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环境安全   23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分析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途径。阐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的一般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原则、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与限制条件、生态旅游产业的结构与空间适宜性分布。  相似文献   
72.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代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生态工业是协调这一问题和挑战的重要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根据绍兴市以印染工业为主导、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结合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工业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技术方法,来探讨绍兴市城市工业生态规划的转型模式,提出绍兴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生态工业网络体系的技术设计的策略以及生态工业园的产品链设计方案.绍兴市工业生态规划的转型是实现城市生态工业系统的有效可行的途径,是生态工业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3.
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近几年来逐渐时兴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最初生态旅游的提出本意是为了改善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紧张关系,实现自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并非所有的人都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人对此存在误区,造成了诸多旅游景区有生态旅游之名,而无生态旅游之实,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4.
人类活动是塔里木盆地南缘近几十年导致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系化、平原水库建设以及枢纽工程上移,加速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从而引起了地下水空间补给变化。山前倾斜平原的补给量不断减少,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补给量则随地表引水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同时以天然河道渗漏补给为主转向以渠系、田间入渗为主。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补给46年减少26.2%,泉水削减37.6%,溢出带下移0.5~1.2km,进入平原荒漠区的水量减少33%;并导致土地沙漠化及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小气候环境日趋恶劣。  相似文献   
75.
以碎石、水泥、生物有机肥料、耕植土等为基本原材料,构建垫层(耕植土)、基质层(大孔蓄容混凝土和填充料)和面层(植被层).制备适合植物生长、耐冲刷、具有一定强度的植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初步探讨了各配比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植物最终穿透混凝土块体长至耕植土中的可能性、以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6.
论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杨芸 《四川环境》1999,18(1):19-24
本文首先介绍了成都府河望江公园段多自然型护岸工程的由来,然后通过简述国外多自然型河川治理常用方法论述了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最后在对府河多自然型护岸设计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试验工程的深远意义及其对今后工作的启迪  相似文献   
77.
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干旱地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定量研究生态环境调控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它们的结合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时空变化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以及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问题。提出一种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环境调控量化研究方法,包括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量化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调控管理模型、调控方案优选与实施。并介绍一个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78.
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0,自引:3,他引:80  
以安徽采石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模型,观察分析旅游活动对地被植物、土壤的外部形态,种群的高度、丰度、密度,土壤理化性状等影响;引入风景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概念,据此提出风景区生态环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9.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24,自引:7,他引:124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hm,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hm;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节约与高效化利用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统一协调是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0.
针对西北地区农业越来越依赖化肥、农药来提高产量以及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 ,提出将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与革新产品作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建议先主抓多途径开辟有机肥源 ,大田作物资源化增值 ,快速解决奶牛牛源与增加系统生物多样性 4项 ,可改善生态环境 ,使农民增收 ,将农业生态系统导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