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正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决定了它面临的风险也必然是多方面的。对于这种风险的衡量需要避免片面性,从实际出发,遵循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的原则。食品安全分为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部分,本文将从质量安全入手,阐述如何从技术层面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2.
湖南农业大学从2002年开始设立信息与计算专业,作为学校的一个较新的专业,有必要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本文针对该专业2010级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各种分析,总结规律,从而对该专业今后的毕业生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建立化学杂交剂SQ-1在谷子叶片和小穗中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其在谷子叶片和小穗中的消解动态。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净化,外标法定量。该检测方法在1~1 000 mg/L范围内,化学杂交剂SQ-1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0 377x+27 634,相关系数为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05 mg/kg。在10~500 mg/kg添加范围内,化学杂交剂SQ-1在谷子叶片和小穗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0%~95.5%,相对标准偏差为0.74%~2.28%。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Q-1可以从谷子叶片运输到小穗中,在小穗中的动态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在谷子叶片中的半衰期为1.83~2.08 d,在喷施21 d后叶片中几乎检测不到化学杂交剂SQ-1残留,而在小穗中的半衰期为25.21~28.41 d,其消解速度明显慢于叶片中的消解速度。  相似文献   
54.
 试验利用“锚杆–护坡”模拟“锚杆固定大面积护坡”进行坡面型泥石流治理试验,研究坡面型泥石流“锚杆–护坡”治理过程中土体变形的宏细观机制。试验观测表明在“锚杆–护坡”治理下坡体未发生分层滑动,坡体位移场分析中出现了潜在的圆弧状薄弱面,坡体形成类似于黏土的小位移圆弧滑移趋势。采用可视化细观测试系统从细观尺度研究坡面型泥石流“锚杆–护坡”治理下土体的变形机制。细观分析可知,试验过程中,颗粒下沉并在坡体底部积聚,坡体下层细颗粒含量增加,上层以粗颗粒为主,导致坡体上部面积孔隙率大于底部,坡体结构由不同粒径颗粒均匀分布变为“底部细颗粒沉积密实,上层粗颗粒骨架稳定”的相对稳定结构。试验研究表明:“锚杆–护坡”的滤水固土作用,改变坡体的变形机制和结构,减小坡面型泥石流的发生几率,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成藏规律,在分析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所需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断—砂配置垂向输导油气能力综合评价指数(Td)与侧向分流输导油气能力综合评价指数(Tc)的比值与砂体中油气柱高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综合判别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的方法。利用文中方法综合判别东营组断—砂配置油气输导结果表明: ①南堡凹陷东营组67个已知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运移所需的最小Tc/Td为1,若Tc/Td值大于1,则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反之则断—砂配置垂向输导油气。②NP1-5井东营组11个未知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的综合判别结果显示,1~6号和8号断—砂配置的Tc/Td值均大于1,即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有利于油气在砂体中聚集成藏,油气钻探为油层或油水同层; 7号和9~11号断—砂配置的Tc/Td值均小于1,即断—砂配置垂向输导油气,不利于油气在砂体中聚集成藏,钻探结果为干层。上述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方法判别南堡凹陷东营组断—砂配置油气输导情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使用离散–连续耦合的方法模拟分层介质中桩端的刺入过程,即在桩端刺入影响较大的区域采用离散元模拟,在离桩较远的区域采用连续单元模拟,开发FLAC3D和PFC3D的结合模块,通过交界处离散颗粒与连续单元的相互接触位移作用实现耦合。通过与有关的数值模拟和离心机试验比较可知,离散–连续耦合方法能高效且合理地模拟分层介质中桩端的刺入过程。研究表明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存在桩端阻力极限值,上覆软弱层对极限桩端阻的大小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但上覆软弱层的存在使得分层介质中桩端阻力达到极限值所需刺入深度远小于纯砂中。综合分析桩端土体宏细观参数的变化规律可得:(1) 与桩端接触的土体被逐渐压密,与桩端连成整体,颗粒基本不旋转,以竖向位移为主;(2) 与桩侧接触的土体颗粒,沿刺入方向发生滑动,颗粒基本不旋转,以竖向位移为主;(3) 稍远区域的颗粒受剪胀作用影响剧烈旋转,以斜向下挤扩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57.
结合仿射变换和多层B样条配准的湍流畸变图像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气湍流引起的图像抖动和图像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仿射变换和多层B样条配准的图像校正方法。由于湍流像素偏移具有非线性和随机性,且序列中常伴有成像系统运动引起目标全局运动,该方法将像素校正分为整体运动校正和局部非刚性配准两部分。采用仿射变换描述目标整体运动;引入多分辨率策略处理像素偏移,利用多层B样条对湍流引起的局部形变进行非刚性配准。基于对称约束的代价函数,通过梯度判定感兴趣区域,进一步细化控制点网格提高B样条配准精度。最后,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法优化代价函数,得到像素偏移量,实现畸变图像的像素校正。对真实图像和实际序列图像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湍流造成像素偏移畸变,在噪声和模糊干扰下校正结果依然理想。  相似文献   
58.
针对视角存在畸变的视场下行人会依据所在视场中的位置表现不同于常规的多种姿态,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效高精度的进行行人检测提出一种"多类"目标检测算法,即将视场中不同畸变程度下的行人可视为不同类型的监测目标,并依托当下分类算法中表现优异的Faster R-CNN神经网络框架,在安防监控图像中大大提高了行人检测的精度和速度。算法由训练分类器和检测两部分组成。在训练阶段,添加对数据集做多分类的分类层,即将不同畸变程度的行人定义为不同类的检测对象,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训练的时候忽略因畸变造成的共性特征,以此提高检测精度。其次,以梯度下降的速度即收敛速度作为我们是否找到精准的多分类"边界"的依据,换句话说,我们定义的多分类的边界是不断变化的。在检测阶段,我们对不同场景实践展示出最终的检测结果。结果证明:不论是速度,精度都证明了多分类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9.
采用白炭黑和硅藻土两种含硅类填料对丁基橡胶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两种填料分别对丁基橡胶力学性能、阻尼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硅藻土相比,填充等量白炭黑的丁基橡胶拉伸强度和邵氏硬度较大,断裂伸长率较低,在其用量为30phr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极大值和极小值;复合材料在-70~80℃温度范围内出现了a转变和b转变,相比硅藻土试样而言,白炭黑试样的a转变温度Tg和b转变温度Tb较高,损耗因子tandmax和温度区间D0.7较小,低温段的储能模量大,高温段的储能模量相当;在0.1~200Hz频率范围内,白炭黑试样的tand较硅藻土试样大,储能模量在150Hz以后开始高于硅藻土试样;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白炭黑的混炼胶料的加工性能要优于填充相同用量硅藻土的混炼胶料。  相似文献   
60.
为了检测石化工业生产过程中微小气体的泄漏,提出了一种应用红外成像技术的单帧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了低秩稀疏分解理论和稀疏表示理论,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张量低秩分解和稀疏表示的小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张量分解的形式充分发掘背景矩阵所包含的信息;利用先验知识构造微小气体泄漏的目标字典;同时利用背景的低秩约束和小目标的稀疏表示约束分解出微小气体的泄漏目标。最后基于非精确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IALM),对本文算法进行最优化求解,并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了本文方法和已有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检测效果优于其他已有方法,并且具有较好的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可以满足工业生产中对微小气体泄漏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