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1篇
生物科学   2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不同佐剂对preS2/S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铝屯剂组(S+AI和S2/S+A1)、细胞因子佐剂组(S2/S+CKl、S2/S+CK2和S2/S+CK3)及阴性对照组(NG),用相应抗原且腔免疫各组小鼠,1mL/只,分别于免疫后2、4和6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Bs抗体和preS2圭体水平;wsT一1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免疫后2周,铝佐剂组(S+A1和S2/S+A1)抗体水平较高,阳转i达100%,而细胞因子佐剂组抗-HBs抗体水平均较低,S2/S+CK2及S2/S+CK3组抗体阳转率为0,与NG组比较2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4周,细胞因子佐剂组抗-HBs抗体水平升高明显,铝佐剂组S2/S+A1抗体水习显著高于S+A1(P〈0.05);免疫后6周,细胞因子佐剂组抗体水平高于铝佐剂组,其中S2/S+CKl组抗体水平较高免疫后2周,各组小鼠血清中抗-preS2抗体均达到较高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4月和6周,抗体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明显;铝佐剂组S+AI和S2/S+A1抗-preS2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4周,各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铝佐剂组(S+A1和S2/S+A1)低于细胞因子佐剂组,且差异有统t学意义(P〈0.05),其中S2/S+CKl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较高。结论不同佐剂的preS2/S乙型肝炎疫苗均能诱导较高水平的抗-HBs和抗-preS2抗体,细胞因子佐剂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高于铝佐剂组,为新型乙型肝炎疫l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2.
对10株灵芝菌株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胞外粗多糖得率及其多糖含量和单糖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株菌株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不同菌株胞内多糖含量和胞外粗多糖得率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培养至7d时,G0023和G0160菌株胞外粗多糖得率均较高,分别为3.02g/L和3.14g/L,其多糖含量分别达到了84.11%和91.03%,可作为发酵高产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分级醇沉胞外多糖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胞外液20%乙醇沉淀所得20E组分的得率和多糖含量均高于50%乙醇沉淀所得的50E组分,说明胞外液中主要以大分子量多糖为主。20E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含有少量木糖和甘露糖;50E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含有少量木糖和半乳糖。胞外液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菌株胞外液均呈现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特性,其表观粘度大小与菌株对应20E组分的得率及多糖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淀粉样蛋白(SAA)、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喉炎患儿7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在常规治疗上,对照组以地塞米松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以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5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FN-γ、SAA、IL-6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37/40) vs. 75.00%(27/36)](P0.05);观察组咳嗽、声嘶、呼吸困难、哮鸣音、发热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19±0.51)d vs.(4.01±0.64)d,(1.76±0.21)d vs.(2.48±0.30)d,(1.02±0.14)d vs.(1.76±0.19)d,(2.74±0.42)d vs.(3.39±0.53)d,(1.45±0.20)d vs.(2.04±0.27)d](P0.05);观察组血清IFN-γ、SAA、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3±3.47)ng/L vs.(52.81±4.60)ng/L,(37.40±4.12)mg/L vs.(49.83±5.47)mg/L,(11.02±1.42)ng/L vs.(15.73±1.70)ng/L](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急性喉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地塞米松治疗,其可更有效促进疾病恢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显著降低血清IFN-γ、SAA、IL-6水平,抑制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调查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孢子菌定植或感染状况,探讨肺孢子菌寄植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构建检测肺孢子菌线粒体大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的mtLSU巢式PCR反应体系,鉴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新建立的巢式PCR检测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痰液中肺孢子菌基因,分析肺孢子菌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定植率及其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结果新建立的mtLSU巢式PCR扩增的肺孢子菌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人源肺孢子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且与其他8种呼吸道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敏感性检验结果表明,扩增基因的最小量为366 fg。对98例呼吸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103份标本检测的结果显示,肺孢子菌基因检出率为62.14%(64/10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mtLSU巢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无创性呼吸道标本肺孢子菌基因检测;肺孢子菌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定植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65.
为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并构建品种聚类图和指纹图谱,该研究从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方面优化了叶子花ISSR-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利用11个ISSR引物对131个叶子花品种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浓度为0.5 ng·μL-1,引物浓度为0.5μmol·L-1,引物UBC813、UBC814、UBC815、UBC823、UBC824、UBC835、UBC840、UBC841、UBC843、UBC844和UBC876的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2.3、55.9、54.3、54.3、53.6、56.2、56.2、51.9、54.4、54、50℃,循环次数为32。用11个ISSR引物对131个叶子花品种扩增出16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6条,多态性比率为96.89%。单个引物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1.86~2.00、1.33~1.68、0.21~0.39和0.34~0.57,平均值分别为1.969、1.478、0.294和0.447。引物UBC841的鉴别率最高(80.92%),可有效鉴别106个品种,与引物UBC876结合可将131个叶子花品种完全鉴别开,建立了各品种的指纹图谱。叶子花品种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60,平均值为0.365,遗传多样性较低,在遗传距离0.58处,131个品种分为6大类群,聚类分析显示同一个种的品种大多聚在一类,但同一个种仍有品种未聚在一类或亚类、也有多个种的品种聚在一类。该研究较为准确地揭示了叶子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建立的指纹图谱为叶子花品种登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了可靠技术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6.
毛头鬼伞富铬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筛选出最佳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对毛头鬼伞富铬深层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有机铬产量为主要指标,筛选出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CrCl3·6H2O的添加量为200mg/L,培养基初始为自然pH,接种量为8%~10%,装液量为80mL/250mL三角瓶,转速100r/min,26℃恒温培养5d,有机铬的产量达1597·88μg/100mL发酵液,铬富集率达9·09%。  相似文献   
67.
常乐康治疗霉菌性肠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常乐康治疗霉菌性肠炎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龙须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50℃下水提的粗多糖进行冻融,将其分成胶体和非胶体部分,比较了他们的溶出率、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体外免疫活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对非胶体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胶体部分的溶出率和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胶体部分,但是非胶体部分的免疫活性极显著高于胶体部分(P〈0.01);尽管提取次数对溶出率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提取次数、料水比和提取时间对非胶体粗多糖的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免疫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正交实验结果和实际生产中的能耗因素,确定50℃条件下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40(质量比),提取2次,每次浸提3h。  相似文献   
69.
利用SRAP和ISSR建立快速鉴定灵芝属菌株的SCAR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ERIC聚类分析的结果,把152株灵芝属菌株(包括128株来自中国的栽培菌株及24株国外菌株)建成48个DNA池。用SRAP和ISSR引物对48个DNA池进行扩增,筛选获得4个特异性标记,回收特异性条带,经克隆测序后设计了4对SCAR引物,并通过SCAR-PCR扩增验证,从而将SRAP标记和ISSR标记均成功地转化为特异性和稳定性更好的SCAR标记;将得到的4个SCAR标记在构成DNA池的152个菌株上验证,并建立多重PCR体系,最终证实了SCAR特异标记在菌株快速检测鉴定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0.
HPLC指纹图谱技术在灵芝组织分离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研究从同一灵芝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三萜化合物的差异。用常规组织分离方法获得不同菌株,在A、B、C、D四种培养基上进行出菇试验,运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获得各子实体三萜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计算图谱间的相似度,分析三萜指纹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子实体不同部位分离获得的四个菌株在同一培养基相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灵芝子实体的三萜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同一部位分离获得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相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子实体,其粗三萜HPLC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不同的组织分离部位和不同的培养基对灵芝菌株三萜指纹图谱的影响均不显著。18号菌株在C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子实体三萜含量最高,上层菌肉为最优组织分离部位,C培养基为最优培养基。灵芝的三萜组成不受生长环境的影响,而生长环境会对其三萜化合物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首次应用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灵芝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