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自然科学   7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61.
文章为目前国际矿相学界通用的两种标准白色光源(A和C光源)以及等能光源提供了一套求解矿物颜色主波长和饱和度的新检索数据表。利用该表解法可以脱离色品图,并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此外,还为A和C两种标准光源提供了一套饱和度值从0.2%~100%的色品图。  相似文献   
662.
通过细分沉积微相,揭示出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其岩石组成、储层物性、沉积构造及非均质特征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兴隆台油田马19井区东营组油藏是典型的河流—沼泽沉积相,其中包含着多种沉积微相,使储集层结构非常复杂,通过对沉积微相的研究,了解了储层砂体的分布状况和油气集聚特点,明确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从而采取有效挖潜措施,为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提高最终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3.
那未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1):4993-5001
油田勘探开发初期,构造隆起的高部位一般是油气藏开发重点。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特别是到了油田注水开发的中、后期,油田挖潜调整的重点转至寻找剩余油。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油层微型构造、沉积相类型、储层非均质性、前期开发方案与开发工艺等。研究表明注水驱替构造高部位的正微构造区是潜在的剩余油富集区。运用小波反演精细解释扶余油层顶面的微断层,并对13个时间单元微构造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研究。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微构造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提出油田开发精心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64.
详述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胆碱酯酶是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预后的敏感性及临床实用性的实际指标,这些指标与脓毒症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且降钙素原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成为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65.
本文通过研究探讨升平油田155井区加密井裸眼井测井和套管井测井水淹程度等解释资料,结合本井区井网类型、油水井连通方式等,分析加密井有效厚度、夹层、空气渗透率等因素对加密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进而推广到整个升平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状况。为油田的加密布井、射孔优化、措施挖潜等一系列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6.
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寻找和开发剩余油非常重要。大庆油田三个密集井网试验区的实验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影响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大型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砂体物性变差的部位;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薄砂层或孤立的小透镜体中;沉积韵律层渗透性的差异控制剩余油的纵向分布,厚油层顶部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段。另外,开发因素对剩余油的分布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成因的砂体中,剩余油分布不同。分流河道砂体、分流间砂体及水下分流砂体因非均质性严重,故易形成剩余油。  相似文献   
667.
针对目前单层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局限性,基于油藏工程理论建立了单层规模的剩余油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运用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单层井点压差,而动态劈分法的运用克服了一般劈分法预测单层剩余油精度低的局限性;同时利用单井含水率校正分层含水率,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和准确。与数值模拟方法相比,占用内存小、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极大的矿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8.
 通过对气 水两相细沙介质中干燥和湿润交替循环条件下饱和度 毛细压力(〖WTBX〗S p〖WTBZ〗)关系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初始条件下非湿润相流体剩余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不同湿润过程中,相同级别初始水饱和度对应的空气剩余饱和度值较为接近;随着湿润过程中初始水饱和度的逐渐增大,其空气剩余饱和度呈升高趋势。在连续的干燥—湿润过程条件下,利用Land模型预测的非湿润相流体的剩余饱和度与柱实验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由此表明和干燥—湿润循环次数相比,初始水饱和度对空气剩余饱和度量级的影响要大,且后一个循环的空气剩余饱和度总受前一个循环的空气剩余饱和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9.
<正>相对渗透率是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动态特征参数,也是油藏开发计算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关于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本文,笔者通过三角形模型,结合Burdine公式,推导出了  相似文献   
670.
辫状河心滩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储层之一,注水开发会影响并改变心滩内部剩余油分布形式,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心滩内部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以江苏真武油田三垛组一段6砂组辫状河心滩为例,利用岩心观察、岩心分析和测井曲线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考察,平面上将心滩分为滩头、滩尾、滩翼和滩中等4个部分,垂向上将心滩序列划分出垂向加积体、落淤层、侧向加积体、垂向加积面和侧向加积面等5种结构,认为"三体两面"为心滩垂向序列的典型内部结构,落淤层和侧积体是影响心滩内部存在较强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其中,落淤层主要发育泥质、钙质和物性等3种类型,是心滩内部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侧积体与围岩性质差异较大,侧积体的存在加剧心滩内部的非均质性。心滩内部非均质性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落淤层发育的滩尾、滩中和侧积体发育的滩翼剩余油较为富集,而注采井和落淤层的匹配程度对剩余油的分布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建议注水井应该分布在心滩的滩头位置,而采油井应在心滩的滩尾、滩中和滩翼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