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科学   2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漠河盆地科学钻探井MK-1地下110m冷环境样品中发现大量嗜热微生物存在的证据,针对这些冷环境中的嗜热菌进行了克隆文库分析和分离培养,分别用细菌和古菌16SrDNA引物PCR扩增.结果表明:未发现古菌16SrDNA存在,而嗜热细菌与栖热菌属(Thermus),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和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通过分离培养分离出3种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的细菌,其相似度均为100%.嗜热微生物多存在于地下温暖有机质丰富的生态系统中,了解它们的来源、分布机制及其多样性对于能源和资源的寻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2.
莱州湾东岸的全新世海侵和地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渤海南部的莱州湾位于黄河河口三角洲与山东半岛之间。莱州湾东岸处于山东半岛的西北翼。区内丘陵起伏,岩石以元古代结晶岩系和中生代花岗岩为主。燕山运动以来,长期缓慢断块隆起,发育了大面积的剥蚀夷平面。在黄县、招远和掖县境内,由于受到西向泥沙流的影响,全新世海侵以来,以沙坝—泻湖方式发育了近200平方公里的泻湖—海积平原。它  相似文献   
63.
陕西风县八卦庙特大型金矿床以其超百吨级规模著称于世,借鉴其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式在风太泥盆纪地层中开展金矿找矿工作,目前已发现次生晕金异常近百个,矿点+余处,且多数异常尚未深入检查。笔者试图总结归纳“八卦庙式”金矿之控矿因素,并对该类型的金矿成矿远景加以分析,旨在为今后的找矿工作选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CSD1800ZD型自动化岩心钻机由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该钻机配置了钻进参数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以及自动移摆管系统等,实现了钻进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了钻探效率。该钻机2019年下半年在山东省平度市山旺—上马台矿区进行了施工应用,作为自动化岩心钻机其在钻进性能、使用便捷、自动化等方面的表现出很多优势,并就施工应用的数据和现场反馈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5.
经调查证实 ,小清河中下游地区土壤质量较好 ,N ,P ,K ,Cu ,Zn ,Fe等元素在土壤中含量丰富 ,但B元素含量不足 ,Mo元素含量严重短缺 ,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6.
研究黄河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及同期气象数据,运用均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偏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残差法等方法研究了近20年黄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其中黄河中游NDVI增长幅度最大,为0.0496(10 a)^(-1)。生长季受降水和沿黄灌区耕作的影响,西部地区、东南部区域和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植被指数明显较高;从整个流域来看,降水和温度变化对NDVI的贡献分别为32.6%和15.9%,其中降水对NDVI变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黄河上游(50.7%),而温度的贡献则在黄河下游表现最突出(32.3%);20年来,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分别对黄河流域植被变化贡献了78%和22%,其中人类活动贡献率超过8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中部区域;整个黄河流域NDVI与干旱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尤其在陇中黄土高原和河东沙区等区域。黄河上游NDVI与改进的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的相关性最高,而下游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7.
超大陆(Supercontinent)是在地球演化某一阶段所形成的几乎包含当时所有陆块的一个大陆。超大陆的聚合是通过全球性碰撞造山事件来完成的,而超大陆的裂解往往是超级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因此,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事件势必对地球的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地球的宜居环境。在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大陆深俯冲会导致大陆总体面积的减少和大洋面积的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下降;另一方面,在超大陆的聚合期间,地幔岩浆喷发至地表的机会明显减少,通过火山射气进入大气圈中的CO2含量会急剧降低,从而形成极端寒冷干燥的冰室(Icehouse)气候,冰碛岩在低纬度地区广泛出现,不利于生物生存,或导致生物大量灭绝。相反,在超大陆裂解期间,大陆地壳会遭受拉伸减薄,大陆面积相对增加,大洋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另外,导致超大陆裂解的超级地幔柱所喷发的巨量玄武岩会导致洋壳加厚,也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此外,超级地幔柱巨量玄武质岩浆的喷发会导致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形成温暖潮湿性的气候(Greenhouse),有利于生命复苏或大爆发。然而,目前有关超大陆聚散的环境效应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而且主要局限于Pangea超大陆聚散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影响研究,一些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有待于通过对Rodinia和Columbia/Nuna等更古老的超大陆聚散的研究结果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8.
地下水循环方式的不同对围岩温度场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当低温地下水向下运动时 ,将引起围岩温度降低 ,出现低温异常 ,从而阻碍地热资源的形成 ;当深循环的地下水在循环过程中被岩温加热 ,并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向上循环时 ,将引起流经围岩的局部温度升高 ,在浅部形成局部地热异常 ,进而促进地热资源的形成。因此 ,地下水循环对围岩温度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热资源的形成。本文在研究地下水循环对围岩温度场的影响基础上 ,利用地球化学地热温标和同位素方法对平顶山矿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预测了该区地温场温度  相似文献   
69.
李建华 《城市地质》1996,8(1):19-24
根据卫星图像研究滇西滇中地区的断裂活动性,并结合水系分析,揭示东西赂主流水系与南北向、南东向非水流水系的分水岭以及金沙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重要的构造活动带。该区10次7级以上地震,有8次发生在这些分水岭附近的活动断裂上。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