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目的: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对骆驼蓬碱进行生物转化。方法:利用长春花、一叶萩、烟草和金银花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转化骆驼蓬碱,应用薄层色谱法和质谱法对转化结果进行检识。结果:4种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中均检测到新的转化产物,该转化产物采用碘化铋钾溶液在薄层色谱上显色,在正离子模式下,准分子离子为213.0,二级碎片为198.1、170.2,初步推测为去氢骆驼蓬碱。结论: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的方法可以将骆驼蓬碱转化成去氢骆驼蓬碱。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鼻整形联合鼻撑矫形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疗效.方法 收集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48例和常规组32例.观察两组患儿术后鼻孔高度和宽度、鼻基部和鼻翼长度、鼻翼唇峰距、鼻偏曲度、鼻翼口角距.计算两组患儿的鼻尖偏离度.结果 联合组鼻孔高度、鼻翼唇峰距、鼻翼口角距明显低于常规组,鼻孔宽度、鼻基部长度、鼻翼长度、鼻偏曲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鼻尖偏离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行改良Millard法唇裂修复术同期进行鼻整形和鼻撑矫形,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鼻形态,促进口腔颌面向健康方向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冷疗法对眼部整形美容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该院整形外科接受眼部整形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冷疗组和常规组,各组40例.常规组术后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冷疗组在术后采用冰块冷敷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伤反应、疼痛程度及伤口恢复情况及术后开始好转及痊愈的时间.结果 冷疗组患者创伤反应分布在Ⅰ级反应、Ⅱ级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冷疗组患者疼痛程度分布在无痛、轻微疼痛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冷疗组患者伤口恢复达痊愈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冷疗组术后伤口开始好转的时间、痊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眼部整形美容术后进行冷疗处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创伤反应,缓解疼痛,消除肿胀,减少渗出,从而促进术后伤口的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大肿瘤抑制基因1(large tumor supressor gene 1,LATS1)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B88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构建LATS1过表达重组质粒并稳定转染至B88细胞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88细胞中LATS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LATS1过表达对B88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扭曲蛋白(Twist)、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和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2(zincnger E-box-binding homeobox-2,ZEB-2)表达的影响。收集正常头颈部鳞状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及HNSCC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TS1蛋白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分析LATS1表达与HN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组pCDNA3.1-LATS1转入B88细胞后,B88细胞中LATS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LATS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B88细胞的增殖(P <0.05)和迁移及侵袭能力(P值均<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LATS1转染组中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值均<0.05),而N-cadherin、Twist、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值均<0.05)。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HNSCC组织中LATS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头颈部鳞状上皮组织和异型增生组织明显降低;细胞核中LATS1的表达在正常头颈部鳞状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HNSCC组织中依次下调(P <0.05),而细胞质中LATS1的表达则依次上调(P <0.05)。HN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后分析发现,在HNSCC组织中细胞质LATS1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 <0.05)。结论 :LATS1可明显抑制HN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在HNSCC组织中,LATS1可能发生细胞核向细胞质的转位,且细胞质中LATS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对SV40 T抗原转基因(TG)小鼠晶状体自发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癌的分子机制。方法:SV40 T抗原T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药物处理组(n=25),对照组小鼠正常喂食,药物处理组小鼠出生3周后开始喂食添加十全大补汤的饲料,记录每只小鼠生存时间。在喂食十全大补汤8周和15周时,随机抽取各组小鼠(n=3)尾静脉血,检测血清氨基酸水平。取血后小鼠麻醉致死并取出肝脏,利用基因芯片杂交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与核糖体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生存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TG小鼠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氨基酸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喂食十全大补汤8周时,药物处理组TG小鼠血清中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肌氨酸、瓜氨酸、鸟氨酸和羟赖氨酸水平升高(P<0.05),胱硫醚、牛磺酸、甲基组氨酸、肌肽和乙醇胺水平降低(P<0.05);15周时,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TG小鼠血清中苏氨酸和瓜氨酸水平升高(P<0.05),其他氨基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基因芯片杂交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TG小鼠肝组织表达的9 083个基因中与核糖体功能相关的13个基因发生改变(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能改善TG小鼠血清氨基酸水平,增强肝脏核糖体蛋白合成,通过改善肝脏功能明显延长TG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利用IgG promoter-HepG2细胞对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致敏原的生产节点进行研究。方法:构建IgG启动子调控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转染入HepG2细胞,与常见致敏性物质(葛根素,卵白蛋白,LPS和伤寒菌疫苗)、复方苦参注射剂中使用到的辅料(NaOH,醋酸,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即吐温80和乙醇)和生产过程中关键节点样品(S1~S8)进行孵育,30 m in后拍照,图像分析软件统计细胞荧光强度变化。结果:IgG promoter-HepG2细胞对常见致敏性物质呈阳性反应。注射剂辅料中醋酸和吐温80有致敏性,生产过程8个样品中,2个样品有显著致敏性。结论:IgG promoter-HepG2细胞对常见致敏原反应敏感,特异性高,适用于中药注射剂中致敏原快速筛选,可实现对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致敏原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转IgG启动子调控GFP基因表达HepG2细胞激活过程中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评价葛根素和LPS后诱导IgG启动子转基因细胞分泌IL-1β,IL-8,TNF-α和MCP-1蛋白量,qPCR法评价炎性相关因子和固有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转录表达量.结果 和HepG2细胞相比,IgG启动子转基因细胞不增加炎性因子分泌和基因表达量,不激活固有免疫.葛根素不增加转基因细胞炎性因子分泌和基因表达量,不激活固有免疫系统.LPS激活固有免疫系统,显著升高IL-8,TNF-α和MCP-1分泌量.结论 IgG启动子转基因HepG2细胞可以作为评价Ⅱ型变态反应的特异性细胞模型,提示葛根素可以作为特异性激活IgG启动子的阳性对照品.  相似文献   
58.
成人腹股沟区CT影像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DCT)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显示正常成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7~12月期间于我院行腹股沟区CT薄层扫描检查腹股沟区结构正常的成年受检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并使用MPR获得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观察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影像对腹股沟区主要解剖结构的显示.结果 各平面均可显示所有受检者的双侧腹壁下动脉(100/100,100%)、双侧精索(60/60,100%)及双侧子宫圆韧带(40/40,100%).冠状位图像上可显示所有受检者双侧的"影像学股三角"(100/100,100%).双侧腹股沟韧带在所有受检者(100/100,100%)的冠状位图像及34例受检者(68/100,68%)的矢状位图像上显示,但轴位图像上仅3例男性受检者(6/100,6%)可显示.双侧腹股沟管及腹股沟深环可在所有受检者(100/100,100%)的冠状位及46例受检者(92/100,92%)的矢状位图像上显示.冠状位腹股沟管宽度: 男性左侧(0.97±0.35) cm,右侧(0.89±0.23) cm;女性左侧(0.62±0.11) cm,右侧(0.71±0.11) cm,双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P=0.059,女P=0.067),但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7,右侧P=0.009).腹股沟深环横径: 男性左侧(1.32±0.31) cm,右侧(1.31±0.36) cm;女性左侧(1.07±0.35) cm,右侧(1.07±0.30) cm,双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P=0.344,女P=0.63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1,右侧P=0.002).结论 MDCT可以清楚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其中冠状位重建图像对解剖结构的显示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9.
赵爽  黄春球  杨耀文  周敏  钱子刚  李明静 《中草药》2012,43(10):2036-2039
目的 建立黄花白及的SCAR标记,为黄花白及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筛选,获得特异的RAPD标记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后,根据RAPD标记条带的两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以获得序列特征化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结果 利用50对随机引物筛选得到黄花白及的一条896 bp的特异片段,可以区别于小白及、独叶白芨和白及.该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后,经过多次重复试验,该RAPD标记的特异片段已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 建立的SCAR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可作为黄花白及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建立测定巴西苏木红素与血浆结合率的平衡透析方法,并测定其体外与血浆总物质及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率。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巴西苏木红素与血浆总物质及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率,采用HPLC测定各成分的血药浓度及游离药物浓度,生物样品用乙酸乙酯液萃取的方法。 结果 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巴西苏木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为38.5%~50.8%,与大鼠血浆总物质的结合率为86.2%~97.3%。结论 巴西苏木红素与大鼠血浆有较高的结合率,血浆中的磷脂部分可能为参与两者之间结合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