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科学   4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对吉林省煤层气的地质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煤层气藏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在时空上的分布和区域构造、沉积环境、含煤岩系的岩性组合密切相关。煤层气聚气区多分布在成煤条件相对好的地区,而含煤盆地的沉积类型则控制着聚气带在盆地内的展布。冲积平原类型的含煤盆地,聚气带多发育在远离河道的河流沉积旋回的上部,而山间湖泊类型的含煤盆地,聚气带则发育在山麓相前缘的湖相泥岩上下。长春煤田、辽源煤田和通化煤田是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最有利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62.
切变线降水系统微物理特征及隆水机制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系统(PMS).对2004年7月1日影响吉林省的一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飞行,利用所获取的宏微观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结构、降水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切变线降水云系主要由高层云、雨层云、碎云构成,高层云和雨层云中间夹有1100m左右的无云区;3类云中平均云滴浓度、平均云滴直径各不相同;云水含量随高度分布不均匀,云的不同部位云水含量起伏较大;冰晶浓度平均为17.3个/L;此次探测的降水云系符合Bergeron提出的催化云一供水云相互作用导致降水的概念.根据云图及其他探测资料综合分析,冰晶主要产生于高层云上部或卷层云的冰晶播撒,供水云为高层云中下部和雨层云.  相似文献   
63.
基于规则格网数据的区域边界矢量化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分析法是在作战测绘保障中研究战场环境的基本方法。特定区域的准确、详细的描述,需要获取区域矢量边界和建立区域之间的拓扑关系。以往通常采用等值线追踪算法获取描述区域的矢量边界,其结果在边界的自封闭性、完整性和建立拓扑等方面存在问题。文中就如何对规则格网数据所描述的区域通过二值化处理,运用八向邻域的有向判断策略,提出了一种获取描述区域矢量边界的算法。  相似文献   
64.
通用地球系统模式对亚洲夏季风降水的模拟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春凤  刘健  王志远 《气象科学》2017,37(2):151-160
通过与观测/再分析资料和参加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模式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评估了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1.0.3版本)对亚洲夏季风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ESM能够合理地模拟出亚洲夏季风降水的气候平均态,但与其他CMIP5模式模拟结果类似,对中国东南地区降水模拟偏少,而对中国西部高原地区降水模拟偏多;CESM可以再现亚洲季风区降水冬弱夏强、雨带北进南退的季节变化特征,其模拟偏差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从EOF分析结果来看,CESM能够模拟出亚洲夏季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且能较好地抓住亚洲夏季风降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ENSO)的相关关系。总的说来,CESM对亚洲夏季风降水的模拟是合理的,模拟水平与4个最好的CMIP5模式相当。  相似文献   
65.
气象卫星的云观测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卢乃锰  方翔  刘健  闵敏  孙瑞静 《气象》2017,43(3):257-267
云体现着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云还通过反射太阳辐射和阻止地球发射辐射,维持着全球能量平衡。1960年气象卫星的出现,揭开了从浩瀚太空,俯视千变万化云系的历史。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取,加深了人们对天气、气候变化过程的认识,推进了大气科学的发展。本文围绕气象卫星云遥感主题,首先概述了利用卫星资料开展云检测、云相态识别、云光学厚度与等效粒子半径反演的原理和方法。而后,着重介绍了各类天气尺度和中尺度天气过程的云系特征。最后,文章回顾了国际卫星云气候方面的工作,展望了未来云观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6.
基于组件MapObjects的查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宗宜  刘健 《测绘通报》2007,(5):30-33,37
讨论如何运用GIS组件MapObjects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6.0相结合这一开发模式,进行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对系统开发方式的选择、系统总体框架、系统开发结构和系统数据库设计等作较为深入的论述。以武汉大学查询信息系统为例,具体探讨系统的设计与系统部分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67.
将同期的ENVISAT ASAR图像和MODIS图像进行配准,利用经过大气校正后的MODIS光学图像,根据分类决策树对图像EVI进行分类,借此对太湖的藻华和非藻华区域进行划分,并以此为据在ASAR图像上研究两者的V/V后向散射特性,使用阈值法对藻华范围进行提取,并将结果与MODIS图像上得到的藻华范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ASAR图像与MODIS图像得到的藻华范围较好的吻合,说明在一定条件下,ASAR图像可以显示出藻华。最后,本文还从机理上探讨了风速对藻华成像的影响,分析了光学和微波图像提取藻华范围不完全一致的原因以及利用微波数据监测藻华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8.
磁性矿物还原成岩作用述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多海洋-湖泊环境中的沉积物受到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发生磁性颗粒的溶解和自生现象。根据最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磁性矿物发生还原作用的基本过程、产物和控制因素,成岩作用对沉积物地球化学和磁学特征的改变,成岩自生亚铁磁性铁硫化物的磁学特征以及成岩作用对古地磁和环境磁学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东亚地区Younger Dryas气候突变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星  于革  刘健 《第四纪研究》2004,24(6):654-662
YoungerDryas(YD)气候突变事件是近两万年中一次全球性的气候急剧变冷事件。文章试图在东亚地区YD事件的若干证据基础上,从海洋、冰盖和大气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角度出发,利用气候模拟方法就东亚地区YD气候突变的机制和一些成因假说进行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因淡水通量异常引起的海洋表面温度降低是YD形成的直接原因。海洋大气耦合作用对于YD传播强度及时间不同步具有重要作用。除北大西洋淡水通量异常的作用外,南半球海洋的淡水通量异常可能对东亚地区的YD事件有着更重要的贡献。海洋耦合大气环流模式模拟表明,东亚与欧洲降温具有不同步性,最大变化速率欧洲达到-0.122℃/a,东亚地区为-0.067℃/a。模拟结果与东亚地区YD时期的气候记录在特征上能够进行对比,反映了模拟试验的边界和强迫条件的设计接近东亚古气候状况,因而模拟结果对分析海洋、冰盖和大气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探讨揭示YD气候事件的物理机制和动力原因具有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0.
平均海拔大于4500 m的青藏高原,是通过高原边缘的陡坡地貌与海拔低于1500 m的周缘盆地或平原相连接的,这些围绕高原的陡坡地貌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呢?本文通过对西昆仑山中段北缘主逆冲断层上盘陡坡地貌区9件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与长度分析表明:在海拔3900~4635 m的陡坡地貌中的裂变径迹样品年龄为6.2±1.4 Ma~0.9±0.3 Ma,呈现“上新下老”的反序分布特征; 而通过热历史模拟显示约5 Ma,约3~2 Ma,约2~1 Ma 和约1 Ma该地区出现多阶段的隆升与剥露。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的观察认为,现今青藏高原西北缘陡坡地貌的形成是中新世晚期以来高原边界叠瓦状断裂系经历了约8 Ma、约5 Ma、约3~2 Ma、约2~1 Ma和约1 Ma多阶段后展式逆冲运动的结果,这为青藏高原周缘陡坡地貌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时代与型式提供了关键的热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