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7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以洪涝、干旱为代表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由此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探讨现代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十分重要.中世纪暖期(900-1300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气候温暖期,研究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可为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豫北地区为例,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统计了研究区中世纪暖期旱灾的强度等级与时间变化特征,并对中世纪暖期旱灾发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在901-1300年的400年间,共发生旱灾116次,平均每3.45年发生一次;其中以1级普通旱灾为主,共计发生111次,占旱灾总次数的95.7%;2级大旱灾仅发生5次,占旱灾总次数的4.3%;没有3级特大旱灾发生.在季节分布上,豫北地区该时期发生的旱灾多集中在夏季和春季,其次为秋季,冬季发生次数最少.从整体来看,前期(901-1020年)旱灾发生具有较频繁的波动变化;中期(1021-1200年)旱灾前段发生次数较多,后段发生次数减少;后期(1201-1300年)豫北地区旱灾发生次数同样先增后降,但在末期又有所增加.旱灾的这一整体发生情况与该区气候的波动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
单向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NA的末端快速扩增(RACE)是获得全长cDNA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论述了RACE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改进,并介绍了新型RACE技术。  相似文献   
63.
板—土三维等厚接触单元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推导了板-土三维等厚接触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提出了不同开挖深度下厚度的确定方法,并以上海某深基坑开挖工程为例,分析了不同厚度的等厚单元对围护墙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与开挖深度相适应的等厚单元所获得的围护墙体的水平位移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4.
在对淮北临涣井田综采地质条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综采地质条件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淮北临涣井田的综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与预测,所获结论为该井田综采场地的布置提供了客观判据,其方法对其它井田进行综采地质条件评价与预测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广义抽象柯西问题ddtCx(t) =Ax(t)Cx(0 ) =Cy,引进广义C0 半群及其C生成元概念。利用广义C0 半群的一些性质证明了广义抽象柯西问题的适定性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6.
利用陈氏循环增量加载方法 ,对涔天河水库雾江段古滑坡面软弱夹层进行单剪蠕变试验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发现其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流变特性 .基于遗传蠕变理论建立了非线性遗传蠕变方程 ,并对软弱夹层长期强度的求解方法及剪胀性能进行详细的论述 ,为雾江滑坡体长期稳定性分析及滑移时间效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 4 ,表 3,参 5  相似文献   
67.
南涧彝族“跳菜”是彝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南涧彝族“跳菜”的起源、文化内涵、舞蹈、音乐、服饰等方面的研究作归纳和总结,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为关注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68.
采用FLAC软件,应用黏弹性理论,对韩家岭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进行了蠕变效应模拟,并对其长期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完成后围岩变形将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蠕变变形期后逐渐趋于稳定,拱顶蠕变效应最大,其次为拱脚→底板→墙腰,这与现场实测结果相一致,说明拱顶处不仅应作为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过程分析时的重点,也应作为长期蠕变分析时的重点.所得计算结果和有关结论弥补了我国在大跨度隧道分析方面的空白,可为隧道设计及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9.
为了预测沈阳地铁一号线在将来运营中的长期稳定性,采用FLAC数值模拟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青怀区间隧道,进行了沈阳地铁隧道长期蠕变效应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就10年后隧道周边位移分布情形来看,拱顶的蠕变效应最大,其次依次为拱脚→底板→墙腰,说明拱顶处应作为长期蠕变分析时的重点,同时证实了地表蠕变效应最大的结论,体现了地铁浅埋隧道的变形特征;从分析点的位移-时间和位移速率-时间曲线,得出了隧道围岩属于稳定蠕变的结论,预测地铁隧道在今后运营过程中将处于长期稳定状态。该成果可为即将投入运营的沈阳地铁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0.
从土层性质、基坑开挖变形与稳定性机理、挡土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理论以及参数的反馈分析确定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文中对软土基坑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其结论对基坑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表1,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