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1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为保证河套灌区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河套灌区内有限的农业水土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粮食安全下的生产安全构建评价系统,使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系统中各指标权重;然后将该评价系统与优化方法相耦合,建立兼顾粮食安全、经济效益、公平性与节约用水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模型;最后使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规划方法来处理决策过程和黄河来水信息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通过设置不同可信度水平,求解获得多情景下灌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结果。结果表明:1)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携带更多的决策信息,得到的评价结果更能反映河套灌区真实情况;2)耦合模型可以有效处理系统中存在的模糊不确定性,利用模糊可信度方法可以帮助灌区管理者制定政策时在不同的风险和效益中做权衡;3)使用同等可用水量下的现状年(2011年)、全目标模型、排除粮食生产安全目标模型做情景对比,评价值分别为0.833 0、0.843 6、0.798 4,全目标模型为最优,表明粮食生产安全评价与优化方法的耦合可以在兼顾其他目标的同时,有效地调控并保障河套灌区粮食生产安全水平。此外,通过求解该模型,本研究获得一系列农业水土资源分配方案,可为河套灌区合理配置农业水土资源和提高粮食生产安全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2.
春季解冻期白浆土融雪侵蚀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融雪水冲刷试验,研究了春季解冻期冻融温差、循环次数、土壤初始含水率、融雪水流量和解冻深度这5个控制因子对白浆土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土壤侵蚀的首要因素为融雪水流量。春季解冻期土壤发生侵蚀主要集中在前15次冻融循环过程中,之后即使冻融循环次数增加,侵蚀量增幅也不明显。土壤含水率变化与侵蚀量之间线型关系不明显,初始含水率较小的土壤侵蚀量大于初始含水率较大的侵蚀量。在径流冲刷过程中,融雪流量的大小和土壤冻层的存在,共同影响解冻深度与侵蚀量大小之间的关系。当融雪流量较小时,土壤解冻深度越小侵蚀量越大,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反之,当融雪流量较大时,土壤解冻深度与侵蚀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对人、动物危害极大,其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疫病,我国将该病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64.
加强无公害饲料生产监测管理保障人类食品卫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及动物制品的需求,已从量的保障转化为质的保障,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越来越关注,吃放心肉、喝放心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和迫切需要。动物性食品及饲料的安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无公害饲料是围绕解决畜产品公害和减轻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等问题,从饲料原料的选购、配方设计、加工、饲喂等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实施动物营养系统调控,以改变、控制可能发生的畜产品公害和环境污染,生产出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的饲料产品。从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植物篱对坡耕地侵蚀分布的影响,设置1个坡度(15°)、3个降雨强度(60,90,120 mm/h)和3种坡面条件(裸坡对照CK、植物篱P和仅有植物篱根系R),采用稀土元素氧化物将坡面分成5段(自上而下),开展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各坡面条件示踪坡段的侵蚀速率和侵蚀量均有所增加,整体上均表现为CK>R>P的趋势,植物篱可以显著降低坡面各部位的侵蚀速率及其侵蚀量,且使得侵蚀产沙主要集中在坡中部的Ce、La和Yb 3个示踪区。与CK坡面条件相比,R与P坡面条件下Sm和Ce示踪坡段对总侵蚀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减少77.15%,90.38%和30.01%,28.35%,而Yb、La和Eu示踪坡段对总侵蚀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增加54.34%,35.39%和12.39%,40.58%以及101.45%,91.31%。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篱造成坡面下部侵蚀贡献减小而中上部侵蚀贡献增加,坡面侵蚀部位整体上移,对坡地侵蚀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6.
灌区干支渠渗漏估算方法及其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大尺度农业水资源规划中遇到的渠道渗漏估算精度低且估算方法不符合渠道渗漏机理问题,该研究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与渠道渗漏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渠道渗漏估算方法。根据提出的渠道渗漏估算方法,渠道渗漏系数通常是随渠道引水量变化的单调函数,传统方法中使用固定的渠系渗漏系数方法在渠道引水量变化时会对渠道渗漏量有一定程度的低估和高估。为进一步验证不同的渠道渗漏估算方法对于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以甘肃省黑河中游17个大中型灌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为例,建立了农业水资源多目标随机规划模型对有限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模型同时选择了渠道渗漏估算方法与传统的固定系数方法。优化结果显示,使用固定渗漏系数的传统方法不能体现黑河中游灌区干支渠的渠道渗漏系数随渠首引水量的动态变化关系,使用固定渗漏系数方法可能会导致对渗漏量的估计产生10%以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实际的田间可用水量、预期产量、预期收益的估计,使得优化目标不能真正实现。同时,对比研究发现,当可用地表水量发生改变时,渠道渗漏估算方法可以更好反映出渠道渗漏率动态变化,为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更加精确的水量信息,增加了水资源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
土壤原始颗粒对不同破碎机制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稳定性是描述土壤抵抗外力破坏作用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团聚体测定方法很少考虑到土壤原始颗粒对其不同破碎机制下稳定性的影响。以两种不同质地团聚体特征差异明显的壤质砂土和砂质黏壤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全样进行快速湿润(FW)、预湿润后震荡(WS)以及慢速湿润(SW)三种处理方式预处理以研究团聚体不同破碎机制,同时考虑将各粒级团聚体中的土壤原始颗粒剥离出来,消除土壤原始颗粒对各粒级团聚体含量结果的影响,研究土壤原始颗粒对不同破碎机制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各粒级土壤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砂质黏壤土在三种处理模式下平均质量直径(MWD)均显著大于壤质砂土,两种土壤MWD均呈现MWD_(fw)MWD_(ws)MWD_(sw)的大小顺序,两种土壤团聚体破坏均是团聚体快速湿润时孔隙内部封闭的空气压力作用为主,其次是机械扰动作用,黏粒膨胀作用影响最小。土壤原始颗粒对各粒级团聚体的影响程度受到土壤类型和破碎机制影响,土壤原始颗粒对壤质砂土影响较大,对砂质黏壤土的影响相对较小。分散前的团聚体(0.05 mm)占总土壤的百分比(AR)值难以正确反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消除土壤原始颗粒影响后,AR能够较好体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消除土壤原始颗粒影响前后的AR比值表明土壤原始颗粒对壤质砂土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砂质黏壤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小气候要素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雾凉季和干热季 ,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进行了小气候垂直观测 ,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得出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区域昼间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发现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边缘壁面不仅具有显著的热力效应 ,而且具有明显的水汽效应 ,并以林窗北侧边缘效应最为明显 .如此的热力、水汽效应势必对林窗区域立体空间的环境异质性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9.
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片断化森林林缘不仅具有水平空间特征 ,同时也具有立体空间特征 .为探讨立体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否存在 ,该热力效应与林内外地面、林冠的差异 ,该文利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 ,采用同期资料对比方法 ,分析了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表面温度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 .指出在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 ,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在林缘区域 ,除了公认的林外地表面、林冠面和林内地表面 3个热力作用面之外 ,林缘壁面构成了一个新的第 4热力作用面 .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将有助于解释森林边缘的小气候效应和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70.
微生物溯源技术(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通过靶标生物标记定位污染来源,为难以确定污染来源的非点源生物源污染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基于微生物溯源技术从定性到定量化的发展历程,介绍了MST技术的产生、发展与特点以及MST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拟杆菌(Bacteroides spp.)基因标记水环境定量化溯源的研究进展,集中分析了温度、光照、盐度等环境因子对拟杆菌基因标记环境衰变的影响以及环境因子与定量化溯源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判定环境生物因子可能对基因标记环境衰变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依据目前定量溯源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提高拟杆菌定量溯源准确性和广泛性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