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3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医药卫生   243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穹隆海马伞切割后不同时间点海马内RUNX1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定位。方法 行穹隆海马伞切割术,制备模型大鼠。实验分为正常组、切割3d组、切割7d组、切割14d组、切割21d组、切割28d组。1.提取海马组织总mRNA,用Real-time PCR 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RUNX1T1mRNA 的表达;2.提取海马组织总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海马内RUNX1T1蛋白的表达;3.行脑冷冻切片,行RUNX1T1免疫荧光检测和Hoechst标记,观察海马齿状回中RUNX1T1/Hoechst双标阳性细胞。 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显示,切割3d组海马组织中RUNX1T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其余各组差异不明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海马中有微量RUNX1T1蛋白表达,而切割3d组海马组织中RUNX1T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并达到高峰,7d时仍有较多的表达,此后,14d、21d、28d组中RUNX1T1蛋白表达很快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正常组海马齿状回中有少量的RUNX1T1/Hoechst阳性细胞,切割3d组海马齿状回中RUNX1T1/Hoechst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切割7d组逐渐减少,切割14d组、21d组和28d组与正常组差别不明显。结论 穹隆海马伞切割后海马内RUNX1T1 mRNA和蛋白表达在早期呈短暂性上调,并定位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推测可能与海马神经再生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挖掘和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方案中建议试用的抗病毒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上市后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首要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检测该ADE信号,重点评估胃肠、肝肾、神经以及代谢等系统所涉及的安全信号。结果纳入分析的11170959份ADEs报告中,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s报告共10120份,发现该药不良反应信号累及多个系统,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高风险信号包括急性胰腺炎(ROR=4.32,IC-2SD=1.65)、细胞溶解性肝炎(ROR=20.90,IC-2SD=3.66)、高甘油三酯血症(ROR=27.80,IC-2SD=4.07)、脑室扩张(ROR=58.04,IC-2SD=4.26)、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ROR=165.80,IC-2SD=6.10)等;另有高风险且说明书中未收录的安全信号包括呼吸急促(ROR=5.27,IC-2SD=1.79)、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ROR=122.34,IC-2SD=5.48)和线粒体毒性(ROR=225.12,IC-2SD=5.61),药物-不良事件组合的时间扫描图谱显示这3种安全信号与该药关联性较强。结论基于FAERS不良事件信号检测显示,COVID-19疫情中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除密切关注该药的急性胰腺炎、肝功能不全、高甘油三酯血症、脑室扩张、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等不良事件外,也应注意可能的呼吸急促、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线粒体毒性等风险。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武汉方舱医院供应药品的品种,为方舱医院药物遴选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为样本医院,系统分析该样本医院的药品目录,对比方舱医院实际供应药品目录与推荐目录的差异,分析药品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结果样本方舱医院共供应114种药品,有35种药品是超出推荐目录范围内的药品;现有药品中,药品剂型以注射液(41种,占35.96%)和片剂(33种,占28.95%)为主,给药方式以口服(54种,占47.37%)和注射(51种,占44.74%)为主,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均较集中。结论方舱医院的药学服务应注重口服给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注射给药的配伍禁忌,临床使用时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注射制剂药品包装及说明书印制现状,为规范我国药品包装和说明书印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样本医院,系统分析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提供的药品说明书的药品品种,最小包装材质及含说明书的最小包装药品中药品数量及最小包装材质,并测量说明书尺寸。结果 样本医院PIVAS配备的品种覆盖面广,具有较强代表性;共收集到190种药品说明书,最小包装材质88种(46.32%)为西林瓶,65种(34.21%)为安瓿瓶。164种(86.32%)药品说明书尺寸在A4范围内。结论 注射制剂采用大包装装盒,并采用标准化尺寸印制药品说明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5.
原核生物防御噬菌体入侵的机制与哺乳类免疫防御机制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特异性免疫机制,原核生物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即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与哺乳类特异性免疫系统在很多环节体现了相似的规律。通过比较,能够加深对CRISPR的免疫功能的认识。近年发现,除了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CRISPR系统还参与了许多细菌生长代谢过程的调控机制,调控基因表达的能力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 CRISPR系统功能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免疫防御的范畴,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探索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的提纯方法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收集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Pfirrmann分级均为Ⅳ级),利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采用两种方法分离提纯NPMSCs,一组细胞采用贴壁法培养(贴壁组),另一组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利用NPMSCs表面阳性标志物CD73、CD90、CD105获得NPMSCs(流式组)。将两种方法获得的NP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增殖能力。贴壁组NPMSCs采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在进行分选之前检测免疫表型,流式组NPMSCs在生长达80%~90%融合时进行免疫表型的检测。向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诱导28d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骨能力、油红O染色观察其成脂能力、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成软骨能力,利用Imag J软件计算染色区域所占的面积百分比。比较两组NPMSCs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两组NPMSCs均呈漩涡状生长,贴壁组NPMSCs可见散在的单个细胞生长;流式组NPMSCs长梭形形态更长,排列更加紧密,少见散在的单个贴壁生长细胞。流式细胞分选后所得的NPMSCs占细胞总数的(89.67±2.52)%,可以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细胞为典型的长梭形特征,漩涡状生长,在接种后12~15d达80%~90%融合,增殖能力在接种后5~13d明显高于贴壁组NPMSCs(P0.05)。流式组NPMSCs的CD73、CD90、CD105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贴壁组NPMSCs(P0.05),并且低表达CD34、CD45及HLA-DR。两种方法获得的NPMSCs均能完成三系诱导分化,流式组成骨、成脂、成软骨染色区域百分比均明显高于贴壁组(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人退变髓核组织中可获得较高纯度的NPMSCs,并能进行后续培养扩增。与贴壁法获得的NPMSCs相比,流式细胞分选的NP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与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并描述一种在无内固定辅助条件下建立犬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模型的手术技术。[方法]选取1岁龄健康杂种犬25只,处死其中的5只,在无菌条件下取L1~6椎间盘共25个液氮保存,剩余20只犬用于建立L5、6椎间盘移植模型的研究。术中,术后1、4、6、8、12周进行X线检查,观察移植椎间盘的位置、高度变化以及相邻椎体的愈合情况。[结果]椎间盘移植术前选取合适大小的供体椎间盘,术中注意保留前、后纵韧带及对侧纤维环,可以实现在无内固定条件下成功建立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模型。本研究椎间盘移植成功17例,其余2例出现椎间盘脱出,1例出现椎间盘感染。术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示移植椎间盘的上下终板与相邻椎体形成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随访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恰当的手术技术,有助于在无内固定辅助下成功实施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手术。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建立犬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模型的可行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9.
本文报告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中循环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结果.以血吸虫成虫盐水浸液抗原ACSE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抗成虫表膜的单克隆抗体8SE_4。此抗体经DE_(52)柱层析提纯后制成HRP-8SE_4结合物.血清样本与HRP-8SE_4作用后加入PEG(mw·6000)沉淀免疫复合物,然后加入底物OPD显色,于492nm读数,OD值即反映血循环中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量。实验结果表明5只重感染兔(接种尾蚴15O0~2000条)于感染后6wk可见OD值明显升高,达到感染前的1.9~4.5倍。5只轻感染兔接种尾蚴10~500条亦于感染6wk后OD值明显上升,至感染后8wk达高峰,此后至11wk剖杀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5轻感染兔检虫数为4~326条,未见虫荷与检测结果有明显相关。本实验结果提示感染兔血清中有循环表膜抗原及/或其复合物存在。至于检测该抗原能否用于考核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制备相变高分子微球,观察其增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裸鼠骨肉瘤模型的效果。方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微球,检测其形态、结构、粒径电位及相变条件;建立裸鼠骨肉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不予处理)、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1、2、3(注射稀释倍数分别为5、10、20倍的Pct-MP溶液),处理后立即用海级星对肿瘤进行辐照。于辐照后即刻和72h提取标本并观察坏死面积、行HE染色,并对72h提取的标本的坏死周边组织进行细胞增殖和凋亡测定。结果成功制备相变高分子微球;HIFU辐照后即刻提取的标本,实验组1、2的坏死面积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实验组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提取的标本,实验组1、2的坏死面积进一步扩大、与辐照后即刻提取的标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FU辐照72h后,实验组1、2、3与对照组间坏死周边组织的凋亡和增殖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骨肉瘤裸鼠模型中,自制相变高分子微球能够增强HIFU对于骨肉瘤的消融效果,增强作用与微球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