs-MRI data and neurological scale data of 65 patients and 60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were collected. The brain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using GRENTA software. SPSS software and network-base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age, gender or education level (P>0.05), but PSQI, HAMA and HAMD scale scor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oth of the groups showed attributes of the small-world network.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ith insomnia showed lower Cp, γ, Eloc, λ, connectivity, and σ of the small world network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have lower global and local efficiencies than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their ability to transmit in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topology is impaired. Our data provide objective imaging evidences for the neuro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