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1篇
  免费   862篇
  国内免费   518篇
工业技术   1370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626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48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203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18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3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FCC催化剂的改性主要集中于载体和活性组分,本文旨在合成一种新型复合层柱载体即皂石与微孔分子筛复合结构以改善层柱粘土为载体时稳定性方面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晶化温度为120℃时较适宜;随晶化时间的增长,复合材料的层间距逐渐增大;酸量的变化会影响进入层间的ZSM-5的结构单元的聚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都较皂石有所改善,在催化裂化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针对5052-H32铝合金板材室温下成形性差的问题,采用激光快速加热的方式对板材进行局部热处理,首次开展了对激光局部热处理后板材全应变路径下的成形极限实验,研究激光局部热处理工艺对其成形性能的影响。单向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对5052-H32铝合金板材进行激光局部热处理能够起到显著的软化效果,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降低17.6%和43.3%,断后伸长率提高117%。应变硬化指数n值随着热处理峰值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传统退火热处理温度达到400℃、激光局部热处理峰值温度达到500℃时,轧制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状组织转变为再结晶组织,织构强度降低。H32态、传统退火热处理和激光局部热处理后板材的成形极限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激光局部热处理(400℃)后,全应变路径下的成形极限较H32态整体有所提高,极限平面应变FLC0值提高了39.1%,表明激光局部热处理,能够改变5052-H32铝合金板的力学性能,并有效提高其成形性。  相似文献   
63.
刘勇  李专成  刘玉斌 《聚氯乙烯》2014,42(10):34-37
简单介绍了三通球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通过将阀芯结构由浮动式更改为固定式、阀座由双阀座更改为四阀座,解决了聚合釜三通球阀在实际生产中出现卡塞、泄漏等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龙血素A和龙血素B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并用于测定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含量。分别合成龙血素A和龙血素B人工抗原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建立二者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并评估其分析性能。结果表明:抗龙血素A血清和抗龙血素B血清的效价分别达到8 000和30 000;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9ng·mL-1和26.1ng·mL-1,批内精密度分别为CV≤10.7%和CV≤9.9%,批间精密度分别为CV≤11.5%和CV≤12.3%,回收率分别为87.4%~110.8%和109.8%~113.5%,与各自的6种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最大分别为9.20%和3.64%,在4种龙血竭药物中的最大含量和最小含量分别相差4.05倍和3.57倍。龙血素A和龙血素B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检测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性均较好,可快捷有效地用于药物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二段发育典型的碳酸盐台地相岩石类型,本文以盆地东部全取心井镇钾1井作为基干井。镇钾1井位于陕北凹陷内部,马二段地层发育完整,其岩性主要以灰黑色生物碎屑灰岩和灰色白云岩为主。通过对镇钾1井约81m的岩心的矿物成分、组构和生物化石的观察及显微镜下分析,共划分出7种微相类型。根据微相类型及组合关系,划分为3个相带,即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沉积相的变化特征表明研究区在马二段沉积时期经历了3次海侵,其中马二段沉积早期海侵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6.
文中介绍了ROTORK Pakscan双线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并且阐述了Pakscan双线控制系统在陕京管道榆林压气站的应用。  相似文献   
67.
对LNG分层引起的翻滚现象进行研究,建立二维模型,利用CFD软件对16×10~4m~3储罐中LNG的翻滚过程进行模拟。上、中、下分层密度分别为425 kg/m~3、424 kg/m~3、423 kg/m~3时,分析三分层各层密度及分界面速度的变化,对比两分层与三分层分界面速度随时间变化。两分层高度分别为l m、2 m、3 m时,分析不同分层高度分界面速度随时间变化及临界密度差的变化。上、中、下分层密度分别为425 kg/m~3、424 kg/m~3、423 kg/m~3时,各层LNG密度经过剧烈变化,600 s后,混合基本结束,新的分层形成,储罐内液体重回稳定状态,相邻层液体的密度差缩小,上中层的密度差约0. 6 kg/m~3,中下层密度差约为0. 5 kg/m~3,总体呈现上轻下重的结构。在相同的储罐条件下,密度差相同的三分层上分界面速度、下分界面速度均大于两分层分界面速度,三分层翻滚程度比两分层剧烈,翻滚持续时间更长。对于两分层模型,分层高度分别为l m、2 m、3 m时,密度差及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层高度越大,翻滚开始时间越晚,翻滚持续时间越长。对两分层模型,不同分层高度下,随着层间密度差的增大,翻滚持续时间先减小,然后在层间密度差达到临界密度差后,趋于不变。两分层高度分别为l m、2 m、3 m时,临界密度差分别为3 kg/m~3、4 kg/m~3、5 kg/m~3。临界密度差随分层高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8.
基于松弛变量模型(Slack-based Measure, SBM)建立工业园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模型,并利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法构建工业园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年和2014年重庆市46个工业园区作为评价单位对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工业园区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不够理想,在不同功能区域呈现出"一高三低"的态势;(2)绝大多数的重庆市工业园区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相关先进生产技术的不足;(3)总投资投入的冗余量占到了总投资初始值的90%,这是导致各个工业园区未达到投入产出有效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张博  殷聃  成欣怡  张伟  徐浩  肖博之  何成麟 《矿产勘查》2019,(10):2475-2485
羊房沟石英闪长岩出露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东段,该地区岩浆活动较强烈。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石英闪长岩年龄为(205.3±1.3)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SiO_2为58.01%~59.34%,Al_2O_3为14.90%~15.77%,K_2O/Na_2O比值为1.69~2.13,显示高钾低钠特点,里特曼指数为1.68~2.12,在K_2O-Na_2O关系图上落入钾玄岩系列,A/CNK为0.76~0.91,属于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183.08×10~(-6)~283.08×10~(-6)),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δEu为0.77~1.00,负铕异常明显。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壳标准化蛛网图上,岩石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和不相容元素(如U),相对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具有岛弧岩浆特征,Rb/Sr、Nb/Ta比值介于壳幔之间,反应具有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羊房沟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阶段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70.
针对液压输流管内的压力脉动研究,提出流体压力脉动的计算方法和管道流固耦合分析的计算模型。对流体压力脉动进行编程,得到压力脉动作用产生激振力的变化。建立管道和流体实体模型,采用UDF技术将脉动压力编译到流体中,从而进行流固耦合瞬态力学分析,得到异径管和弯管处流体压力变化以及管道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压力脉动沿管道传播发生衰减,其产生的激振力对弯管破坏较大;弯管段流体产生压力集中,进而引起弯管段变形大于异径管段。将压力脉动加载到管道中,对输流管道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