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科学   2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作为海面溢油风化的重要过程之一,蒸发会导致溢油组分和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溢油分散剂的使用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本研究选取三种渤海原油样品开展油品蒸发实验,并对蒸发过程对溢油分散剂乳化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72h蒸发周期内,渤西、旅大10-1和蓬莱19-3原油的蒸发率和运动黏度随蒸发时间的延长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原油蒸发会减弱溢油分散剂对油品的乳化分散效果。在油品蒸发过程的前12h内,溢油分散剂对油品的乳化率显著降低,12h之后乳化率变化不大。溢油分散剂对不同类型原油的乳化效果不同。与旅大10-1和蓬莱19-3原油相比,尽管渤西原油密度较低,但由于其含蜡量高,溢油分散剂对该原油的乳化效果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研究结果对于海上溢油事故处置中溢油分散剂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变迁及陆表生境改变,极端天气频发且呈现出多尺度时空变异特征,对其进行预报和预警一直是气象水文领域关注的焦点。临近预报可较准确地预报未来短时间天气显著变化,是当前预报强降水等极端事件的主要手段。从基于天气雷达0~3 h外推临近预报、融合数值模式0~6 h临近预报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临近预报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雷达外推算法的发展进程、雷达外推预报与数值模式预报融合技术进展,指出"取长补短"的0~6 h融合预报在提高降水预报精度、延长降水预见期等多方面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探寻及提升融合技术是未来融合预报发展的核心。将临近预报以气象水文耦合的方式引入水文预报是从源头提高水文预报精度、保障水文预报效果的主要途径,总结了现阶段主流耦合方式、空间尺度匹配技术、水文模型不确定等陆气耦合中的关键问题,阐述了外推临近预报、融合临近预报作为水文预报输入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融合临近预报在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度中存在优势,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3.
凝结潜热释放和地表热通量对一次飑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3年7月4—5日一次产生大风、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天气的飑线过程进行数值试验,研究了凝结潜热释放和地表热通量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潜热释放对飑线系统有重要的作用,对飑线发展维持、移动及成熟阶段的垂直结构都有着一定影响。(2)当飑线系统进入成熟阶段后,小尺度的积云对流中的凝结加热作用于中高层大气,加强了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而对流系统内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又导致凝结加热作用更强。(3)凝结加热作用极大地促进了飑线的低层入流、高层出流的垂直结构,以及系统前方中层入流和高层出流之间形成的间接垂直反环流,促进高空动能下传的同时,使系统前方对流不稳定性增加,新的对流单体易于触发。(4)潜热释放间接增强了对流内部的冷性下沉气流,进而加强了低层的阵风锋,使得新的对流单体能在飑锋处触发,飑线以新老对流单体交替的方式向前移动。(5)在高低空急流的垂直耦合促进飑线发展的同时,成熟阶段飑线中较强的凝结加热对高低层急流有反馈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种垂直耦合。(6)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在对流系统的触发和发展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地表热通量在白天加强了对流边界层的湍流混合作用,由此产生的特征维持到了夜间,形成了适合飑线触发的层结条件。另外,在对流形成之前,与地表潜热通量相关的边界层加湿作用为对流的爆发贮存了丰富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54.
在三亚天涯海角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了一定量的海洋趋磁细菌,最大丰度可达100个/cm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该区域趋磁细菌绝大多数为趋磁球菌。磁小体形状单一,皆为棱柱形;磁小体排列方式多样,以链状排列为主,包括单链、双链,也有少数成簇排列。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与X-射线能谱仪(EDXS)结果表明,磁小体成分为Fe3O4。趋磁细菌的铁含量平均为2.05%(0.70%~7.53%)。通过16S r RNA基因文库的构建与测序,在78个阳性克隆中得到了16个趋磁细菌序列,分属9个OTU。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其中8个OTU属于α-变形菌纲,1个OTU属于γ-变形菌纲。在全部9个OTU中,有8个OTU与已知趋磁细菌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7%,有5个OTU与已知趋磁细菌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3%,说明该区域存在可观的趋磁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55.
产于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南麓的"滞后"弧岩浆岩,由乌尔禾中基性岩墙群和白杨河组玄武岩组成,二者构成一完整陆相火山机构,并呈角度不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佳木河组陆相磨拉石建造之上。中基性岩墙群岩性主要为辉绿岩、辉绿玢岩和辉长闪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3.6±2)Ma(MSWD=0.57,95%置信度)、(286.3±4.0)Ma(95%置信度,MSWD=0.32)、(286.5±5.6)Ma(MSWD=0.3,95%置信度)。白杨河组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3.3±3.1)Ma(MSWD=0.45,95%置信度),均属早二叠世。二者具有相似的与岛弧俯冲相关的地球化学性质,属钙碱性中低钾系列,富集轻稀土,δ_(Eu)异常不明显,富集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高场强元素Nb、Ta强烈亏损,Zr、Hf适度亏损,正的ε_(Nd)(t)值和相对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表明源区为亏损地幔。该岩浆岩形成于洋盆关闭,即沟弧盆体系消失之后,时代"滞后"于造山后沉积记录,表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俯冲作用结束的最终时限应为早二叠世晚期。根据准噶尔地区滞后型岩浆岩区域性分布特点,推断其产地的连线区为天山—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最终深部俯冲的接合部位。  相似文献   
56.
李永军  徐倩  刘佳  王冉  向坤鹏 《地球科学》2016,41(9):1479-1488
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的正确与否,关乎区域地层序列、建造对比、盆地分析与构造演化等,是地质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新近1: 5万区域地质调查证实,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的“佳木河组”,并非前人所述火山岩呈夹层状与陆相碎屑岩互层,实由下部陆相粗碎屑岩和上部火山岩构成,二者间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相互独立且新老关系层序清楚,岩石组合差异性显著.上部火山岩构成较完整的火山机构,火山通道相集块岩、次火山岩及岩株、岩脉与陆相粗碎屑岩为侵入接触,火山喷发相中基性熔岩、凝灰岩与陆相粗碎屑岩呈角度不整合关系.下部陆相砾岩-含砾粗砂岩组合具有典型磨拉石建造特征,产早二叠世Paracalamites stenocostatus,Lepidodendrales等植物化石及孢粉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tites.依据中国地层指南、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相关规范,以及组的命名优先权原则,现将具有独立火山机构的全部陆相火山岩从原“佳木河组”剔出(新建为白杨河组),将新建白杨河组之下伏的陆相砾岩-含砾粗砂岩组合重新清理厘定谓之佳木河组.这一成果,为正确建立本区地层格架,合理进行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57.
北半球秋季欧亚遥相关与华西秋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OF、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常规统计方法研究华西秋雨与秋季欧亚遥相关(EUa)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半球秋季欧亚遥相关(EUa)指数与华西秋雨呈显著的负相关,两者具有一致的阶段性特征。以1986年为界,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华西秋雨与EUa指数相关系数波动较大,均在-0.4以上,显著相关区主要集中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贵州大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两者相关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显著相关区域向北偏移,主要集中于四川东北部、重庆大部以及陕西南部地区。EUa异常与华西秋雨的多寡关系显著。EUa正异常年,中高纬度环流形势与水汽特征有利于华西秋雨北部地区降水发生,华西秋雨南部地区缺乏水汽,动力条件不足,不利于秋雨偏多。EUa负异常年,华西秋雨东部地区,表现为有利于降水偏多,而西部地区则特征相反。  相似文献   
58.
气候变暖对长江源径流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 20世纪60年代以来, 长江源区气温年和四季增温显著, 蒸发量、 径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进入21世纪后, 源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沱沱河作为长江源区的主要径流, 以此为代表研究长江源区气候变暖对径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1981 - 2015年沱沱河水文站径流量资料、 沱沱河同期气象站降水量、 气温、 蒸发量的实测资料, 分析了长江源区沱沱河降水、 气温、 蒸发量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近35 a来沱沱河流域年及四季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 年及春、 夏、 秋季降水量增加而冬季降水量减少; 春、 冬季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年及夏、 秋季蒸发量呈减少趋势。沱沱河流域降水量是影响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气候因子, 夏季降水量的增多与夏季径流量的增多关系密切, 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导致的冰川和积雪融水对径流量的影响次之, 蒸发量对径流量的影响明显低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59.
利用广东自动气象站、深圳梯度塔、气象卫星等资料,对1822号超强台风"山竹"影响期间深圳的大风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山竹"影响期间,深圳普遍出现了13级以上强风,沿海和高地12级及以上阵风持续长达13 h,强度和影响时间均为历史罕见;大风自东向西影响深圳,起风阶段的风速增大速率大于减弱阶段的风速减小速率;大风除了和"山竹"强度、登陆点、移动速度有关外,中高纬度地区的冷高压也是造成该次深圳强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0.
新疆太阳辐射特征及其太阳能资源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佳  何清  刘蕊  陈向军 《干旱气象》2008,26(4):61-66
对新疆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调查和分析,结合新疆地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太阳能开发利用的若干适宜途径和符合区情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