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业科学   5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551.
本文从国内蜂产品生产与贸易、国内蜂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总结了2021年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我国蜂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树叶饲料对林麝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取12头年龄相同、体况良好的雄性林麝[体重(8.0±0.5) kg],随机分为6组。试验采用6×6拉丁方设计,整个试验期为84 d,共分为6期,每期14 d(预试期11 d,正试期3 d),按照树叶饲料种类分为青皮藤组、桑树叶组、三角枫叶组、榆树叶组、苦楝树叶组及以上树叶等比混合的混合叶组,共6组。结果表明:(1)桑树叶组基础饲粮和树叶采食量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桑树叶组日粮采食总量显著低于混合树叶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2)日粮粗蛋白(CP)、粗灰分(Ash)、钙(Ca)、碳水化合物(CHO)、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以桑树叶组较高(P<0.05)。(3)桑树叶组沉积氮和氮利用率较高(P<0.05)。由此可见,林麝以桑树叶为粗饲料时日粮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553.
磷从陆地向水体迁移以及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过程。南亚热带地区土壤富含铁,铁结合态磷是该地区土壤和沉积物中磷的重要组成部分,铁与磷的相互关系可能在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比较了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1座大型水库消落带裸露土壤、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磷和主要金属元素(Al、Ca、Fe和Mn)含量或浓度。结果显示:沉积物与消落带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比值依次为Mn>P>Fe>1>Al>Ca,与土壤铁和锰高的流失率相比,铝和钙基本无流失作用,铁和锰从流域土壤向水体和沉积物迁移可能是华南地区水体铁锰超标的重要原因。水库消落带土壤和表层沉积物总磷与铁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且沉积物铁结合态磷含量占总磷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土壤(p<0.05)。表明磷主要与流域土壤中的铁结合并共同迁移、沉降,最终汇入沉积物中。当Fe:P>70时,水体磷浓度基本低于20μg/L,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铁能吸附水体磷并抑制磷释放,此时沉积物是磷的“汇”。当Fe:P<70,总磷含量与铁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水体磷浓度与沉积物铁磷比显著负相关( p<0.05),表明这些水库沉积物中铁对磷的吸附可能已开始饱和。暗示沉积物铁磷质量比为70可能是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开始由磷汇向磷源转化的关键阈值。  相似文献   
554.
平菇发酵培养料含有吲哚乙酸(IAA),IAA促进平菇生长发育。为了找到产生IAA能力强的微生物菌株,首先,采集不同时期的平菇发酵料样品,采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菌株。其次,挑选120株菌利用显色反应进行产IAA能力的定性分析及定量测定,并对高产IAA菌株进行平菇促生试验研究。最后,利用GUTC法提取产IAA能力强的菌株的基因组DNA并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基于构建的16S rRNA基因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120株菌中有116株菌产生显色反应,即证明这116株菌有产IAA的能力。相对于对照组显色程度,有88株菌的IAA显色程度较低,28株菌的IAA显色程度相对较高。挑取这28株菌进行定量测定,其中,AFX-13-3、XWW-4-3、LTX-11-3、AMB-8-2、AMB-10-2、AMB-14-3、ST-1-2、ST-3-2、ST-4-2等9株菌所产IAA的质量浓度达到20 mg/L以上。AFX-13-3产IAA的能力最强,其IAA平均质量浓度达到85.18 mg/L;其次为AMB-10-2、ST-3-2、AMB-8-2、XWW-...  相似文献   
555.
为建立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未使用过缬菌胺的地区采集分离的105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缬菌胺的敏感性;为明确致病疫霉对缬菌胺产生抗性突变体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试验;为明确缬菌胺与常用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测定了8个抗缬菌胺突变体及其6个亲本敏感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5株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EC50值范围为0.0594~0.159 mg/L,平均EC50值为(0.102 ± 0.024) mg/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缬菌胺对105株致病疫霉的平均EC50值作为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变敏感菌株菌丝体获得了4个抗缬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 3.1~14.9倍之间,突变频率为0.54%,通过紫外照射敏感菌株孢子囊悬浮液获得了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8.1倍和8.2倍的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33 × 10?7;通过在含缬菌胺的黑麦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敏感菌株11代,获得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3.1倍和9.4倍的抗性突变体。缬菌胺与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存在交互抗性,与氟吡菌胺、嘧菌酯、甲霜灵和霜脲氰不存在交互抗性。初步推测致病疫霉对缬菌胺具有低到中等抗性风险,建议在生产上将缬菌胺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以延缓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556.
一、新生犊牛窒息,又称为新生犊牛假死。指犊牛在产出后只有心跳,而无呼吸的现象。病因母牛产程过长,子宫收缩无力,犊牛滞留产道导致空息;犊牛出生后,未能及时擦除口鼻黏液造成呼吸障碍;犊牛胎位不正,在产道中滞留时间过长。症状窒息轻度的,可视粘膜青紫,口鼻腔有黏液,呼吸微弱,间隔时间长,体温偏低,心跳快而弱。肺部听诊有湿性哕音。窒息严重的,犊牛呼吸系统停止,黏膜发紫,全身松软无力,眼睛没有任何反应,仅能听到弱的心脏跳动。  相似文献   
557.
吴杰  宁伟 《特产研究》2023,(5):53-56+65
本文利用石蜡切片法和同工酶谱带技术对2种玉竹形态学和显微结构、同工酶谱带的差异对2种玉竹遗传特性进行鉴定。研究发现,2种玉竹石蜡切片显微结构差异显著,北方产区玉竹的表皮厚度平均为2.24×10-2 mm;薄壁组织厚度平均为8.69×10-2 mm;微管组织厚度平均为1.561 mm;南方产区玉竹的表皮厚度平均为3.85×10-2 mm;薄壁组织厚度平均为5.36×10-2mm;微管组织厚度平均为3.114mm;POD同工酶谱带相似,共分离出4条谱带,且所有谱带的Rf值都小于0.5,这可能由于宽甸玉竹中的某些蛋白含量低于邵县玉竹的原因。结果表明,2种玉竹存在种内遗传多样性差异,本研究对北方产地玉竹与南方产地玉竹根茎显微结构及同工酶谱带进行比对分析,为我国玉竹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8.
本文总结了山东省畜牧业设施装备的生产应用情况、发展现状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6项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农机补贴政策制定和设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9.
为研究不同种类油菜与烤烟轮作以及平衡施肥处理对土壤供钾能力的提升效果,通过小区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主因素(冬闲、‘重蓉油1号’、‘德油早1号’和‘GSX-1’)和副因素(常规施肥、减施氮肥和增施磷肥)下作物生长周期内土壤速效钾的变化情况以及烟叶钾含量。结果表明,烤烟油菜轮作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且在油菜移栽初期(30天)提升效果最显著,是冬闲处理的1.43~2.05倍。随着油菜生育期的推进,轮作对土壤速效钾的提升效果逐渐减弱,不同油菜种类对土壤速效钾提升效果整体表现为‘重蓉油1号’>‘GSX-1’>‘德油早1号’>冬闲。从烤烟移栽初期到收获期,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降幅为15.71%~117.80%。除个别处理外,烤烟油菜轮作的土壤速效钾和烟叶钾含量相较冬闲处理有所增加,且以增施磷肥提钾效果最佳。‘重蓉油1号’油菜与烤烟轮作和增施磷肥时土壤速效钾及烟叶钾含量较高,是当地最优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60.
为比较放养和舍饲模式对“绿嘉黑”黑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血液指标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似的仔猪20头,使用配对分组的方式分为舍饲组和放养组,饲养达100 kg左右时屠宰检测各指标。结果表明:与舍饲组相比,放养组的胴体重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显著增加,肌肉宰后pH24h和剪切力显著增加,背最长肌中总的呈味氨基酸比例显著增加,其中含量最高的3种呈味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的比例显著增加,功能氨基酸(谷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比例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放养的猪只胴体重降低,机体免疫力提高,肉质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