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业科学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1996早我们在含钾丰富的豫西褐土区进行了小麦氮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钾配合施用可提高小表的叶面积系数和植株抗逆性,增加植株的干物质和籽粒千粒重,与单施氮肥相比,平均增产11.8%,氮钾产量模型为:Y=239.87 16.627X_1 13.527X_2-0.5577X_1~2-0.8209X_2~2 0.1042X_1X_2,氮钾经济合理施肥量分别为210、124.1kg/hm~2,最佳配比1.69:1。联应系数为1.07,施肥利润为3123.75元/hm~2,每公斤N可增产小麦6.5~15.8kg,每公斤k_2O可增产小麦1.6~11.1kg,每公斤养分增产小麦8.58kg。  相似文献   
52.
土壤性质对锌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括了土壤pH、有机质、粘粒矿物、温度、竞争性阳离子和共存阴离子等性质对土壤锌吸附过程的影响,总结了土壤对锌的吸附量随pH值、有机质含量、粘粒矿物类型、温度和土壤溶液中伴随离子种类变化而变化的机理,指出了土壤性质对锌吸附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洛阳市植烟土壤346个土壤样品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植烟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6、10.2、147.9 mg/kg和12.2 g/kg,总体上处于中等含量水平,78.0%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在30~60 mg/kg之间,87.0%的速效磷含量在5~20 mg/kg之间,74.6%的速效钾含量在100~200mg/kg之间,69.4%的有机质含量在10~15 g/kg之间,各养分的变异程度大小顺序为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经K-S检验(P>0.05)符合正态分布;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的含量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经K-S检验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4.
为了对钾锰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后期生长及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锰配施明显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小麦子粒的千粒重;钾锰配施处理小麦子粒的平均灌浆速率(Ra)和灌浆第二阶段即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R2)明显高于无钾、锰肥处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55.
基于农业农村部在我国主要稻区的长期定位监测数据(1988—2017年),采用模糊数学(Fuzzy)法对水稻土肥力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地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阐明我国水稻土肥力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近30a来全国稻区土壤肥力质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从前期(1988—1999年)至中期(2000—2009年)和从中期至近期(2010—2017年),全国稻田土壤肥力指数(SFI)分别平均增加了6.9%和17.7%。各稻区SFI阶段性变化特征存在差异,西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呈前慢后快的显著上升趋势(P<0.05),华南和长江三角洲(长三角)稻区呈前快后稳的上升趋势,东北稻区呈前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近期全国稻田SFI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SFI超过全国平均值(0.61)的区域占50.2%。与中期相比较,近期全国稻区SFI总体呈上升趋势,SFI增加的区域占69.3%。各稻区在前期和中期(东北稻区的中期除外)均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影响SFI变化的相对重要性占比(19.4%~60.3%)远大于其他指标(0.1%~13.3%)。至近期,所有稻区各指标影响SFI变化的相...  相似文献   
56.
中国稻作区土壤速效钾和钾肥偏生产力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农业农村部布置在全国的水稻土监测样点(1988—2017),分析不同稻作区水稻土的速效钾、钾肥偏生产力和钾素表观平衡的时空变化趋势。在30 a间,东北区水稻土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长江三角洲(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地区。随试验年限的延长,除了长江中游的水稻土速效钾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外,东北、长三角和华南区的水稻土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出先稳定后增加的趋势,而西南区的水稻土速效钾含量则无显著变化。线性拟合方程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每增加10 mg·kg–1,30 a间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南的钾肥偏生产力提升幅度分别为0.31、1.51、0.26和0.49 kg·kg-1。除西南区域外,其他区域的钾素表观平衡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1988—2017年,全国尺度上水稻土的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但不同稻作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年均增幅则差异较大。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水稻钾肥偏生产力的提升,而长期进行水稻种植导致的钾素表观盈余则进一步有利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7.
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豫西褐土区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 :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增产幅度为 6 .9%~ 2 5 .4 %;施用 0~ 112 .5 kg/ hm2 K2 O和质量分数为 0~ 0 .3%的 Mn SO4 ,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随钾、锰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钾、锰肥的合理施用量为每公倾施钾 (K2 O) 75 kg,同时配合叶面喷施质量分数为 0 .2 %~ 0 .3%的锰肥 (分拔节期和灌浆初期 2次喷施 ,每次喷施液为 75 0 kg/ hm2 )  相似文献   
58.
钾对旱地冬小麦后期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为了了解钾对旱地冬小麦生长质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室内分析测定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钾对旱地冬小麦后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37.5~112.5kgK2O/hm2)明显地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施用钾肥的处理在小麦开花以后不同时期千粒重和籽粒灌浆速率都明显高于对照。施用钾肥,小麦的沉淀值、面团稳定时间,尤其是湿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都有明显增加,但钾肥施用量过大反而不利于小麦品质的改善,施用量超过112.5kgK2O/hm2小麦上述品质指标数值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
旱地冬小麦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研究了豫西褐土区旱地冬小麦施用钾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施钾量(K2O)在0~112.5 kg/hm2的范围内,随施钾量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各生育期总茎数及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施用钾肥对旱地冬小麦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7.9%~15.7%,最高产量(4 336kg/hm2)的施肥量(K2O)为114.2 kg/hm2,经济最佳产量(4 275.7 kg/hm2)的施肥量为77.4kg/hm2。  相似文献   
60.
长期施肥条件下我国南方双季稻产量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分析我国南方双季典型稻区福建省白沙、江西省进贤、江西省南昌及湖南省望城4个水稻长期施肥试验资料,研究化肥N、P、K (氮、磷、钾)的不同组合(NP, NK, 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及不施肥(CK)各处理水稻的产量差异、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不同施肥条件下各试验点上水稻产量差异大,试验期内各施肥处理较CK的总增产率分别为NPKM 84.3%、NPK 68.1%、NP 42.9%和NK 39.9%,其中NPKM总体上显著高于NPK。长期配施NPK或NPKM肥产量较稳定或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晚稻,而仅施NK均呈下降或极显著下降趋势(周年变化幅度为-103~ -201 kg hm-2 yr-1),其他施肥处理晚稻产量相对稳定。不同试验点间施磷量较高(52 kg hm-2 yr-1)的南昌点产量相对稳定,而施磷量较低(24 kg hm-2 yr-1)的白沙点各处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施肥投入不足又特别是施磷肥量低或不施磷为早稻产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合理施用NPK肥,配合有机肥,为推荐的施肥模式,为了使试验点双季稻产量稳定且不呈下降趋势,需年施纯磷50.0~63.9 kg hm-2, 且适当偏重于早稻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