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球科学   20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日喀则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Mann-Kendall突变检测分析法,分析了西藏藏南河谷日喀则气象站气温及降水近53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而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尤为明显,年降水量波动上升。冬春季增温趋势较秋、夏季更为明显,春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秋季降水略有减少。Mann-Kendall突变检测表明,近53年日喀则地区气温有明显的增暖趋势,但20世纪60—70年代变冷趋势亦十分显著,在2001年温度发生一次突变。年降水量在1958年发生了由少向多的突变,但这一突变仅维持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62.
2007—2008年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特征与天气分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霍文  何清  杨兴华  赵勇  王式功  李耀辉 《中国沙漠》2011,30(4):1037-1045
 利用2007年库姆塔格沙漠科学考察时自动气象站所获取的数据,分析了沙尘暴过境时库姆塔格沙漠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库姆塔格沙漠周边气象站点沙尘天气出现时间为依据,选取2008年所有沙尘天气过程,解读相应时间段内Micaps系统中各个层次的资料,客观分析了驱动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爆发的动力成因,将天气形势分为4种类型:冷空气翻山型; 冷空气东灌型; 锋前热低压发展型; 局地对流型。冷空气翻山型与东灌型居多,共7次,锋前热低压发展型与局地对流型较少,仅为2次。利用库姆塔格沙漠北部1号气象站以及南部2号气象站资料,结合库姆塔格沙漠沙尘粒度分析资料,初步讨论了风对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广州亚运会期间鼎湖山站大气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广州亚运会期间华南区域大气质量状况以及气象条件对区域本底浓度值的影响,2010年11月对鼎湖山站主要污染物NOx,SO2,O3,PM10和PM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利用MICAPS,NCEP FNL资料及后向轨迹模拟对观测时段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时期鼎湖山区域NO2,SO2和O3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 (7.2±3.1)×10-9,(8.5±3.8)×10-9和 (28.7±9.8)×10-9。PM10和PM2.5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3 μg·m-3和81 μg·m-3,PM2.5超标日数达13 d (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第1阶段值,日平均值为75 μg·m-3)。不同时段日变化分析表明,广州亚运会期间高值时段 (定义为PM2.5质量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IT.1标准的时段) NOx和O3平均体积分数为13.2×10-9和20.9×10-9,较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3%和10.7%。不利气象要素影响和污染物区域传输作用是形成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本底 (鼎湖山地区) 细粒子污染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利用甘肃省平凉市7县(区)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50a气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平凉7县(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平凉市7县(区)旅游气候最舒适期为每年的5~9月,较舒适期在4月和10月,不舒适期静宁、庄浪、华亭为4个月,主要分布在冬季及秋末(1~2月、11—12月),崆峒、灵台、泾川、崇信为3个月,分布在冬季的1、2、12月。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平凉旅游气候在东西南北方向上有着一定差异,在东西方向上差异尤其明显,一年中舒适度年指数自西向东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5.
陈亿  尚可政  王式功  李艳 《中国沙漠》2012,32(6):1702-1709
利用2002-2010年气象站点观测资料,结合同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2002-2010年的沙尘天气特征,以及沙尘天气与地面风速和NDVI的关系。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6年是21世纪初的沙尘天气强年,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总站日数明显偏多;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与NDVI的0.2等值线位置的变化有关,当其向东进时,沙尘天气也频发,向西退时,沙尘天气也减弱;在植被很少,靠近沙漠的地区,沙尘天气日数和强风日数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在沙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沙尘天气日数与NDVI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当植被指数减小,地表面植被覆盖减少,强风也增强,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就很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66.
50 a来宁夏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1955—2006年宁夏气温、降水资料, 计算了水分资源各分量,并结合1982—2003年植被指数(NDVI)值,分析宁夏水分资源各分量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南部较北部水分资源相对丰富;50 a来降水和可利用降水呈下降趋势,蒸发呈上升趋势,各分量大体经历了4个变化阶段;四季中秋季可利用降水的突变特征最明显,突变年在1978年,突变后各地区可利用降水明显减少,中部干旱区最明显;水分资源各分量有明显的16 a、8 a和4 a左右的周期变化。近20 a宁夏植被覆盖率整体得到提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宁夏大部NDVI值的变化与自然环境和水分资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库姆塔格沙漠粒度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被称为我国第六大沙漠。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判定物质输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和分析粒径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北缘、西部、中间及南部、东南缘5组20个沙样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其粒度组成差异很大;粒度参数具有以下特征值:平均粒径Mz=1.55~2.92 Φ;标准偏差σ1=0.41~1.11;偏度SK1=-0.11~0.31;峰态KG=0.77~1.23。同时,粒度频率曲线呈单峰态和多峰态共存状态;大部分沙样的偏度近于对称。分析结果说明库姆塔格沙漠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复杂多样,有风力沉积、河湖沉积、河流冲积(洪积)等。  相似文献   
68.
动力-统计方法在24小时雷暴预报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曾淑玲  巩崇水  赵中军  李旭  周甘霖  王式功  尚可政 《气象》2012,38(12):1508-1514
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计算了多个对流参数,应用事件概率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全国690个基本站4-9月的24h雷暴潜势预报方程,并根据TS评分值最大的原则确定了雷暴发生预报的临界概率,针对2010年4-9月进行试预报。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T213输出产品计算得到的对流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与雷暴有无事件相关系数较高,对雷暴潜势预报方程贡献很大。(2)雷暴潜势预报方程对区域性雷暴的预报指示性较强,尤其对于雷电频发的地区效果更好。(3)690个站TS评分平均值为0.24。  相似文献   
69.
近50年渭河流域秋雨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渭河流域64个测站1960-2009年秋季(9~10月)的月降水量和≥0.1mm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EOF、Morlet小波分析、SVD及相关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渭河流域秋雨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着重研究了与此相关的欧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以及渭河流域秋雨与前期海温、青藏高原积雪和大气环流特征量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渭河流域秋雨呈线性减少趋势,其中中雨和暴雨减少趋势明显,突变发生在1985年前后,1960-1985年为偏多时段,1986-2000年为偏少时段,2001年以来又趋向偏多。渭河流域秋雨从南到北呈递减分布,该流域内各站秋雨主要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其上游的漳县、甘谷和北部的合水呈增加趋势。欧亚大陆秋季大气环流明显的年代际变化造成了渭河流域秋雨多寡模态的变化。欧洲西部高压脊、西风带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渭河流域降水多寡的主要影响系统。根据渭河流域秋雨与大气内外部因子的关系,初步建立了渭河流域秋雨预测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0.
常飞  杨德保  王式功  尚可政  田韬 《高原气象》2012,31(5):1294-1301
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对2010年4月中旬鄂北襄樊出现的一次罕见春季降雪过程的天气系统和降雪云微物理量的三维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降雪中心和主要的固体降水形态。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北干冷空气南下造成了环境降温和长江中游槽线切变区激发对流的发展,在对流层中层直接形成固态降水物质,低层高湿和充足的水汽输送是这次降雪过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