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0篇
地球科学   90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用类似于天然地震中尾波持续时间确定震级的方法,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研究了含坚固体试样破裂孕育过程中声发射的强度特征。结果表明:在加压初期,声发射强度相对平稳,当应力达78 % 的破裂应力时,声发射强度显著增加,当应力达92% 的破裂应力时,声发射活动强度达到极大值,比加压初期大20 % 以上;随着应力的进一步增加,声发射强度减小,达极小值,出现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应力再增加,声发射活动强度回升,紧接着,主破裂发生。从声发射强度的空间分布上看,从加压初期的平稳到极大值的出现,声发射都发生在坚固体的外围,随着活动强度减弱,并出现低值之后,强度回升,这个过程基本上发生于坚固体及其上方,随后主破裂发生,坚固体也局部破裂。这和澜沧耿马地震前的地震时间进程具有现象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2.
强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区及其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85次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区的深入研究表明:① 强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② 增强区的规模和形成时间都随震级而增大;③ 增强区尺度与震源区尺度之比随震级增大而减小;④ 增强区形成的时间因地区各异,中国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长.运用坚固体孕震模式和硬包体理论,对以上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的初步解释,从而应用地震活动增强区进行了2次地震的长期预测尝试.可见,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增强区是具有一定力学基础的现象.   相似文献   
63.
从高波速比试论云南丽江7级地震的孕震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震中周围多台地震波资料计算平均波速比, 并对计算误差作了统计和分析, 提出了在介质存在横向不均匀的情况下数据处理方法。在资料有相当可信度的基础上, 动态追踪了1996 年2 月3 日云南丽江7 级地震前滇西北地区波速比的十余年时空演化图象。显示出: 丽江地震孕震区的高波速比异常图象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并再次扩大的过程;而低波速比的异常图象则由大到小、由小到大并再次缩小的过程; 地震发生在低波速比异常区包围的高波速比异常区的交汇部位。其时间进程的演化显示丽江地震的孕震区在1988年耿马—澜沧76 、72 级地震后进入非线性阶段, 1995 年孟连西中缅边境73 级地震前进入失稳阶段。结合滇西北地区地震垂直分布图象和对照含硬包体试样在破裂孕育过程中波速场的演化图象, 表明丽江地震的孕震区具备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高波速特征  相似文献   
64.
梅世蓉 《地震学报》1996,18(1):1-10
分别研究构造块体内有多个震源体和单个震源体孕育时,应力集中过程、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地震活动、地震前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当区域应力场增强到相当水平时,破裂开始在某个或某些块体内发生,区域应力场将随着时间而变化,强震的成组性是这个动态应力场演变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多个高应力集中区的存在与发展,有可能导致震前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多样性;② 孕震块体的应力变化过程一般显示出非线性,在经历了长期弹性变形后,从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到主破裂前,可能经历不止一次的非弹性变形与断层软化过程;与此相应,孕震块体中的应力、应变场要表现出复杂的时空演化图象;受应力、应变控制的地震前兆场必然表现出多方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5.
梅世蓉 《地震学报》1996,18(2):170-178
从华北37次M6.0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以及1954~1992 年首都圈地壳形变图象研究中,提炼出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与地壳形变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 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地壳形变速率的增大;② 震前数年环绕强震震中出现孕震空区与形变空区;③ 在图象动力学参数方面都表现出信息维的减小,表明地壳形变局部化随着时间而增加,是反映强震孕育阶段的重要现象和参量.最后,应用非均匀介质中非均匀坚固体孕震模式,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与地壳形变图象异常物理机制给予了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66.
4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世蓉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1):196-207
  相似文献   
67.
PaternsandregularityofringdistributionofseismicactivitybeforegreatearthquakesinChinaSHI-RONGMEI(梅世蓉),ZHI-PINGSONG(宋治平)andYAN...  相似文献   
68.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二)——应变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弹性包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变介质包体模型理论的应变场的理论解,导出流变介质中的包体在任意一点产生的正应变、剪应变及体应变的粘弹性解析解,即正应变、剪应变和体应变的表达式. 通过计算三维粘弹性介质中球形硬包体与软包体在地面引起的体应变场的时空演化过程,得到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果,即球形硬包体在地面产生的体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出现了特征不同的3个阶段(, , ),它与大量地形变资料出现的, , 阶段相似,而球形软包体却没有这个特征. 这些结果对地震前兆的形态特征、前兆的象限性、前兆时空演化的阶段性、短临前兆突发性以及前兆异常时间的地区性等的解释具有启示意义. 这为地震前兆物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将为实现地震的物理预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9.
IntroductionCHEN (1981), GENG, et al (1980), YAO (1981) and others have found out that different stress paths can lead to fracture. They have further studied the precursory features of wave velocity ratio, acoustic emission, and so on, in this situation. YIN (1987), YIN and YIN (1991), Yin, et al (1994, 1995, 2000) hav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oading-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When a mechanical test system is in a stable state, the path of its response to loading is the same as that…  相似文献   
70.
加载破裂和卸载破裂的焦散阴影区动态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实时全息干涉计量方法和焦散阴影光学法,用有机玻璃试样直观、形象地研究加载过程和卸载过程破裂时的应力(应变)场、塑性区或成核区(阴影区)不同地动态特征变化.结果发现,在低应力时,预制裂缝端点先出现应变核(条纹密集区),进而形成焦散阴影区.这些核和阴影区会随荷载增加变大,随卸载而减小.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重复加载卸载(循环加载),焦散阴影区则反复增大缩小;但在高应力时,尤其在将出现大破裂时,加载和卸载的焦散阴影区变化是不可逆的,其变化也完全不同.加载破裂时的焦散阴影区由慢到快迅速扩展;而卸载时的焦散阴影区则扩展较慢,并且在尖角形前方有一圆形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