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河南省夏大豆3000kg/hm~2栽培技术指标与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河南省大豆生产情况和多年研究结果,提出了以土壤、光温、品种、播期、群体结构、产量结构、水肥指标等为主要内容的夏大豆单产30 0 0kg/hm2 的高产栽培技术指标,较详细介绍了实现上述指标操作规程。内容规范,可操作性强,供河南及淮北大豆产区参考  相似文献   
52.
大豆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的新兴产物,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产业化组织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大豆产业化的发展进行论述,并阐述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及科技创新对大豆产业化的重要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3.
加入WTO后对大豆育种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加入WTO后 ,我国大豆育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提出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在普通大豆育种工作中 ,首先要丰富种质资源 ,其次要开展扁茎大豆的育种及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等工作 ,最后强调高蛋白大豆与高油大豆的选育。二、在开展特种大豆育种工作中 ,注意药黑豆、菜用大豆 ,小粒大豆等新品种选育 ,以提高大豆育种的竞争力。三、针对我国育种体制的不足 ,提出改革方案。走种业机构与育种单位联合开发的道路 ,并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与出让成果。  相似文献   
54.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2~1994年度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7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性与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花生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大豆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的新兴产物,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大豆产业化还处于发展阶段,各界对产业化认识不很到位,本文通过对国外大豆产业化的考查,对我国产业化的内涵、特征与原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6.
河南省大豆生产现状及高产育种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大豆生产现状河南省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右。90年代以来,大豆生产发展迅速。以豫豆6号、8号、10号、15号为主的大豆新品种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大豆产量由80年代的亩产不足100公斤,上升到亩产130公斤左右。“九五”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成为黄淮大豆产区面积最大的省份...  相似文献   
57.
2004年在三门峡、南阳两点,采用5个播期、4种密度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了周豆11号在不同播期、密度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个处理中,以6月8日播种,密度为26.2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而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说明它是一个相对较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58.
耿臻 《河南农业》2000,(9):13-13
优质小麦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结合我县近年来优质小麦实践经验,系统地总结出优质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9.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7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于2000年以周94(23)-111-5为母本,豫豆2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中抗花叶病毒病、抗倒伏.适于河南省各地及安徽、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0.
采用覆盖20条染色体的68对多态性引物在120个大豆品种(系)[包括67个中国大豆品种(系)和53个引自美国的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份大豆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a=1.9852,Ne=1.4343,H=0.2776,I=0.4361);中国大豆比美国引进大豆遗传多样性水平高;7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为,黄淮海地区组>引种资源组>热带亚热带地区组>长江流域地区组>北方春大豆组>西南山区组>鲜食大豆组;7个群体间总遗传多样度(Ht)为0.2807,群体内遗传多样度(Hs)为0.2361,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589,基因流(Nm)为2.6468,群体间存在中低度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群体间Nm较丰富;以群体和单个品种(系)为单位进行UPGMA聚类的结果基本一致,部分材料相互交错。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同时,不同地区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黄淮海地区、西南山区、热带亚热带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的大豆材料遗传距离较近;引进大豆、北方春大豆和鲜食大豆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较远,可作为拓宽中国栽培大豆遗传背景的物质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