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科学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丁林  张进江 《岩石学报》1999,15(3):408-421
藏北鱼鳞山超钾质火山岩为一中等规模的熔岩被,可分为三期。前两期主要为霞石黝方白榴石响岩、霞石白榴斑岩等,后期主要为防方钠石霓石粗面岩、霓霞粗岩等。时代为18 ̄30Ma。本区超钾质岩浆SiO2强烈不饱和、强碱性、高度富集LREE及LILE、放射成因Sr、Pb及非放射成因Nd同位素(^86Sr/^87Sr=0.708766 ̄0.709162,^206Pb/^204Pb=18.882888 ̄19.104  相似文献   
62.
北京时间2019年4月24日04∶15,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发生了MS6.3地震,该地震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东北犄角地区,构造背景十分复杂.本研究基于我们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架设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结合中国和国际地震台网的波形和到时资料,对该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和破裂过程进行了重新确定.结果显示,此次墨脱6.3级地震发生在(94.56±0.01°E,28.41±0.01°N),震源深度为地表以下13.3±1.6(或海平面以下11.5±1.6)km.震源机制解走向/倾角/滑移角分别为202°/17°/20°,震源破裂较大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初始破裂点NNE侧约5 km附近.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和地质学资料,我们推测该地震位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发生近90°突然偏转的大拐弯地区,桑构造结相对于其西侧南迦巴瓦构造结的西向俯冲和北向推挤是该地震发生的主要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3.
藏南古近纪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沉积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藏南地区从三叠纪至古近纪经历了从洋盆(喜马拉雅特提斯)的形成、扩张、衰减、关闭,直至转换成前陆盆地的过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T-K),在印度陆块北缘形成了从碎屑岩陆架到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序列。从古近纪初开始,西藏特提斯关闭,形成周缘前陆盆地体系(由褶冲带、前渊带、前隆带和隆后盆地等单元构成)。随着褶冲带的上叠式逆冲,形成前渊盆地。当前陆推覆体进一步向印度克拉通推进时,前陆隆起亦随之逐渐向克拉通方向迁移。该带表现出一个海平面相对上升的过程,形成碳酸盐缓坡。随着前陆推覆体进一步逆冲,前陆隆起继续隆升并最终露出水面,导致其后的隆后盆地转变为半局限环境。始新世晚期,前陆盆地回返,海水从东向西逐渐退出西藏地区。生物相和沉积相是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物质表现,在藏南古近纪沉积中可识别出13种生物相和14类沉积相。藏南古近系的超层序,是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其沉积环境是一个构造活动极为强烈的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在剖面上具明显的不对称性,靠近褶皱山系一侧为陡坡地形,靠近地台一侧为缓坡。每个大型的三级层序都是非对称的,以发育具有独特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征的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为标志。藏南前陆盆地的演化符合通行.  相似文献   
64.
丁林 《中国测绘》2011,(1):62-69
阿灵顿国家公墓是美国的一个荣誉归葬地,却不是官员的高级墓地,所以,一个死于疆场的普通士兵一定能够安息于此.而官阶高至总统,却往往没有份。总统中的例外是约翰·肯尼迪.因为他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被刺杀.  相似文献   
65.
青藏高原北部白榴碧玄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迪  丁林 《地质科学》2013,48(2):449-467
本文在可可西里北部边缘银顶山地区首次发现含橄榄石的高镁高钾质超基性火山岩。火山岩在阿尼玛卿-昆仑-木孜塔格缝合带南侧呈熔岩残丘形式产出,分布面积约为0.2 km2,其形成时代为上新世(5~4 Ma),是岩浆的快速侵位-喷溢的结果。斑晶主要为橄榄石(10%~12%)+白榴石(21%~27%)+霞石(13%~16%)±透辉石(29%~31%),基质主要为透辉石+云母+Fe-Ti氧化物+玻璃,定名为白榴碧玄岩。对3个样品51个点的橄榄石电子探针数据计算显示,橄榄石牌号为Fo74-87Fa13-26,属贵橄榄石,岩石中的橄榄石均不存在扭折带,表明这些橄榄石很可能是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岩浆捕获体。通过计算,银顶山地区橄榄石的结晶温度大约在1 226 ℃~1 234 ℃左右。白榴碧玄岩的化学组分:SiO2<45%,MgO>10%, Na2O+K2O>8%,Mg#(68.84~70.80),而Cr(149×10-6~156×10-6)和Ni(138×10-6~151×10-6),87Sr/86Sr(约0.708 6)和143Nd/144 Nd(约0.512 4),处于EMII源区范围内。初步认为藏北地区上新世超基性火山岩来自于较深的源区,最有可能是软流圈顶部地幔的局部熔融,并受到俯冲地壳物质的交代。  相似文献   
66.
帕米尔高原从西到东展布的8个新生代变质穹窿构成帕米尔高原变质地壳的主体,沙克达拉穹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沙克达拉穹窿变质杂岩中石榴矽线石片麻岩峰期组合(Grt+Ky+Bi+Rt+Pl+Qz)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T约810 ℃/P约10 kbar, 石榴石单斜辉石基性麻粒岩峰期组合(Grt+Cpx+Rt+Pl+Qz)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T约824 ℃/P约16.3 kbar, 榴闪岩退变较强,其残留峰期组合(Grt+Pl+Hbl+ilm+Qz)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T约683 ℃~873 ℃/P约8.6~11.7 kbar。基性麻粒岩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19~35 Ma,反映了从晚始新世到早中新世帕米尔高原下地壳加热加厚过程。帕米尔穹窿的变质作用可以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类比,在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帕米尔陆内各地体沿前新生代缝合带的陆内俯冲可能是帕米尔下地壳加厚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67.
西藏改则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均质辉长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斜长花岗岩组成。其中斜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基性斜长石组成,SiO2含量较高,为72.18%~74.55%,Mg#均值为42,Na2O含量为1.30%~3.13%,K2O含量很低,为0.26%~0.67%,Na2O/K2O变化范围为3.64~8.23。斜长花岗岩和中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改则斜长花岗岩可能是由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并且斜长花岗岩富集Sr、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点,推测该斜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是SSZ型蛇绿岩的组成单元。LA-ICPMS法测得斜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9.8±1.9Ma,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改则地区在早侏罗世发生了俯冲作用,该区的俯冲消减时间要早于西段的班公湖地区,晚于东段丁青地区。  相似文献   
68.
针对前方交会法实施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具体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三方交会情况下,通过增加多余观测,利用间接平差原理来确定点位的坐标平差值的方法。同时,根据三角形性质定理确定交会点位的最优值,评定其点位精度,其精度高于前方交会法,并与小角法倾斜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实地测量成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9.
碰撞带前陆盆地的建立是大陆碰撞的直接标志和随后造山带构造变形的忠实记录。本文对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前后发育在拉萨地块上的冈底斯弧背前陆盆地,同碰撞产生的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以及碰撞后陆内变形产生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的沉积地层演化以及碎屑锆石物源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前人及我们近些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冈底斯岛弧北侧发育一个典型的弧背前陆盆地系统而不是以前普遍接受的伸展盆地。除传统认为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系统外,在碰撞造山带中还发育一个雅鲁藏布江前陆盆地系统,它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以后,欧亚板块加载到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产生的典型周缘前陆盆地。上述2个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的识别,大大提高了对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过程的认识。造山带前陆盆地证据指示,新特提斯洋至少于140 Ma以前就已开始俯冲, 110 Ma俯冲速度开始提高,在65 Ma前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喜马拉雅山于40 Ma开始隆升,其剥蚀物质大量堆积在喜马拉雅前陆盆地中。  相似文献   
70.
江东辉  刘嘉麒  郭正府  丁林 《地质科学》2009,44(3):1001-1011
对藏北可可西里中新世钾质火山岩的主要斑晶矿物化学成份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岩中的辉石为普通辉石、紫苏辉石和古铜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云母为钛铁黑云母和富铁黑云母,长石为中长石、更长石、钠透长石和透长石,不透明矿物主要为钛铁矿和磁铁矿,可见钛铁矿?磁铁矿固溶体。根据火山岩中单斜辉石?熔体温压计估算的辉石斑晶的形成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 065~1 100 ℃和5.3~9.1 kbar。二辉石地质温度计结果表明,辉石的共结温度为976~1 020 ℃。而钛铁矿?磁铁矿固溶体平衡计算结果表明,钛?磁铁矿的平衡温度为841~974 ℃,logfO2为-13.71~-10.87。研究结果显示,可可西里火山岩岩浆房的埋深深度小于30 km,中?酸性系列火山岩是岩浆房在相对低压条件下的中上部地壳部位,经分离结晶后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