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4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不同BMI的宫颈癌患者放疗时CTV至PTV外扩边界,为实现精准的个体化分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MRT宫颈癌患者40例,参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的标准进行分组,BMI≤18.4 kg/m2为过轻组,18.5~23.9 kg/m2为正常组,24.0~27.9 kg/m2为过重组,≥28.0 kg/m2为肥胖组。在膀胱容积测量仪干预下分别采集9次治疗前的千伏级CBCT图像进行在线配准,并对配准结果进行分析。通过MPTV=2.5Σ+0.7σ分析4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的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检验。结果 过轻组,正常组,过重组及肥胖组患者CTV至PTV的外扩边界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分别为6.87、6.06、8.49 mm,3.13、3.02、3.14 mm,4.70、4.86、5.31 mm及7.63、8.28、8.54 mm (P=0.038、0.048、0.004)。结论 过轻患者和肥胖患者的摆位误差高于正常者和过重患者,故对于过轻患者和肥胖患者应适当增加CTV至PTV的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我国药物致急性肾损伤(DIAKI)的临床现状和预后影响因素,为DIAKI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检索DIAKI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各库建库起至2020年4月16日。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合计1870例患者。DIAKI例数占同期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总例数的32.2%(877/2721)。涉及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47.5%(773/1629);例数排名前5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或脱水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和中药。DIAKI病理类型以急性间质性肾炎为主,占51.9%(70/135)。DIAKI患者病死率为14.4%(240/1677);共有70.4%(1176/1670)的患者肾功能痊愈。与保守治疗比较,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显著更低[OR=0.30,95%CI(0.10,0.91),P=0.003];与无贫血的患者比较,合并贫血状态的患者肾功能恢复显著延迟[OR=0.25,95%CI(0.09,0.65),P=0.004];而更低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肾功能快速恢复显著相关[MD=-15.84,95%CI(-22.34,-9.34),P<0.01]。结论: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谨慎使用致AKI药物;对于发生DIAKI的患者,尽早给予透析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其病死率;及时纠正DIAKI患者的基础贫血状态,有助于患者肾功能的快速恢复;更低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可能是预测患者肾功能快速恢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活血颗粒对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瘀积分、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活血颗粒,每次1袋,开水冲服,每日3次。分别于入院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血瘀积分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血瘀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两组治疗后第14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RP、TNF-α水平在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IL-10水平在治疗后第7天时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第14天较治疗后第7天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活血颗粒具有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瘀程度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IL-10表达,下调IL-1β、TNF-α表达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4.
摘要:目的 基于大样本人群出生队列研究,探索不同孕期增重速率与子代出生至2岁内体格发育轨迹的关联,为 健康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武汉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行健康体检的1831 对母婴对,并随访至子代2岁。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2009年指南对不同孕期增重速率进行分类。采用基于组的轨迹模 型估算儿童0~2岁的身体质量指数Z分数(BMIZ)轨迹。采用多项 Logistic回归估算不同孕期增重速率与子代 BMIZ 轨迹的关联。结果 通过 BMIZ轨迹模拟识别出5个组:稳定慢生长组、赶上生长组、生长适宜组、稳定快生长组和生长 过快组。以孕早期增重速率适宜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孕早期增重速率过低可显著增加子代出现赶上生长轨迹(OR= 1.45,95%CI:1.13~1.87)和稳定快生长轨迹(OR=1.22,95%CI:1.01~1.47)的风险,而孕早期增重速率过高可显著 降低子代出现赶上生长轨迹的可能性(OR=0.72,95%CI:0.58~0.89)。以孕晚期增重速率适宜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孕 晚期增重速率过高与降低子代出现稳定慢生长轨迹的风险有关(OR=0.76,95%CI:0.59~0.98)。结论 过低或过高 的孕期增重速率可影响子代 BMIZ发育轨迹,提示孕妇控制合理孕期增重对子代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外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立体定向精确放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改良版RECIST评价短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评估患者长期疗效.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评估患者疼痛强度.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放疗不良反应.结果:短期疗效评估结果显示γ-SBRT治疗总有效率为82.1%;长期疗效评估显示治疗后患者1年生存率为52.1% (25/48),2年生存率为27.1% (13/48),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疼痛评价显示γ-SBRT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率为83.3%.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显示γ-SBRT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无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结论:γ-SBRT治疗可提高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生存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γ-SBRT治疗是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6.
尹小兰  许青 《现代肿瘤医学》2016,(15):2419-2422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的 KRAS 与 BRAF 基因突变机率及特征,研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患者血液(51例),观察组25例,为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对照组26例,为病灶局限于肝脏的肝癌患者。所有的患者抽取外周血10ml,从血样中游离 DNA,采用人类 KRAS /NRAS 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及人类 BRAF 基因 V600E 突变检测试剂盒分别对 KRAS 基因和 BRAF 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基因突变机率及与其突变特征。结果:51例肝癌患者中,伴肝外转移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率(24%,6/25)明显高于无肝外转移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率(0%,0/26;P <0.05);肝癌患者中 BRAF 基因突变率为0%(0/51)。结论:本研究表明肝癌患者 KRAS 基因会发生明显的突变,且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KRAS基因突变频率明显增加。未检测出 BRAF 基因突变或 BRAF 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57.
赵昆  徐菊英  许青  朱忠政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8):2190-2195
目的 探讨染色体8q拷贝数变异(CNA)与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的关系,并筛选生存相关CNA内的潜在靶基因。方法 收集2007—2008年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住院的HCC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染色体8q CNA、染色体8q24.13-24.3片段内50个已知基因mRNA表达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最终共66例患者完成随访。一般资料、染色体8q内各高频CNA(增益发生率>20%)片段与OS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OS的影响因素;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染色体8q24.13-24.3增益HCC患者和8q24.13-24.3无增益HCC患者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HCC患者糖尿病史、有无完整肿瘤包膜、TNM分期与OS有相关性(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8q24.13-24.3增益与OS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8q24.13-24.3增益、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完整肿瘤包膜、TNM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8q24.13-24.3增益HCC患者生存率低于染色体8q24.13-24.3无增益HCC患者(P<0.05)。染色体8q24.13-24.3增益HCC患者C8orf76、ATAD2、WDYHV1、FBXO32、TMEM65、TATDN1、ZNF572、SQLE、KIAA0196、NSMCE2、PVT1、FAM49B、ASAP1、NDRG1、ZFAT、KHDRBS3、EIF2C2 mRNA表达水平高于染色体8q24.13-24.3无增益HCC患者(P<0.000 1)。结论 染色体8q24.13-24.3增益与HCC患者OS有关,可作为HCC的一个预后预测因子。ATAD2、PVT1、NDRG1拷贝数依赖性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HCC不良预后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使用膀胱容积测量仪(BVI 9400)控制术前及术后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充盈度,比较靶区位移误差及其引起的照射剂量变化、膀胱充盈形态变化,研究膀胱充盈度的一致性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内放疗的45例宫颈癌患者,分成A、B、C组,每组15 例。A组为未手术患者,B组为根治术后患者(两组疗前均使用BVI 9400监测膀胱尿量),C组随机选取患者采取自主憋尿未监测治疗前膀胱尿量。3个组患者疗前均行KV-CBCT扫描进行在线配准分析,计算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靶区位移误差、处方剂量PTV覆盖体积百分比(V100)及百分比差值(ΔV100)。结果 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平均位移误差A组分别为1.67、1.55、1.67 mm,B组分别为1.43、1.58、1.84 mm,C组分别为2.27、2.30、2.08 mm。V100、ΔV100 A组分别为96.96%、1.17%,B组分别为95.9%、1.29%,C组分别为94.02%、2.17%。结论 控制膀胱充盈度的一致性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膀胱充盈程度不一致对误差产生的影响,保证了靶区位置的精度和靶区的照射剂量,对膀胱、小肠、直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轻宫颈癌患者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59.
0引言 癌性骨痛是非常复杂的疼痛综合征,包括稳定的基础性疼痛,可以通过阿片类药物有效控制,另外还包括自发性的爆发痛、与运动相关的事件性疼痛,在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的前提下,阿片类镇痛药物难以控制这种类型的爆发痛。由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一般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这类顽固性癌痛的治疗面临很大的挑战。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在癌痛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科应用HIFU成功治疗1例腮腺癌骨转移的顽固性癌痛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因放疗反应引起的直肠癌患者体重随时间变化趋势及位移误差与体重下降关系并以此制定不同治疗时期图像引导策略。方法 选取2016年间术后直肠癌患者24例。疗前记录每次体重、每周不同频率CBCT,并与计划CT进行在线配准,得到疗前位移误差。配对t检验差异,Pearson法分析位移误差与体重下降关系。结果 24例患者共进行456次体重监测,456次CBCT与配准。2例患者因中断治疗而排除。第1、2周体重无明显变化,第3周体重平均下降1.53 kg,第4周平均下降2.48 kg,第5周平均下降3.24 kg。由CBCT在线配准得到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平均位移误差分别为0.19、0.20、0.18 cm (第1周),0.18、0.17、0.15 cm (第2周), 0.20、0.22、0.21 cm (第3周),0.19、0.25、0.24 cm (第4周),0.34、0.33、0.31 cm (第5周)。相关分析显示体重下降会增大位移误差(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P值分别为:0.140、0.046、0.044)。结论 直肠癌放疗患者后期尤其第5周体重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影响位移误差,建议在直肠癌治疗日程到第4、5周时密切监测患者体重下降趋势,酌情于治疗前增加CBCT图像引导次数,以确保治疗精准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