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18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对8种农药在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期试验表明,宏锐120ml/667m^2,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20%康宽悬浮剂10ml/667,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或盛末期施药、宏锐60ml/667m^2.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药、48%乐斯本乳油80ml和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3g,在三化螟卵孵盛末期施药,防治效果均较好,持效期较长;上述药剂可推广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  相似文献   
72.
于2013年5月对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的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了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调查共获取浮游动物4个大类,12个种,在种类组成中占主导地位的类群是轮虫。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6.6个/L,变化范围为0.2~21.0个/L,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4.8μg/L,变化范围为0.1~56.3μg/L。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浮游动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48,变化范围为1.00~2.12。浮游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水质受污染程度为中等,河流生态保护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3.
为了获得具有标记的猪瘟病毒Erns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操作,使猪瘟病毒Erns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了ErnsGFP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且发出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具有标记的Erns蛋白的获得...  相似文献   
74.
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病毒是一类多样性的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和组织趋向性。对于其受体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鉴定的受体分子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组织血型抗原(HBGAs)、唾液酸和硫酸乙酰肝素;另一类是细胞蛋白,如连接黏附分子-A(JAM-A),一种分子质量为105 ku的膜蛋白等。此外,病毒与宿主受体相互识别的分子机制也取得了进展,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抗病毒药物、疫苗的研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衣壳蛋白与病毒侵染性的关系,在RHDV侵染性克隆的基础上,构建了缺失衣壳蛋白(VP60)部分编码基因(5 325-6931 nt)的全长cDNA分子克隆。然后,在体外转录合成RNA,转染RK-13细胞,观察RHDV缺失5 325-6 931 nt区域以后,病毒的侵染性以及病毒复制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 325-6 931 nt区域缺失以后,病毒的侵染性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病毒的复制能力有所下降。可见,该区域含有与病毒复制有关的调控序列或元件。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不同辐照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V-C)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制作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贮藏期间的马铃薯块茎为材料,经剂量为0、5、15、25、35、45 kJ·m-2的UV-C辐照,研究分析经损伤接菌后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病斑及相关防御性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损伤接菌后的马铃薯块茎,经剂量5~45 kJ·m~(-2)的UV-C辐照处理,块茎中MDA、PAL活性均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升高;剂量5 kJ·m~(-2)的辐照处理可显著提高损伤接菌后的马铃薯块茎中CAT活性;剂量5~45 kJ·m~(-2)的辐照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病斑直径的扩散,其中以35 kJ·m~(-2)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证实UV-C辐照有助于提高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对于干腐病的抗性,为利用UV-C这种新型环保的马铃薯贮藏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7.
选择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甘农薯5号的悬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5℃、20℃及40℃环境下的细胞相对生长量、质膜离子渗漏率、细胞活力值、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光合系统ⅡFv/Fm来阐明马铃薯在温度胁迫下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性不同,环境温度为5℃时马铃薯悬浮细胞的生长状态最好。  相似文献   
78.
以NaCl胁迫处理的拟南芥幼苗叶片为材料,用RNA提取试剂盒抽提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拟南芥高亲和性K+载体蛋白基因(AtHKT1)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521 bp,包括506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列,且与原序列(accession number AF237672)同源性为99.34%,但与其他科植物HKT1基因同源性较低,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中,注册号为AY685182。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AtHKT1基因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结果发现,该蛋白分子量为57.45 kD,理论等电点为9.33;氨基酸序列中第1~40个氨基酸属信号肽序列;第152~500个氨基酸属Trk H阳离子转运体蛋白保守结构域,并存在蛋白激酶C,酪氨酸蛋白激酶,依赖cAMP/cGMP蛋白激酶磷酸化,糖基化和豆蔻酰化等功能位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有10个跨膜结构,N末端、C末端及中部等多个跨膜区具疏水性,符合载体类运输蛋白特点。表明本研究获得了拟南芥AtHKT1基因。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2011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调水调沙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明显,都是以硅藻门占优势,但是密度、生物量显著下降;浮游动物中轮虫种类明显减少,大型浮游动物甲壳类及枝角类部分消失,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讨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表达RHDV结构蛋白(VP60)的重组杆状病毒。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VP60不仅能在昆虫细胞中正确表达,而且能自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VLPs)。进一步对表达蛋白进行细胞内定位观察发现,表达蛋白定位于Sf9细胞的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