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7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730篇
环境安全   543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永晓  曹红英  邓雅佳  张倩 《环境科学》2017,38(9):3575-3584
为了解PM_(2.5)、PM_(10)和降尘中Cu、Mn、Pb、Ti、V、Cd、Cr、Co、Mo、Ni等10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利用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北京城区某地四季大气中PM_(2.5)、PM_(10)及降尘样品,用ICP-MS测定了上述10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40μg·m~(-3)和232.93μg·m~(-3),超出GB 3095-2012中二类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的5倍和3倍;PM_(2.5)/PM_(10)的均值为0.74,表明大气颗粒物中以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为主;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外源颗粒物的来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冬、春、夏、秋季主要来向为西北、北-东北、东南、东南-西北.PM_(2.5)和PM_(10)中10种元素的年均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iMnPbCuCrNiVCdMoCo,其中Ti、Mn、Pb、Cu和Cr这5种元素占10种目标元素总质量浓度的91.93%和92.49%.除PM_(10)中Cd年均质量浓度(6.53 ng·m~(-3))高于GB 3095-2012限定值(5.00 ng·m~(-3))外,其他元素的质量浓度均不超标.降尘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iMnPbCuNiCrVCoMoCd,Ti(2561.48μg·g~(-1))占所有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57%,地累积指数(Igeo)结果表明,Cd(4.03)属重度污染,Pb(2.49)介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之间,Cu(1.33)属中度污染,Ni(0.43)属轻微污染.重金属的致癌健康风险(10-4)和非致癌健康风险(1),均处于较低水平,短期内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但不能忽视长期处于此环境所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72.
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4,他引:15  
在北京地区,除冬季供暖期外盛夏也是雾-霾天气的高发季节,与我国南方不同.使用微波辐射仪、风廓线和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大气成分观测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夏季持续6 d的2个雾-霾过程形成和维持机制的异同.冬季雾-霾过程出现在高空西北气流、低层多短波活动的背景下,其形成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是边界层内始终有逆温层、地面弱风场、底层湿度逐渐增大.逆温层昼高夜低、湿度昼小夜大是影响PM2.5质量浓度和能见度日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在雾-霾天气持续期间地面弱风场能够维持主要源于冷空气势力弱、常不能影响到地面.此外,入夜后地面迅速辐射降温、边界层上层有暖平流以及空气过山后下沉增温在逆温层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对于夏季持续性雾-霾天气,气溶胶区域输送、环境大气保持对流性稳定、空气的高饱和度是其发生的重要条件.在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下对流层低层盛行偏南风,北京的PM2.5质量浓度随着偏南风风速增大升高.对流层底层系统性偏南风与北京附近的山谷风共同构成了从北京以南气溶胶累积地向北输送的机制.夏季雾-霾过程低层没有逆温,但是北京上空一直维持超过200 J·kG-1的对流抑制能量,它同样限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夏季自由对流高度也存在昼夜变化,其对PM2.5浓度和能见度的作用与逆温层高度升降相同.因此,冬、夏个例分别代表了2种不同类型的持续性雾-霾过程,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环流型.  相似文献   
73.
复杂的气溶胶粒子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大气中的许多固体和液体微粒的总称,大小通常只有0.1~10μm,这些小颗粒就是煤灰、硫酸盐等那些谈到空气污染时就会谈到的讨厌的东西。它们大多产生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随着燃烧后的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同样是大气中的坏东西,与臭名昭著的CO2等温室气体不同,气溶胶在全球变暖中所起的作用至今还不明晰。  相似文献   
74.
蒋华英 《四川环境》2011,30(2):76-78
本文介绍了2007年四川省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平遥县城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依据,采用具有全局优化的遗传算法(GA)对平遥县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用大气污染危害指数的普适公式和参数优化后的污染危害指数公式确定污染危害指数的取值范围与评价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得出较符合平遥县及周边区域实际的评价结果,同时针对具体情况对此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6.
通过论述秦皇岛市在城市垃圾收集、压缩、运输、无害化处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环境卫生工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对不同季节、不同发生主体垃圾成份进行分析,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科学研究;开展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工作,防止对水、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以期把秦皇岛市真正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77.
吴文俊  蒋洪强 《生态环境》2011,20(12):1950-1956
在我国的非常规性污染物质中,大气重金属砷、铅已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重视。文章综述了国内外人为源对大气中重金属排放的贡献,结果显示中国是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重金属最多的国家之一,燃煤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最主要且最为重要的人为排放源。通过系统调研燃煤及有色金属冶炼业资源及产业布局状况,构建目前我国大气重金属相关清单模型,进行了我国重点源大气砷、铅排放清单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08年我国燃煤大气砷、铅排放量共为93733t,年均增长率为7.93%,2004-2008年有色金属冶炼业大气砷、铅排放量共为18836t,年均增长率为15.2%;(2)2000-2008年各经济部门中电力部门燃煤大气砷、铅放量始终最高,占燃煤大气排放总量的44.6%-57.1%,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3)2000-2008年各省区中山西、河北、河南和湖南省是大气砷、铅的排放大户。其中,燃煤大气砷、铅排放量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北部和中东部省区,包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和江苏五省,占全国燃煤排放总量的39.1%,有色金属冶炼大气砷、铅排放量主要集中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较为发达的河南及湖南省,占全国有色金属冶炼业排放总量的47.3%。可以看出,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大气重金属砷、铅的污染防治,加强排放控制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建立适合中国的大气砷、铅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8.
高效液相色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大气监测、水资源监测和土壤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反应性气体观测中标准气的误差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伟立  徐晓斌  张晓春 《环境化学》2011,30(6):1140-1143
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在实验室对不同的国产标准气与同一的具有NIST标准的进口标准气进行定量比对.结果发现,国内不同厂家生产及同一厂家生产不同批次的标准气,特别是SO2和NO标准气,其出厂浓度与比对后的浓度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在所有比对结果中,有2/3的SO2标准气样品超过±5%的相对偏差,有1/3的SO...  相似文献   
80.
大气作用下膨胀土地基的水分迁移与胀缩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土体渗流和蒸发理论,建立了大气-非饱和土相互作用模型;以现场观测的气象数据作为边界条件,进行了地基土中水分迁移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大气作用下地基土体含水量的动态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土中含水量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3.5m深度以下土体的体积含水量基本不变,从而确定了南宁地区膨胀土地基的大气影响层深度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