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晚期胆管癌手术治疗难度大,切除率低,仅为15%~64.1%[1],且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高,未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3个月[2].本院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加胆管内置入支架并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胆管癌1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食管恶性狭窄主要见于食管癌、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及纵膈肿瘤的食管压迫等。我院自1997年2月~1998年8月对38例食管恶性狭窄病人行内支架置入术,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病人,男32例,女6例,年龄45~82岁,平均62岁。食管癌2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12例,纵膈肿瘤压迫食管狭窄1例,所有病人都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病程2~22个月,平均82个月。12 方法 所用支架均是国产金属自膨式Wallstent内支架,术前常规钡餐点片及透视,明确病变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肝癌并肝动-静脉瘘(AVS)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患者行经股动脉送入5F导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试探性注入碘油1ml,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咳嗽,气促等反应,并视病人反应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瘘口较小,可先行碘化疗栓塞,而后行明胶海棉栓塞;B组患者瘘口较大,需先行明胶海 棉栓塞,再行碘化疗栓塞,结果:14例造影均在动脉期肝静脉4提前显影,其中肝右静脉9例,肝中静脉3例,肝左静脉2例,A组平均生存期14个月;B组平均生存期9.6个月,求中及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尽管肝癌合并AVS曾被认为是TACE的禁 忌症,只要医生对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有清楚地认识,在操作中根据病人反应而做出相应处理,就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不出现严重并发症,瘘口较小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其疗效较好,瘘口较大者疗效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肝肿瘤肝动脉栓塞治疗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对17例(胆汁瘤11例,肝脓肿4例,肺梗塞2例)肝动脉栓塞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介入治疗时均为超选择插管,术中注入碘化油15~30ml,17例患者术中造影均未见明确肝动脉-门静脉短路和肝动脉-肝静脉短路。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时栓塞剂选用、配制不当,释放不正确和过度栓塞是产生胆汁瘤、肝脓肿、肺梗塞的原因。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结合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能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Ⅱ型或Ⅲ型门静脉癌栓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3例;年龄34 ~ 70岁,平均(56±8)岁;肝内原发肿瘤1~15个(中位数为4个).23例门静脉癌栓的平均直径为(20.5±1.5) mm,平均长度为(37.4±2.6) mm.所有患者均行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内原发病灶,同时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门静脉癌栓.通过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处方剂量、所需粒子数、粒子的空间分布、粒子放射性活度、匹配周边剂量等参数,然后在CT监视下,依次在肿瘤的不同层面及位置植入125I粒子.结果 每例患者动脉化学栓塞治疗次数1.0~6.0次,平均(3.1±0.4)次;门静脉穿刺粒子植入次数1.0 ~2.0次,平均(1.4±0.5)次;植入粒子数4~ 17枚,平均(7±1)枚.患者生存期3~24个月,中位生存期18个月.患者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3% (21/23)和69.6%( 16/23)和60.9%( 14/23).所有患者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可以显著延长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C臂CT成像技术在乏血供原发性肝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乏血供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在TACE前进行常规DSA造影和C臂CT成像,比较TACE治疗前CT/MRI、DSA造影和C臂CT成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率。结果 TACE后CT扫描共发现97个乏血供肿瘤,CT/MRI、DSA造影、C臂CT成像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71.1%(69/97)、78.4%(76/97)、89.7%(87/97)(P<0.05)。其中,39个肿瘤直径<10 mm,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1.5%(24/39)、76.9%(30/39)、87.2%(34/39)(P<0.05);58个肿瘤直径≥10 mm,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77.6%(45/58)、79.3%(46/58)、87.9%(51/58)(P>0.05)。结论 C臂CT成像能更准确、更敏感地检测出乏血供肝脏肿瘤,尤其对于直径<10 mm的肿瘤,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后1个月内在静脉麻醉下行CT引导RFA治疗,在1个月后采用多期增强CT或平扫加动态增强MRI评估肿瘤是否完全消融.结果 完全消融率为79%,肿瘤残留率21%.肿瘤最大径在30 mm以下的完全消融率为100%,30 ~ 50 mm完全消融率为92.6%,50 ~ 70 mm完全消融率为53.8%,而最大径超过7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仅22.2%(P < 0.01);肿瘤距离肝脏脏面≥ 10 mm和< 1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3.7%和46.2%(P = 0.01);单发肿瘤和多发肿瘤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4.8%和50%(P = 0.014).结论 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肝癌TACE后完全消融的重要因素.影响肿瘤完全消融的因素还包括肿瘤毗邻肝脏脏面,肿瘤多发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共30例患者,对肝脏原发病灶行周期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TACE后3 d开始给予As2O3持续静脉滴注5 h(10 mg/d,14 d为1个疗程),间隔2周,连续进行3~4个周期; B组为对照组,共30例患者,对肝脏原发病灶行周期性TACE。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生活质量等指标及转移瘤大小、灶数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中客观有效率为26.7%(8/30),获益率60.0%(18/30),B组客观有效率为0,获益率16.7%(5/30),两组客观有效率及获益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08;χ2=11.915,P=0.001)。A组患者中生活质量改善4例,稳定18例,B组患者中改善0例,稳定1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9,P=0.008)。肿瘤负荷与疗效呈显著负相关,且相关关系密切(Kendall相关系数为-0.765,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1,P<0.001)。结论 As2O3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估治疗前CT表现及血清指标预测免疫/靶向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中晚期HCC患者,均于靶向/免疫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接受腹部CT及实验室血清检查;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并据以分为控制组(n=40)及进展组(n=10),比较治疗前组间CT表现及血清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T征象及血清学指标预测疗效的截断值,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征象、血清指标与疗效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以ROC曲线评价其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 组间HCC最大截面面积、是否邻近肝包膜及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纤维蛋白原(A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截面面积、静脉期强化率、血小板计数为预测疗效的独立因素(P均<0.05)。联合预测模型、CT征象预测模型及血清指标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88、0.81及0.71(P均>0.05)。结论 根据治疗前CT表现及血清学指标均可预测免疫/靶向治疗对中晚期HCC的效果;联合应用上述指标或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70.
河南省第 10届放射诊断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3年 8月 15~ 17日在郑州市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提高河南省放射诊断水平 ,迎接影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著名放射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阜外医院刘玉清教授 ,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主编戴建平教授 ,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副主编祁吉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 ,他们分别做了题为“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血肿和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影像学诊断”、“3TMRI在脑部的应用”、“医学影像学进展及其对临床医学的影响”的专题学术讲座 ;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谢敬霞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