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工业技术   337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储层中存在大量天然裂缝。该文通过岩心、显微薄片、测井解释多 尺度裂缝描述方法,以及应用古地磁、地应力、均一化温度测试等裂缝检测技术对姬塬油田堡子湾南长 4+5 储层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期次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裂缝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 长4+5 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密度大,裂缝有效程度高,并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方向受区域构造运动影 响,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岩性、岩层厚度、沉积微相等是影响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为阐明砂砾岩储层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微观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在325块分析样品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针对砂砾岩大颗粒的大铸体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复杂孔隙结构表征及CT三维立体孔隙空间扫描等技术,研究水驱/聚驱条件下砂砾岩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比较明显。水驱时含油饱和度在50%~100%所占频率下降快,优先被动用;②聚驱中后期,聚合物堵塞了部分水驱阶段形成的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活塞式的驱动导致含油饱和度在37.5%~50.0%被大量动用。聚驱后剩余油以孤立状分布为主,局部存在连片状;③不同孔隙结构模态在水驱/聚驱剩余油中差异较大。单模态、双模态岩心驱油效率较高,其中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为9.30%~18.38%。单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较高,而双模态和复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相当。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以双模态岩心最高,单模态次之。单模态和双模态岩心注入聚合物后,含水率下降可达20%。  相似文献   
73.
对萨南七东试验区主力油层进行精细解剖,通过高精度层序划分与对比,单期河道级别时间单元微相精细刻画,建立了390口井9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特征建立研究区1种相、3个亚相、26种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包括心滩、辫状河道、分流河道、溢岸砂、席状砂等沉积微相,确定了9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平面微相特征,为研究储层特征打下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4.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的部分原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其原油的分子组成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微生物降解作用对Mango轻烃参数的影响。对大宛齐原油轻烃组成分析发现,主体原油的Mango相关轻烃参数均呈现出陆相来源的分布特征,K1值、K2值基本保持一致,原油来源相近;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Mango轻烃参数K1值减小、K2值增大,N61/N51值和(N61+N51)/(P2+P3+N2)值整体上也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在大宛齐主体原油中,DW1区的N61/N2值、P2/P3值较高,DMCYC5/MCYC6值和MCYC5/CYC6值较低;而DW105西区的N61/N2值、P2/P3值则偏低,DMCYC5/MCYC6值和MCYC5/CYC6值却较高,这个区域性的分布特征可能预示大宛齐地区存在来自北部和西部的2股油气的汇入。  相似文献   
75.
东营凹陷永 1 块古近纪沙四段沉积时期砂砾岩体厚度大,内部多期叠置,非均质性极强,其有效储 层发育规律认识不清导致开发生产效果差。 基于岩心观察,结合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及物性等 分析化验资料,从宏观和微观 2 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 永 1 块沙四段砂砾 岩体为陆上和水下兼具的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明显受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且二者间存在 联系。 沉积条件决定了不同沉积微相中的岩石相组合,而岩石相组合的成分又影响着储层物性的优劣。 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中粒序层理含砾砂岩相和块状中粗砂岩相较发育,且物性较好,是有效储层发育 的优势相带;前扇三角洲中的细粉砂岩相较发育,但物性较差,不能作为有效储层的优势发育区。 优质储 层主要分布在永 1 块东北部的扇体中部辫状水道微相中,以含砾砂岩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76.
气井水淹对气井产能和气藏采收率均具有较大影响,准确预测气井见水时间及延缓底水过早锥进对于底水气藏的合理开发至关重要。针对厚层气藏的高产气井,基于两相渗流理论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建立了物理模型,推导了考虑非达西效应带隔板底水气藏见水时间公式,分析了人工隔板位置和长度对气井见水时间的影响,并利用作图法对人工隔板的位置和长度进行了优化。实例应用表明,人工隔板对于抑制底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较大程度地延长了气井的无水采气期。该项研究对于带隔板底水气藏的见水时间预测以及无隔板底水气藏中人工隔板位置和长度的确定,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裂缝发育段是潜山内幕油藏主要储集空间。辽河油田在兴隆台潜山内幕油藏勘探开发实践中,注重挖掘裂缝发育段的井眼信息响应特征以及各种信息间的匹配关系,认识到裂缝发育段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易漏失,录井显示级别高、气测异常明显、地球化学录井与轻烃录井含油指标突出,测井信息特征明显,且不同信息之间表现出较好的耦合关系,大大提高了裂缝发育段识别的准确性。为投产选择射孔层段、储量计算中有效厚度的合理划分、潜山内幕油藏立体开发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有效指导了辽河油田潜山内幕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实现了兴隆台潜山亿吨级规模储量的快速探明和百万吨年产能力快速建成,以及油藏的有效开发、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8.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 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长 6 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储层呈现出低孔、低渗-特低渗特征。 长 6 储层砂岩总体处于晚成岩 A 期,其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改造,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 影响储层物性及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在早成岩期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可使粒间孔隙急剧减小,物性变差。 主要的胶结类型为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及黏土矿物胶结,它们均使得物性进一步变差,而长石、岩屑颗粒及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改善了碎屑的孔喉结构,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物性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9.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属于疏松砂岩油藏,主力产油层段为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的康村组。油层埋深浅、胶结疏松、压实作用差造成油层出砂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绝大部分油水井如果不防砂就无生产能力.本文从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本区油层出砂原因与机理,在借鉴国内外类似疏松砂岩油藏防砂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油田的三种防砂技术: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工艺、机械双重防砂工艺以及激光割缝筛管-压裂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并对此三种技术的防砂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宛齐油田可以针对不同层系、不同井况的出砂问题选用最佳防砂技术.以保证油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在国家安全环保标准的要求下,油田污水问题通常以处理后回用锅炉方式解决。一方面解决了油田污水排放问题,另一方面节约了水资源。然而,污水回用锅炉过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污水处理系统及管线、锅炉、油泵等设施结垢严重。针对油田结垢问题,在了解结垢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结垢预测模型的发展状况,包括结合网络神经原理、层次分析、模糊分析等数值分析方法,利用MATLAB等工具拟合出的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这些预测模型均达到了较高精度;其次介绍了油田结垢防治与控制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加防垢剂以及防垢剂发展状况和对注入水本身进行改性解决其与地层水不配伍的问题,从而达到对油田结垢防治与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