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地球科学   14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ARW-WRF模式对2014年7月4日12时—5日06时发生在安徽中南部的一次由江淮气旋引发的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暖锋上雨带的雷达回波结构,与实况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气旋暖锋上出现的多个小对流带的结构与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暖锋小对流带的高度模拟和实况均在300 hPa以下,其生命史约2~3 h,最长100 km,宽10 km,带与带间距50~100 km,均随高度向东南方向倾斜。其环流特征为对流区东部从低层到高层多对应暖空气上升;对流区西部中上层多为冷区控制;近地面则有类似冷池存在,对流带南部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对流云的后向新生和形成带状结构。小对流带上,800 hPa有0Ri1和I_(EPV)0区域,稳定层结内出现滚轴状流场分布,有重力波存在的结构特征;600~700 hPa为对流不稳定,对流带间I_(EPV)0。可见暖空气沿暖锋爬升时,在800 hPa附近,由于满足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触发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重力波,暖空气继续上升时触发700 hPa之上的对流不稳定,即影响本次暖锋小对流带形成的原因主要为对称-对流不稳定。  相似文献   
72.
Three typhoons, Goni, Morakot and Etau which were generated in Western Pacific in 2009, are successfully simulated by the WRF model.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orticity and their interaction are analyzed and diagnosed by us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their resultant vectors had a fixed pattern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hree typhoons: The horizontal vorticity converged to the tropical cyclone (TC) center below 900 hPa level, flowed out from it at around 900 to 800 hPa, and flowed in between 800 hPa and 700 hPa. If multiple maximum wind speed centers showed up, the horizontal vorticity converged to the center of the typhoon below the maximum wind speed center and diverged from the TC center above the maximum wind speed center. At low levels, the three typhoons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vertical circulation generated by the vortex tube. This circulation was mainly generated by the eastward or westward horizontal vorticity vectors.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 were generated on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The vortex tubes often flowed toward the southwest of the right TC from the northeast of the left TC. According to the full vorticity equation, the horizontal vorticity converted into the vertical vorticity near the maximum wind speed center below 850 hPa level, and the period of most intense convers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period of TC, while the vorticity advection was against the intensification. The vertical vorticity converted into the horizontal vorticity from 800 hPa to 600 hPa, and the wind speed decreased above the maximum wind speed region at low levels.  相似文献   
73.
大别山地形对江淮飑线发展变化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7月11—12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地形敏感性试验和对比分析,研究了在经过大别山地形时飑线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地形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飑线经过大别山主体时在山前加强以及过山后迅速减弱的主要原因与山前对流不稳定、上升运动大于山后有关;(2)大别山东部边缘对飑线的加强有增幅作用:当午后飑线移至大别山东部边缘时,东部边缘的谷风加强并强迫对流单体在飑线的前部新生,试验得出谷风可使低层风速最大增强6 m·s~(-1)左右,若无山谷存在时前向新生单体不再出现;(3)经地形敏感性试验得出:地形引发的大别山东部背风一侧的背风波扰动,有利于飑线内部对流单体的发展与加强,同时充沛的水汽补充,也是下山后飑线加强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4.
李生艳  丁治英  周能 《台湾海峡》2007,26(2):204-212
本文用MM5模式模拟了0307号台风“伊布都”影响广西的暴雨过程.其结果表明:副高西侧偏南风急流的加强为广西大范围的暴雨天气创造了有利条件,台风环境风场的不对称结构导致其暴雨的不对称分布.盂加拉湾至中南半岛一带维持强盛的西南风急流,为台风南部维持强的涡度中心提供了大尺度的背景场.涡度空间分布的不对称是造成台风南部暴雨的主要原因.本次桂南暴雨的水汽源来自盂加拉湾,中南半岛水汽输送通道明显;过程前期螺旋度高低空负、正垂直螺旋度配置十分有利于系统自身的发展及暴雨的维持;对流不稳定度的增强和湿斜压涡度的发展,导致中低层湿位涡的增强,有利于降水加剧.  相似文献   
75.
2007—2013年夏季江淮地区MCS和MCV与暴雨关系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FY-2D逐时TBB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2013年夏季(6-8月)江淮地区暴雨和大暴雨日的MCS和MCV进行普查,将MCS分为圆状的MCC和MβCCS以及带状的PECS和MβECS,并根据MCV能否激发新的对流将其分为发展型和不发展型。结果表明:夏季江淮地区由MCS造成的暴雨和大暴雨日占总天数的74.3%。追踪产生暴雨的65次MCS过程中,带状MCS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圆状MCS;MCS多生成于江淮中东部的陆地上,以向东-东北和南-东南移动为主,其移动距离集中在1~5个经纬距。暴雨和大暴雨日中出现的MCV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且多出现在MCS的西侧和北侧;PECS和MβECS比MCC更易衍生MCV过程,未出现MβCCS伴随的MCV个例。不同类型MCS衍生出的MCV厚度差异很小,MCV的厚度与其类型、对应暴雨日的等级无明显关系。6-8月,MCV发生的次数递减,MCV多发生于午后14时左右,夜间到凌晨很少生成。由MCS引发的大暴雨日中,有MCV出现的天数占61.5%,明显较暴雨日高,大暴雨日中出现的MCV多数都能引发"二次对流"。  相似文献   
76.
利用NCEP/NCAR逐日4次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2006-06-05滇黔准静止锋大暴雨天气过程中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小波动移出、地面静止锋锋生是此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静止锋系统较浅薄,产生的对流性运动仅达700hPa高度;强降雨带位于静止锋锋区附近;锋生函数对大降水的落区及降水时段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一次贵州省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发现暴雨发生在θse陡立且密集区域,以及在最大上升速度对应的地方而不是底层上升速度区;降水最强时对流层中、低层湿位涡(MPV)<0,MPV数值和移向可指示造成降水的西南涡的移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柳江流域历年25个致洪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柳江流域致洪暴雨主要发生于6~7月,20世纪90年代后柳江致洪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增加的趋势,柳江东北部流域和西部流域是柳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地,分析还发现柳江致洪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南支槽)、低涡、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等6种,可分为低槽切变类、低涡切变类和低空急流切变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79.
利用1996~2005年近十年的MICAPS和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进行系统性的统计研究,揭示低涡活动的特征,为华南地区的低涡及其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小娟  丁治英 《广西气象》2007,28(2):31-35,53
利用1970-2004年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台风年鉴》和广西北部湾各站日雨量实况,对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北部湾地区的台风主要出现在7-9月,与南海台风相比,西太平洋台风引发北部湾地区的大暴雨次数较多,从台风登陆路径分析,Ⅱ类和Ⅰ类在湛江到钦州登陆路径的台风造成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机率最大;Ⅲ类路径登陆的南海台风几乎都不影响该地区,不管何种路径,造成北部湾沿海地区暴雨,台风低压中心必须进入或者靠近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