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医药卫生   36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探讨实验性哮喘时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的调节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卵蛋白致敏致喘豚鼠下呼吸道和内脏感觉传入部位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哮喘组豚鼠气管、支气管、肺、C7~T5段脊神经节和相应节段脊髓后角、结状神经节及孤束核区CGRP含量(pg/g)分别为71.72±17.82,75.56±19.23,82.85±23.33,83.83±21.29,74.47±22.25,77.65±20.21和69.95±12.27,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48.06±12.32,53.36±15.22,62.39±20.25,67.76±20.29,60.63±14.45,65.54±17.27,59.33±21.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哮喘+NGF抗体组,上述部位内CGRP含量(pg/g)分别为35.25±8.76,42.26±10.96,58.89±18.83,62.67±22.24,56.55±16.69,60.34±17.97和54.46±16.62,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实验性哮喘时NGF可上调下呼吸道和感觉神经节等内脏感觉传入部位的CGRP水平,两者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制作实验性免疫性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的方法,以及柯萨奇病毒感染与多发性肌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不同毒力0.3ml的柯萨奇病毒B1(CVB1,10^-2,10^-3,10^-4 TCID50)感染和兔肌肉匀浆(30mg/ml)加完全弗氏佐剂多次免疫28只正常豚鼠,共观察3~5周;和不同毒力0.2mlCVB1,10^-2,10^-3,10^-4 TCID50分别腹腔接种各20只BALB/C和C57BL/6小鼠;以及0.1ml CVB3 10^-6 TCID50腹腔接种28只BALB/C小鼠,共观察1~3周,制成实验性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观察其在血清肌酶、巨检和组织病理的改变。结果:发现0.3训毒力为10^-2(A组),10^-3(B组)和10^-4(C组)TCID50柯萨奇病毒B感染豚鼠纽,3周后仅少数豚鼠出现多发性肌炎的症状,但均能导致肌酶谱(CK,CK-MM,LDH和AST)异常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均P〈0.05),以B组升高值最高,但巨检肌肉无异常;4周后10^-3组(F组)豚鼠33.3%出现下肢瘫痪,巨检发现肌肉萎缩,弹性差,病理检查证实为多发性肌炎改变;3周与5周的CK和CK-MM升高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1031和P=0.1164)。单纯兔肌肉匀浆免疫(E组)也能导致豚鼠肌酶谱异常升高,但不如病毒感染后明显,也不引起股肌肉肌炎的病理改变。柯萨奇病毒B1和B3均不能诱导BALB/C和C57BL/6小鼠出现多发性肌炎改变。结论:柯萨奇病毒B1感染的毒力和病毒量与豚鼠多发性肌炎的发病相关,在感染5周后比较明显。本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多发性肌炎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人类肌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咪喹莫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豚鼠哮喘模型 ,随机分为 :①对照组 (哮喘组 ) ;②咪喹莫特吸入组 ;③咪喹莫特灌胃组 ;④咪喹莫特外用组 ;⑤安慰剂组。治疗 2周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及肺组织 ,分别测定外周血IgE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计数、分类 ,计数肺组织切片 0 1~ 0 3mm范围的支气管壁嗜酸性粒细胞 (EOS)、淋巴细胞 (L)数。结果 :咪喹莫特治疗组外周血IgE值 ,BALF细胞计数、EOS分类及 0 1~ 0 3mm支气管周围EOS计数、L计数与对照组间或安慰剂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BALFL分类百分比 ,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或安慰剂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咪喹莫特治疗组间IgE值、BALF计数、EOS分类、支气管旁EOS计数、L计数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咪喹莫特能显著减轻支气管肺周围的炎性细胞的浸润 (主要表现为下调EOS与L数、EOS百分率和IgE)。咪喹莫特吸入可能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在豚鼠耳蜗内的分布以及对毛细血管张力的作用机制.方法经4 g/L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后,取出耳蜗,经3 g/L依地酸脱钙后,作10 μm厚冰冻切片,用辅酶Ⅱ孵育液在37℃条件下孵育1 h.结果发现在耳蜗内、外毛细胞底部与耳蜗神经末梢接头处及毛细血管球内皮细胞有明显NADPH-黄递酶活性,此外在内、外柱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也有NADPH-黄递酶活性反应.结论一氧化氮(NO)在维持耳蜗正常神经传导及毛细血管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后豚鼠耳蜗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12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75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组(n=60)。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组进行硫酸卡那霉素200mg/(kg·d)连续肌肉注射14d,根据停药时间分为卡那霉素停药1,3,7,14d组,每组15只。分别处死正常对照组及卡那霉素停药1,3,7,14d组豚鼠,处死前检测其听脑干反应的变化,处死后以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耳蜗毛细胞核荧光染色计数等检测耳蜗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豚鼠连续应用卡那霉素14d,停药1d耳蜗细胞即出现凋亡现象(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阳性细胞数:柯蒂氏器0.69±0.57,螺旋神经节1.22±0.51,血管纹1.01±0.67),随停药时间延长,耳蜗细胞凋亡数增多(14d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阳性细胞数:柯蒂氏器4.91±0.94,螺旋神经节8.84±1.35,血管纹7.39±1.63),且愈近底回愈多,愈近顶回则愈少,对照组无凋亡现象。②豚鼠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后,随停药时间延长,听脑干反应阈值14d组为43.20±6.73,正常对照组为5.60±1.78,14d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结论:①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可引起耳蜗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是豚鼠耳蜗损伤的一条途径。②耳蜗细胞凋亡可能是卡那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 探讨普济煎液对豚鼠EB病毒的抑制及其免疫干预作用。 方法 经滴鼻、口腔接种EB病毒1周,造模成功后,把豚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昔洛韦组、低剂量普济煎液组、高剂量普济煎液组,每组各9只,分别予生理盐水、阿昔洛韦、普济煎液灌胃2周。末次给药后,检测豚鼠血液淋巴细胞中EBV-DNA载量、血清中TNF-α、IL-6、IL-8、IL-10、IFN-γ、EBV-VCA IgG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阿昔洛韦组、低剂量普济煎液组、高剂量普济煎液组淋巴细胞中EBV-DNA拷贝数、血清中EBV-VCA 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昔洛韦组、低剂量普济煎液组、高剂量普济煎液组淋巴细胞中EBV-DNA拷贝数降低(P<0.05);高剂量普济煎液组淋巴细胞中EBV-DNA拷贝数较阿昔洛韦组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昔洛韦组、低剂量普济煎液组、高剂量普济煎液组血清中TNF-α、IL-6、IFN-γ含量升高(P<0.05);高剂量普济煎液组中TNF-α、IFN-γ含量较阿昔洛韦组升高(P<0.05)。结论 普济煎液能有效抑制EBV-DNA复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NF-α、IL-6、IFN-γ表达,降低IL-10的表达,增强豚鼠免疫应答效应,抑制EB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47.
背景:干细胞是动物和人的一种特殊功能的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之中,其大部分分化成各种特定组织器官,一部分保持干细胞状态,以备组织修复之用。有研究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烧伤创面,用以诱导皮肤干细胞的增生和活化,以达到治疗烧伤的目的。目的:观察采用体外培养干细胞培养液滴注于豚鼠皮肤重度缺损局部对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空白对照实验。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材料:成年健康豚鼠14只,体质量300~350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取10豚鼠,经颈部放血处死,提取骨髓,经过培养制成单细胞悬液备用。将14只豚鼠制成两侧重度皮肤损伤模型。随机选取10只豚鼠,其中一侧滴加干细胞培养物(干细胞组),而另一侧滴加培养液(培养液组);剩余4只动物不做任何治疗,作为空白对照组。3d后,每两天用透明有机玻璃置创面上方,描画其形状,观察创面情况,并将其图形复制到透明玻璃纸上,在直角坐标纸上精确查出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速度。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各组豚鼠创面愈合情况及平均愈合时间和速度。结果:14只豚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豚鼠创面愈合情况:3d时,干细胞组创面干燥,无明显渗出,在创面底部有一层膜状物质,与纱布粘贴比较牢固,敷料不易脱离;培养液组创面情况与干细胞组基本一致,但无膜状物质形成,敷料易脱离;空白对照组动物创面炎症明显。②各组豚鼠创面愈合时间:干细胞组明显少于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12.45&;#177;2.18)d比(26.29&;#177;1.38)d和〉30d,P〈0.05]。③各组豚鼠创面愈合速度:干细胞组明显快于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40.42&;#177;2.14)mm^2/d比(15.53&;#177;5.22)mm^2/d和(10.27&;#177;4.57)mm^2/d.P〈0.051。结论:利用同种异体动物干细胞培养物进行皮肤表面滴注修复其损伤创面,干细胞能够在创面上生长,并向皮肤细胞转化,促进创面皮肤修复,用于皮肤重度缺损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血清中补体(C)和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方法 选用体重250~300 g的雌性豚鼠36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5只),溶剂(橄榄油)对照组(5只),TCE实验组(26只).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方法对豚鼠进行染毒.激发接触后24 h观察和记录豚鼠背部受试区的皮肤反应情况,进行评分.按皮肤致敏反应积分将TCE处理组豚鼠分为致敏组(积分≥1)和未致敏组(积分为0).分别在实验结束后24、72 h采血,检测血清中C3、C4、IgA、IgG、IgM浓度.结果 TCE处理组豚鼠致敏率为65.38%(17/26).TCE致敏24、72 h组C3含量[24 h:(99.75±1.45)μg/ml,72 h:(93.28±3.61) μg/ml]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112.30±9.10)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致敏24、72 h组C4含量[24 h:(34.63±2.53) μg/ml,72 h:(33.82±2.76) μg/ml]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43.87±3.65) 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致敏24、72 h组、TCE未致敏24、72 h组IgA、IgM含量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CE未致敏组比较,TCE致敏24、72 h组血清中IgA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中IgG的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TCE致敏豚鼠皮肤后,血清中C3、C4含量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49.
目的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体内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选用体重250~300 g的白色雌性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处理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方法处理豚鼠。分别在实验结束后24 h、72 h采血,检测血清中IgA/C3-CIC、IgG/C3-CIC和IgM/C3-CIC的浓度。结果 TCE处理组致敏率为65.38%;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致敏组和TCE未致敏组的血清中IgA/C3-CIC、IgG/C3-CIC和IgM/C3-CIC的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E处理组豚鼠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降低,可能提示其体液免疫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涉及多种炎性细胞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嗜酸粒细胞(EOS)是关键的效应细胞。EOS凋亡异常在哮喘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已有研究。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诱导EOS凋亡可能为其抗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机制。但激素对抵抗型哮喘的治疗是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初步临床观察表明,小剂量环孢素A(CSA)可以使激素抵抗型哮喘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而激素用量减少,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的实验通过环孢素A对哮喘豚鼠肺内EOS凋亡及Fas表达的影响,来揭示环孢素A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