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1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东碇倾倒区疏浚泥悬沙输移和海床冲淤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海洋模型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东碇倾倒区建立三维水动力与泥沙输移数值模型,在水动力验证的基础上模拟预测了在冬、夏季节不同背景潮流和风场作用下的疏浚泥悬沙输移规律及海床沖淤变化。结果表明:在纯潮流作用下,悬沙扩散以抛泥点为中心,呈圆对称分布,且冬季泥沙输移扩散范围比夏季大;加入风场驱动后,悬沙扩散呈下风面拖拽的椭圆形,同时水体混合加强更有利于高浓度悬沙的扩散,但对悬沙输移的作用不明显;抛泥点位置从倾倒区中心变为西北角后,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冬季较高浓度区面积的减小和由于局地水槽引导而形成的向北延伸的浓度舌;在海床冲淤方面,潮流和风场的作用主要是改变地形增量较大的面积,而更改抛泥点位置则会导致地形增量最大值出现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2.
周至地震台电阻率观测与汶川地震对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陕西省周至地电阻率台址及地电观测环境和观测系统运行情况,分析汶川大震及强余震前地电阻率出现的短临异常变化;记录到显著的地电阻率下降异常、地电阻率日均值均方差增大和差分能量增大的显著异常,认为周至地电台具有良好的监测地震能力.  相似文献   
73.
张超  谢富仁  张世民 《地震学报》2001,23(2):125-135
参照并综合应用国内外相关资料、实验和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涉及多种环境因素的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构造运动能量指标的影响.其中包括地壳纵向结构、断层产状、岩性条件、地壳应力状态、孔隙压力和地温条件等.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断裂的剪切破裂能随深度增加通常呈现先上升,在某一深度上达到峰值后逐渐衰减的形态.在诸多因素中,孔隙压力和地温条件对能量指标的影响相对显著.高孔隙压力和地温环境可导致剪切破裂能曲线的峰值降低、峰值和铃腰值所在的深度下移.这种效应限制了强震事件,而适于中小地震活动或低能量释放的断层活动,其震源深度分布的下限较低.反之,低孔隙压力和低地温环境使剪切破裂能曲线的峰值加大、形态变陡,其结果利于高强度、高能量积累的闭锁段的形成.如果这两种段落在断裂带上相邻,则可能促进断裂带不同段落之间的能量转换,从而形成能量积累程度高而邻区锁定强度低的孕震环境.红河断裂北西段温泉密度和热储温度分布与该地区的地震频度、强度和震源深度分布之间的关系与模型结果基本相符,从而为模型的主要推论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74.
引言 众所周知,井泉的水流量是流体前兆观测中最重要的测项之一。地下水流量变化不仅直接反映着地下应力的变化情况,而且是动水位、地热、水氡等其他地下流体测项动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量震例总结与现场观测试验表明,中强地震前井泉流量有明显的异常变化。车用太等研究了国内外震例剖析及试验观测结果,认为地下水流量观测无论是对地壳应变的反映还是对地壳破裂的反映,都优于地下水压力与温度的观测,也优于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观测,可能是映震灵敏的地下流体观测项目。张潮明等总结了1990年7月16日菲律宾8.0级和1994年9月16日台湾…  相似文献   
75.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37,自引:1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地表破裂分布在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上,长度分别为200km和70km。地震地表破裂表现为地表出露的地震破裂面、雁列分布的地震裂缝、地震断坎和断塞塘等。地表破裂的性质主要为右旋逆冲,最大同震位错的逆冲量和走滑量均为5.0m左右,分别位于擂鼓和虹口附近。地表破裂带的最大挤压缩短量为3.5m左右,最大宽度约为70~100m。  相似文献   
76.
公元1038年定襄地震的地质、地貌遗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元1038年,山西省定襄县、忻州市附近发生了一次7 1/4级大地震。通过大量的地质、地貌调查,确认系舟山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地震震中在水峪、鸦儿坑一带;地震在震中附近的基岩山地和黄土台地内造成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这些崩塌、滑坡阻塞河床,造成了一些堰塞湖。系舟山断裂在全新世有强烈的活动。距今6200年以来,断裂的垂直错动速率为2mm/年,断裂至少有2次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7.
1512号超强台风"杜鹃"侵袭福建期间,厦门海洋预报台按照预案要求,开展精细化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文章首先介绍厦门海洋预报台应对"杜鹃"台风的工作情况;然后介绍在本次应对"杜鹃"台风期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重点介绍厦门市开展的精细化预警报及辅助决策服务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成效;最后对这次应急工作取得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更好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78.
滇西北通甸-巍山断裂中段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甸-巍山断裂属于红河断裂带的分支断裂,目前对该断裂中段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较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通甸-巍山断裂中段是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张性正断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其最新活动时代距今约2.2ka。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断裂中段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25mm/a,全新世晚期以来垂直运动趋于增强。该研究不仅为该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有助于理解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构造变形的空间分配特点  相似文献   
79.
张世民 《内陆地震》1993,7(3):245-249
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周至地震台DD-1型地震仪1986~1990年之间的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用地震尾波的记录持续时间(T=F-P)计算周至台近震震级的公式。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该台的计算震级与陕西台网的测定震级偏差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以前无法计算震级的出格地震有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0.
通过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来分析区域构造活动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同级阶地的对比方法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缺少标志地层、风化严重的地区。文章通过横穿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段的青衣江河流地貌研究,探讨了粒度分析在阶地、冲积扇面等河流地貌面对比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中砾石之间基质砂的粒度,很好地区分了同一地区的不同级阶地,粒度呈现出规律的渐变特征;另外,在不同河谷的同级河流地貌面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主要与河谷的大小规模相关。这表明,基质粒度的变化反映了河流沉积物随年龄增加而风化程度变大的规律;另一方面,从新到老的河流沉积物剖面中基质的颜色有明显的渐变特征,可以应用于野外初步识别地貌面。这些成果为河流地貌面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新的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