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15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主要从目前国内外百合(Lilium spp.)的百合育种目标、新品种培育、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认为近年来在百合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多创新,使百合育种工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同时对百合抗性、花色、花期育种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2.
林云青  章钢娅  许敏  刘总堂  龚华 《土壤》2009,41(6):892-896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开展了凹凸棒土和钠基蒙脱石处理对铜锌镉污染红壤的改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凹凸棒土和钠基蒙脱石处理能显著增加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两茬的地上部生物量(鲜重).未施入改良剂时,两茬黑麦草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为是7.60 g/盆和5.67 g/盆,添加80 g/kg 凹凸棒土处理的两茬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84%和15%添加80 g/kg钠基蒙脱石处理的两茬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13%和99.3%.黏土矿物的加入使土壤的pH提高了0.26~1.02个单位.从而降低了植株对Cu、Zn、Cd的生物有效性.随着添加量从20 g/kg增加到80 g/kg,黑麦草地上部Cu、Zn、Cd的含量降低,钠基蒙脱石钝化Cu、Cd的效果好于凹凸棒土,但两者钝化Zn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性.添加40 g/kg和80 g/kg的凹凸棒土或钠基蒙脱石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污染上壤TCLP提取液中Cu、Zn的浓度,对于TCLP提取液中Cd浓度的显著降低只有添加80 g/kg的凹凸棒上这一种处理达到.  相似文献   
53.
皖西大别山区大麻食心虫生活史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麻食心虫在安徽六安年发生不完整4代,完成一代需33~50 d,以老熟幼虫主要在留种麻杆和葎草茎内结茧越冬.种植感虫品种寒麻,麻地葎草多,麻株生长嫩绿加重为害.及时处理麻杆,清除麻地葎草,初孵幼虫盛发期喷洒杀螟松、敌敌畏或乐果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4.
水稻新质源不育系K17A的引进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敏  李求文 《杂交水稻》1997,12(4):31-31
水稻新质源不育系K17A的引进及利用IntroductionanduseofCMSlineK17Awithnewcytoplasm许敏李求文(湖北省恩施州种子站445000)自70年代初,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实现三系配套以来,由于其强大的杂种优势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55.
炭疽病是我省西瓜生产上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除在生长季节发生外,在贮藏运输过程中也发病。炭疽病是由半知菌类侵害而引起发病。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或在种子上越冬。种子代菌可直接侵入子叶。高温多湿是发病的主要环境,而湿度又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研究证咧、空气湿度在87—95%时,发病快,发病重。湿度低于54%的干燥少雨天气,一般不发病,这就是我省西瓜炭疽病  相似文献   
56.
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地市级农科院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效,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如科研创新平台滞后、科研创新经费不足、科研人员待遇低、历史包袱沉重等,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设武陵山区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人力资源建设、建好农业科技园区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7.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茵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危害人畜生殖系统,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流行地域在不断变化,每年都有新发和复发地区的报道。布鲁氏菌的感染主要缘于其有效的宿主免疫逃避机制,论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布鲁氏菌抗原和毒力因子等病原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1987、1988两年,在南京、厦门两地进行苄磺隆残留试验。稻株、稻田土和稻田水中残留的微量苄磺隆经过溶剂提取、溶液分配和C_(18)柱纯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37%~97.68%,最低检测浓度为0.02ppm。试验结果表明,苄磺隆在稻株、稻田土和稻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为两星期左右,喷药90天后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ppm。  相似文献   
59.
6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典型黑土区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进的分子生态学技术,针对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实验,研究了典型黑土区经过长期(32年)裸地、农田和草地三种土地利用后,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演替规律及其环境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32年玉米-大豆-小麦轮作种植或自然草地恢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从52.07 g?kg-1显著增加至54.83 g?kg-1和61.54 g?kg-1,增幅分别为8.0%和27.5%,土壤氮磷钾养分有效性也显著增加。同时,每克干燥土壤中微生物丰度从2.25×107拷贝数增加至8.08×107拷贝数和1.69×108拷贝数,分别增加了2.58倍和6.51倍。裸地、农田和草地土壤的优势微生物菌门均为变形菌、酸杆菌和放线菌,其相对丰度均高于19%,且三者无显著差异(P > 0.05)。然而,所有检测到的228个微生物属中,高达54个微生物属有显著差异(P < 0.05),但绝大多数为相对丰度较低的微生物。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是微生物群落分异的主要环境驱动力,Granulicella微生物属可作为指示类群评估黑土环境的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是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来应深入研究原位条件下黑土微生物的功能及其农业环境意义,为维系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生态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