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9篇
医药卫生   23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目的:系统评价扩大淋巴结切除与标准淋巴结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8期)、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的5篇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文献内容分为扩大淋巴结切除组(Extended组)和标准淋巴结切除组(Standard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tandard组比较,Extended组手术时间(MD=-46.34,95%CI:-71.26~-21.41,P=0.0003)和术后住院时间(MD=-2.22,95%CI:-2.41~-2.03,P0.0001)明显增加;Standard组R0切除率明显高于Extended组(OR=0.57,95%CI:0.36~0.92,P=0.02)。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胰头癌行扩大淋巴结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对于本身可切除的胰头癌患者而言并未获益,其死亡率、术中失血量与行标准淋巴结切除相比并无明显差别,反而增加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中药对结直肠炎病变后诱发结直肠癌小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偶氮氧化甲烷/葡聚糖硫酸钠方法建立结直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治疗组以加减四君子汤颗粒加蒸馏水配成溶液,药物质量浓度19.92%,3.32 g/kg灌胃,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4周后处死各组小鼠并留取血液和结直肠组织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method,ELISA)法检测血清IL-6浓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简称HE染色法)染色镜下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EGF蛋白表达。结果:健脾益气治疗组小鼠的体质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小鼠血清IL-6表达量比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小鼠的E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中药能增加结直肠炎病变后诱发结直肠癌小鼠的体质量,减少炎症因子IL-6的表达和降低EGF蛋白表达,可为健脾益气中药抗结肠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进行实验并建立胃癌荷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10 mg·kg-1)、联合高、中、低剂量组(奥沙利铂10 mg·kg-1联合归芪白术方17.68、8.84、4.42 g·kg-1);末次给药后,取移植瘤,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瘤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EGFR、磷酸化EGFR(p-EGFR)、VEGFR2、磷酸化VEGFR2(p-VEGFR2)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EGFR、VEGFR2 mRNA相对表达。结果 给药组瘤体质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与奥沙利铂组比较,联合高、中剂量组瘤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P<0.01);模型组肿瘤细胞密度较高,细胞形状规则,未见明确的组织坏死灶;给药组肿瘤细胞密度降低,可见明确的组织坏死灶及大规模炎性细胞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给药组血清中EGF,VEGF和IL-8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血清中EGF、VEGF和IL-8水平显著降低(P<0.01),EGFR、p-EGFR、VEGFR2、p-VEGFR2和CD31蛋白及EGFR、VEGF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奥沙利铂组比较,联合高、中剂量组EGF、VEGF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EGFR、p-EGFR、VEGFR2、p-VEGFR2和CD31蛋白及EGFR、VEGFR2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联合低剂量组中EGF、VEGF和IL-8含量降低,EGFR、p-EGFR、VEGFR2、p-VEGFR2和CD31蛋白及EGFR、VEGFR2 mRNA表达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能通过影响EGFR,VEGFR2的表达,抑制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生长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显示马尾神经(CE)和腰骶脊神经根(LSNR),测量CE和LSNR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DCavg)。方法对9例正常青年志愿者,行腰2椎体中上部至骶1椎体下缘T2WI和DTI轴面扫描,层厚3mm,无间隔。重建CE和LSNR,并在腰2至骶1诸椎间孔水平测量CE和LSNR的FA、DCavg。结果从腰2至骶1水平,CE显示良好;可分辨从CE分出的LSNR 60束(83%)。CE的FA和DCavg分别为0.359±0.068;(3.711±0.595)×10-9 mm2/s。LSNR的FA和DCavg分别为0.322±0.040;(3.753±0.647)×10-9 mm2/s。经t检验,CE和LSNR的FA相比较,P<0.001;CE和LSNR的DCavg相比较,P>0.05。结论 DTI可无创伤性显示CE和LSNR,通过测量CE和LSNR的FA、DCavg,能在水分子变化水平认识CE和LSNR。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应用磁共振DTI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患者的脑白质进行研究,探讨AD早期脑白质的DTI改变.方法 选取AD早期患者和对照组各35例进行DTI序列扫描,通过设置脑白质感兴趣区,测量两组的MD、FA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D组的MD值较对照组增高,在穹隆、左侧颞叶有统计学差异;AD组的FA值较对照组减低,在穹隆、左侧颞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穹隆和左侧颞叶是AD早期DTI检查的敏感结构,可反映AD早期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7.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临床上并非少见。1983~1990年我院收治40例,现报告如下,并予讨论。 临床资料:男34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43。2岁。病程5个月至35年,平均4.8年。40例均有较长的腰痛和腿痛史,可因劳累、外伤诱发或使疼痛加重。有进行性间歇性跛行和下肢麻木、胀痛,沿腰_5或骶_1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LGG)组(Ⅰ、Ⅱ级)22例,高级别胶质瘤(HGG)组(Ⅲ、Ⅳ级)38例。所有患者术前完成多体素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瘤体区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瘤体区表观扩散系数(ADCT)、对侧正常脑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H)、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rADC=ADCT/ADCH)、Ki-67指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LGG、HGG瘤体区Cho/Cr、Cho/NAA及ADCT、r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Cr联合r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2),脑胶质瘤分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92.1%、80.3%。瘤体区...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索3.0 T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脑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胶质瘤20例、单发脑转移瘤11例纳入研究,均术前行1H-MRS检查。分析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瘤周水肿区的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肌酸(Cr)、NAA/Cr值的统计学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效能。结果 脑胶质瘤组与单发脑转移瘤组间瘤体区Cho/Cr、NAA/Cr及瘤周水肿区Cho/NAA、NAA/C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区NAA/C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74),当瘤体区NAA/Cr为1.17时,鉴别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敏感度为55.30%,特异度为82.40%。结论 常规MRI结合1H-MRS能提高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且瘤体区NAA/Cr值鉴别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70.
利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力行单细胞定量测量,以两种细胞间的临界分离应力Sc来表示细胞的粘附性。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使内皮细胞对正常单核细胞的粘附性明显增大,其发生较缓慢,4h达峰值并维持至24h以后。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的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性无明显提高。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后,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性均有迅速提高,1h达峰值,24h内逐渐减弱。实验结果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选择性地提高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粘附性,这种选择性的促粘附作用进一步证明它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