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科学   1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ENSO循环在夏季的不同位相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采用SSTA、风场、OLR以及中国160站降水、气温等资料,根据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的逐季变化,将ENSO循环过程在夏季的位相分为5种型。对其相应的Walker环流的显著性检验发现,A型与C型夏季的差别最为显著。夏季要素场合成分析发现。A型与C型的情形差别最明显。A型夏季的要素场与弱夏季风年的相似;C型夏季的要素场与强夏季风年的相似。  相似文献   
62.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义了1950-2009年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强度指数,并研究其与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受南半球低层极地高压、绕极低压带和中纬度副热带高压,以及高层巨大的绕极低压影响;南半球环流对菲律宾越赤道气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南极涛动的调整,对澳大利亚高压产生影响来发挥作用,从南极涛动发生调整到对越赤道气流及北半球环流产生影响,有约4a的时滞;澳大利亚高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对菲律宾越越赤道气流有重要影响,关键区位于澳大利亚高压西北方向的洋面上。  相似文献   
63.
中国气象台站迁移对年平均气温均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确定中国1951-2010年753站观测数据的迁移状况的基础上,采用t检验方法和标准正态检验(standard normal homogeneity test,SNHT)差值法,分析了迁移对中国年平均温度序列均一性的影响,并对非均一温度序列进行订正.结果表明:将有业务代替的台站序列合并起来后得到了714站数据,714站中完全没有迁移的台站只有148站,其他566站共计有950次迁移;t检验表明950次迁移中235次迁移前后年平均温度差异显著;而SNHT检验表明950次迁移中有237次年平均温度的均一性受到迁移的影响,其中79次需要调整0.5℃以上;84%的非均一性序列经订正后相对符合均一性条件.  相似文献   
64.
利用观测海温驱动NCAR CAM5模式进行了两组数值试验,对比分析了在CAM5模式海气湍流热通量参数化方案中引入阵风效应前后,模式对冬季NPO(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北太平洋涛动)年际变化模拟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考虑了阵风效应后,CAM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冬季NPO的年际变化特征,模拟的1979—1999年冬季NPO指数序列与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由0.09提高到0.57;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通过影响海表湍流热通量异常,对冬季NPO年际变化产生影响;引入阵风效应后,模式对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湍流热通量异常的模拟结果更趋合理,从而使得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冬季NPO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65.
潘魏伟  孙国栋  宋静  倪东鸿 《气象》2008,34(5):108-112
基于美国气象学会公布的标准刊名缩写,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给出了大气科学类期刊参考文献中常见的143种西文期刊及其相应的缩写刊名、中文译名和出版国,供作者和编辑参考.跣床慰嘉南  相似文献   
66.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012年发表的包含中国地图插图的论文,选择其中25种期刊40篇论文进行中国地图中南海诸岛附图表达形式的调查统计,探讨了此类附图的规范表达形式。结果表明:在40篇论文中,中国地图中南海诸岛附图出现了4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其规范表达形式为,南海诸岛作为附图在中国地图中出现,附图包含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中国地图中出现的物理量分布在附图中应以相同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67.
1955—2006冬半年中国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1955—2006年全国275个台站冬半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对中国冬半年极端低温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冬半年极端低温频数变化一致,均呈减小趋势,1983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突变;近52 a来最显著的减小趋势位于华北、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最不显著的减小趋势位于河套地区,较弱的减小趋势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地区;中国冬半年年极端低温事件频数的空间差异明显,各区域极端低温频数突变的年份均不一致,各区域突变前后的极端低温频数存在较大差异,但近年来,各区域冬半年极端低温频数变化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8.
利用NCEP/NCAR提供的1949—2009年sig995层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60 a欧亚大陆强冷空气活动频次年际变化的地区差异,并讨论了强冷空气活动的区域特征以及各区域强冷空气活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强冷空气活动可分为34个变化区,按照年代际变化及地理位置相邻可进一步归纳为9类地区。9类地区的强冷空气活动年频次存在共同变化特征,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普遍偏少;但也存在差异,例如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高纬度地区偏多,而较低纬度的中国以及周边地区偏少。值得注意的是,新地岛周边地区以及西伯利亚中、南部地区强冷空气活动频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下降趋势延续至今,近几年欧亚大陆多数地区强冷空气活动频次偏少。  相似文献   
69.
基于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CCSM3(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3)模式,对淡水扰动试验中不同热盐环流(thermohline circulation,THC)平均强度下,北大西洋气候响应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平均强度下,北大西洋海洋、大气要素的气候态差异显著。相对于高平均强度,在低平均强度下,北大西洋地区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海表密度(sea surface density,SSD)、表面气温(surface air temperature)异常减弱,最大负异常位于GIN(Greenland sea--Iceland sea--Norwegiansea)海域;海平面气压(sealev—elpressure,SLP)异常升高,相应于北大西洋海域降温,表现为异常冷性高压的响应特征;海冰分布区域向南扩大;北大西洋西部热带海域降水减少,导致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南移。2)在不同THC平均强度下,SST、SSS和SSD年际异常最显著的区域不同;在高平均强度下,最显著区域位于GIN海域,而在低平均强度下则位于拉布拉多海海域。3)在高平均强度下,北大西洋SST主导变率模态的变率极大区域位于GIN海,而在低平均强度下该极大区域不存在;北大西洋SLP的主导变率模态表现为类NAO型,但在高平均强度下,类NAO型表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70.
东北夏季降水分型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10年中国东北122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60站月平均温度资料,对东北6月、7月、8月的降水进行分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降水型对应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东北6月、7月、8月降水均可划分为两大类四小类,6月与8月的分型结果相同,为全区一致型(同多型、同少型)和南北反位相型(南部型、北部型),7月可分为全区一致型(同多型、同少型)和东西反位相型(东部型、西部型)。6月东北降水主要受东北冷涡影响,冷涡越强,降水越多,且当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出现明显异常时,6月东北降水将呈现南北反位相特征;7月、8月降水主要受东亚夏季风影响,其中东北降水全区一致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以及沿亚洲西风急流东传的波列有关,而降水南北(东西)反位相型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