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生物科学   7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幼苗阶段是森林群落更新的瓶颈, 研究木本植物幼苗组成和分布格局对正确认识森林群落构建以及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基于幼苗阶段的研究取样强度较小, 主要涉及常见种, 缺乏对稀有种的有效监测。我们对古田山24 ha森林样地幼苗监测网络进行了扩建, 在已有507个1 m × 1 m幼苗监测样方的基础上, 增设了285个5 m × 5 m幼苗样方, 对样方内所有高度≥ 10 cm且胸径< 1 cm的木本植物幼苗按大样地监测标准进行了定位、挂牌、鉴定和测量。本研究利用2012年5 m × 5 m幼苗监测样方的首次调查数据, 比较了24 ha大样地中不同取样强度下幼苗和非幼苗(胸径≥ 1 cm的木本植物)个体在物种组成、多样性分布格局以及生境偏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 (1) 285个5 m × 5 m幼苗监测样方共计有木本植物幼苗138种20,581株,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经多度校正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1 m × 1 m幼苗监测样方以及24 ha大样地的非幼苗个体, 该结果与基于Rarefaction方法计算的物种数期望值结果一致; 与1 m × 1 m幼苗监测样方结果相比, 5 m × 5 m幼苗监测样方内物种数-取样面积曲线趋于饱和。(2) 5 m × 5 m幼苗监测样方幼苗与24 ha大样地非幼苗个体物种多度呈异速增长关系, 表明植物在幼苗阶段受到负密度制约效应的影响, 死亡率相对较高。(3)取样强度和胸径阈值的选取对群落稀有种的界定有重要影响,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山鸡椒(Litsea cubeba)、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thunbergii subsp. formosa)等物种在24 ha样地水平被认为是稀有种, 但是在5 m × 5 m幼苗样方却属于常见种。(4)指示种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不同取样强度的幼苗生境指示种与基于大样地非幼苗个体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在5 m × 5 m幼苗样方中, 13个物种与单一生境类型显著相关, 其中仅有3个物种与1 m × 1 m幼苗样方指示种相同, 与24 ha大样地非幼苗相比, 仅有2个共有指示种。总之, 不同取样强度可显著影响幼苗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分析结果, 通过样方扩建对林下幼苗进行系统监测, 可进一步加深对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2.
以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裸鼠移植瘤为模型,研究了一种寄主为夹竹桃的红花桑寄生总黄酮提取物(Nispex)与多柔比星联用的抗白血病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抑瘤率为指标,采用药物相互作用指数(CDI)来评价药物联合作用疗效.10 mg/ks/d Nispex腹腔给药(连续给药9 d)与15 mg/kg多柔比星(尾静脉一次性给药,下同)联用对HL-60移植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瘤率89%,CDI为0.43(P<0.01);与10 mg/kg多柔比星联用,抑瘤率为57%,CDI值为0.80(P<0.05).说明Nispax与多柔比星有较好的协同抗白血病作用.采用EM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了Nispex对HL-60细胞中NF-кB的影响,结果表明Nispex可降低了NF-кB的DNA结合活性,下调NF-кBp65蛋白的表达,也抑制NF-кB的核转移,说明Nispex是一种天然NF-кB抑制剂.ELISA分析表明Nispex可下调HL-60细胞分泌VEGF.  相似文献   
43.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 c AMP结合蛋白(CRP)编码基因敲除突变株及基因回复互补株,并探究CRP基因的缺失对细菌生物学特性及毒力的影响。方法:构建中间为壮观霉素抗性基因(Spcr)、两侧为CRP编码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的基因敲除质粒,通过同源重组筛选CRP编码基因敲除突变株ΔCRP;构建CRP编码基因的互补质粒,通过电转化敲除株ΔCRP,筛选CRP的基因回复互补株CΔCRP;比较分析突变株、野生株和回复互补株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并以小鼠作为动物感染模型对突变株、互补株及野生株的毒力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应用组合PCR和基因测序分析,证实构建了CRP的突变株ΔCRP,并筛选出CRP的回复互补株CΔCRP;逆转录PCR证实在突变株ΔCRP中CRP在转录水平缺失,而在回复互补株CΔCRP中其转录回复;在丰富营养情况下,突变株ΔCRP与野生株的溶血活性、生长速率及对小鼠的致病力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突变株的成链能力减弱。结论:CRP编码基因的缺失并未显著改变野毒株05ZYH33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毒力,提示CRP可能不是猪链球菌的关键毒力决定因子,其参与碳源代谢等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为阐释不同污染程度下城市绿化植物吸滞PM2.5机理、解析污染物来源,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定量测定长沙市常见的2种园林绿化树种(桂花和香樟)植物叶片PM2.5吸附量,同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不同污染区(交通区、文教区、清洁区)植被的叶表面微形态特征,使用离子色谱仪测定样品中水溶性离子含量.结果表明: 污染程度与植物叶表面PM2.5吸附量呈正相关,不同植物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全年均值表现为交通区(0.56±0.04 μg·cm-2)>文教区(0.48±0.06 μg·cm-2)>清洁区(0.33±0.02 μg·cm-2),植物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季节变化为冬季(0.70±0.10 μg·cm-2)>春季(0.43±0.14 μg·cm-2)>秋季(0.39±0.12 μg·cm-2)>夏季(0.31±0.09 μg·cm-2),桂花的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大于香樟;污染程度轻的区域的植物叶片比较光滑,污染程度重的区域的叶片较粗糙,植物粗糙度排序为交通区(195.45±16.09 nm)>文教区(176.99±8.45 nm)>清洁区(131.88±12.98 nm);不同污染程度地区PM2.5离子含量均表现为冬季最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最低;3个污染区PM2.5离子成分均以Na+、NH4+、Cl-和Br-这4种离子为主,不同程度污染区PM2.5污染均以移动源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45.
孙静  陈建华 《生物技术》2007,17(3):79-83
枯草芽孢杆菌是典型的模式微生物,其芽孢形成过程一直是细胞分化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形成芽孢时,细胞进行不对称分裂而产生两个子细胞:前芽孢(forespore)和母细胞(mother cell),它们的基因表达程序是完全不同的,但又相互影响。枯草芽孢杆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酶的生产,这些酶主要是在母细胞中合成。该文综述了母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母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是由母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Spo0A、σE和σK调控的。  相似文献   
46.
外来克隆植物关节酢浆草被大量应用到中国园林绿化中,并出现逃逸和归化现象.关节酢浆草地下块茎的克隆储存可能对其潜在入侵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盆栽试验并模拟园林除草措施进行人工刈割,比较植物各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以及根、茎、叶主要功能性状等指标的差异,研究关节酢浆草的克隆储存策略对人工刈割的响应,从克隆储存角度分析植物的入侵机制.结果表明: 刈割强度、刈割频度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叶、根的部分生长指标,但地下茎生物量、总生物量在不同刈割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且高频度刈割显著增加了植株对地下茎的生物量分配.关节酢浆草地下块茎的克隆储存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关节酢浆草对环境干扰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其潜在的入侵性.  相似文献   
47.
陈建华 《遗传》1984,6(3):39-40
用齐次坐标来表示某一基因位点上有两个 等位基因的群体情况,既简捷又直观,因此李景 钧在“群体遗传学”中曾对此作了介绍。然而, 由于李未在数学上加以证明,初学者常难以理 解。为此本文拟对两个较难理解的结论加以证 明,并对如何看图略作解释,以帮助初学者克服 数学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IV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远处转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22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IV期肺癌患者,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各器官远处转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2例IV期肺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188例(30.2%),腺癌275例(44.2%),小细胞癌130例(20.9%),大细胞癌5例(0.8%),腺鳞癌14例(2.3%)。平均年龄55.4岁,男女比例为2.60:1,高发年龄为40~60岁。各器官远处转移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骨267例(42.9%),胸膜212例(34.1%),双肺162例(26.0%),脑148例(23.8%),肝132例(21.2%),肾上腺53例(8.5%),心包50例(8.0%),皮下转移6例(1.0%),肌肉3例(0.5%),眼球和脊髓各1例(0.2%)。单器官转移共283例(45.5%),多器官转移共339例(54.5%),最多为6个器官远处转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有各自不同的远处转移特点及临床特征,应选择相应的检查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IV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远处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82 例诊断 明确IV 期NSCLC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各器官远处转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2 例IV 期 NSCLC 患者中,鳞状细胞癌188 例(39.0%),腺癌275 例(57.1%),大细胞癌5 例(1.0%),腺鳞癌14 例(2.9%)。平均年龄55.2 岁,男 女比例为2.30:1,高发年龄为40~60 岁。各器官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骨217 例(45.0%),胸膜170 例(35.3%),双肺 138例(28.6%),脑113 例(23.4%),肝85 例(17.6%),肾上腺33 例(6.8%),心包36 例(7.5%)。单器官转移221 例(45.9%),多器官转移 261例(54.1%)。T4 期患者所占比例高达44.8%,N2+3 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N0+1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骨、脑、肝、 肾上腺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8.1%、23.9%、12.9%和15.2%。结论:NSCLC 以骨和胸膜转移最为常见,原发肿瘤情况、淋巴结转移情 况与远处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多数M1b 期患者初诊时已发生全身多部位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0.
目的:在生物浸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有着重要意义,而群落分析的基础是提取纯度高、损失少的基因组DNA。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验通过比较两种较常用的DNA提取方法,煮沸裂解法和试剂盒法,寻找一种灵敏、快速、经济实用的制备浸矿细菌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煮沸裂解法和试剂盒法提取6种浸矿菌的基因组DNA,从所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纯度、回收率和对PCR扩增反应的影响方面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用两种方法来处理不同浓度梯度的一种菌,通过实时定量PCR来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性。结果:相同处理量(108个)的革兰氏阳性菌(1株)、革兰氏阴性菌(4株)、古菌(1株)经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差异较大,煮沸裂解法所得的6组基因组DNA更纯,其OD260/OD280的值更接近1.8-2.0(纯DNA的OD260/OD280在1.8-2.0之间),前者所提DNA回收率最大可达后者的16.7倍;煮沸裂解法只需较少菌(102个)便能让实时定量PCR检测到所提DNA模板浓度,比试剂盒法灵敏。结论: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均可用于后续的PCR扩增,此外,前者提取的DNA浓度随细菌浓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而后者随菌浓度增大,所提DNA量增加有限,因此,在生物浸出中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可直接采用简单快速的煮沸提取法,为实验节约成本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