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科学   9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原经济区县域碳收支空间分异及碳平衡分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区域碳收支核算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展县域空间碳收支与碳平衡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构建县级尺度碳效率和碳生态压力评估的方法,而且对于县域空间碳补偿及低碳发展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9 年中原经济区县域单元的各种统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对县域空间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核算分析,并在碳平衡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优化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① 中原经济区2009 年碳吸收和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3 亿t 和2.1 亿t.碳排放量基本呈现“从市辖区到周边县(市) 逐渐降低”的规律;碳吸收量的分布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②县域空间碳补偿率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人均GDP 越高的地区,其碳补偿率往往越低;反之,碳补偿率越高;③ 由于县域单元碳源/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率和碳生态容量存在明显不匹配现象;④ 基于碳平衡分析,本文将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划分为碳强度控制区、碳收支平衡区、碳汇功能区、碳总量控制区及低碳优化区等5 类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优化的思路及低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2.
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长期维持阻塞形势的背景下,2008年1月11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连续经历了4 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简称"0801南方雪灾").这次强天气事件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且灾害极为严重.其天气学特征表现为中高纬阻塞形势稳定少变,低纬系统活跃确保水汽输送,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满足冰雪风暴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等.研究表明,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从而促使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强天气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包括:(1)北极涛动(AO)的异常活跃,有利于行星尺度波动的稳定维持;(2)阻塞上游50°N区域有极强的负涡度平流持续输送到阻塞区,使濒临崩溃的阻塞形势得以重新加强,从而使阻塞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3)青藏高原以南低纬地区南支气流活跃,确保中国南方充沛的水汽来源;以及(4)长期存在有利于冰雪风暴生成发展的天气-动力-物理学条件等."0801南方雪灾"事件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冰冻现象极为严重.文中借助新型卫星CloudSat的星载云廓线雷达(CPR)资料对这次事件中典型云系进行天气-动力-物理学分析,揭示出西南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界限分明上下交替的两个冷暖气团,冷气团较浅薄;在2-4 km高度存在一个融化层,冰水不仅存在融化层之上,在近地面层亦含有丰富的冰粒子.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在此期间中国南方大部地区中层(大约在850-700 hPa)存在温度大约在0-4 ℃的逆温层,地面气温大致维持在-4-0 ℃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分析表明,此次大范围冰冻灾害天气是由于冻结、凝华和冰雾粒子的附着增长等物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0801南方雪灾"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其成因可追溯到行星尺度系统.研究极涡异常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变化比对流层的超前,尤其是该事件前期平流层极涡进入12月后就趋于加强,而对流层的极涡加强则明显滞后,并且直到1月中至2月初才快速加强;这意味着平流层蕴含着对流层极涡变化及伴随的强天气事件的先期信号,这可能是中长期预报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3.
《工程地质学报》近年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工程地质学报》(简称《学报》)经过17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各项指标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对《学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定位,有必要学报近年来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统计评估。本文主要依据《学报》近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对《学报》的影响因子等各项综合指标等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学近年来的发展规律,找出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学报学术质量提供一个科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74.
基于相关国家标准给出了准确度、精度、正确度等术语的定义,力图使用规范的术语"准确度"表达导航特性。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导航准确度特性的三种表征方式即标准偏差、概率包含区间、均方根误差,亦分别对其进行了概念辨析,并基于统计分布假设和误差理论等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不同表征方式间的数学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75.
刘英  包安明  陈曦 《遥感学报》2014,18(4):902-911
利用光学遥感反演盐度,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数据的空间代表性,以及目前高分率遥感数据的高时空精度。本文利用MERIS(Medium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300 m数据,以干旱区的博斯腾湖(博湖)为例,探讨了光学遥感数据反演低盐湖泊水体盐度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在开都河入流影响的博湖西南角,存在光学遥感反演盐度利用的黄色物质(CDOM)与盐度的反比关系,但相关性不高,而且在博湖区域不同时间、不同区域CDOM与盐度的关系都不同。博湖盐度低于3 g·L-1,而遥感数据计算盐度的精度约为1.1 psu,因而用光学遥感数据计算博湖盐度的误差太大。博湖本身CDOM与盐度关系的时空异质性以及相关性不高,目前光学遥感反演精度有限,因此,在博湖用光学遥感数据反演整个湖区的盐度有困难。用光学数据反演水体盐度要求盐度足够高,盐度和CDOM存在梯度,并满足CDOM扩散守恒,因此用光学遥感反演低盐湖泊水体盐度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76.
通过调查3个丘陵区的土地整治情况,按地形、地貌进行土地整治分区,讨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的方法,分别对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建设规模和补充耕地的数量潜力与质量潜力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对调查区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7.
郭冬雪  刘英鸽  杨婷 《吉林地质》2013,(3):69-70,73
光谱丰定量分析是在映谱仪下目视比较谱线的黑度,来确定元素质量分数范围的方法。其优点是成本低、快速、简单、信息量十分丰富,一次摄谱可同时测定45个元素。是实验室对于地质找矿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8.
提出一种新型的直流超前探测装置,即"U"形电极阵列超前探测装置,目的是提高直流超前探测的准确度,更好地消除或减弱非前方异常的影响。利用该装置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传统的三点三极超前探测的效果进行了对比,之后又在实验室水槽中对该装置进行了物理实验。通过模拟结果以及一系列实验数据得知,该装置对探测前方的异常地质体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按一定比例沿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它能直观地显示某地区垂直方向上的坡度陡缓和地面起伏变化。中学地理教材中经常使用地形剖面图来向学生形象地展示某地区的地形结构特点,它可使学生较容易地抓住该地区地势起伏的鲜明特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0.
岳辉  刘英 《测绘工程》2018,(2):13-19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黄河口1977—2017年的Landsat MSS/TM/OLI影像数据,采用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大津算法(OTSU)以及最大似然分类和目视解译等方法分别提取6个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海岸线演变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0年来黄河口海岸线总体呈递增趋势,从1977年的253.44km增加到2017年的594.16km,且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显著,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海岸线地段呈现不同的特征,黄河口海岸线变化主要受黄河流路的改变、海水侵蚀、人类活动等影响,入海口流路改变对海岸线的影响尤为明显;时间上,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自然类型转向人工类型,水体和滩涂等自然类型持续减少,盐田和养殖池等人工类型逐渐增多,盐田面积从74.97km~2增长到298.1km~2,养殖池从21.2km~2增加到761.7km~2;空间上,黄河口整体呈现向海边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