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9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林琼  肖炜  肖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94-1195,1198
南岳有野生香草植物约200余种,48科92属,其中木本22科41属80余种,草本26科51属120余种。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建立了野生香草植物开发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对南岳常见的26种野生香草植物开发利用价值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Ⅰ级(亟待开发)香草植物8种,Ⅱ级(有待开发)香草植物9种,Ⅲ级(暂缓开发)香草植物9种。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进行北京地区大白猪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并实施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预测刚出生的小公猪基因组估计育种值,提高选种准确性。【方法】 利用北京地区3家核心育种场英、美系大白猪2007-2017年场内性能测定记录,筛选4020头个体构建基因组选择混合参考群,性状包括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参考群个体和候选公猪个体基因型信息主要采用Illumina 80K SNP芯片进行测定。基因组育种值采用同时利用系谱信息和基因组信息的一步法(SSGBLUP)方法,对3家核心场猪只进行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分别在公猪去势前和性能测定结束时预测大白公猪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并进行相应选种。3个场之间的场间遗传联系用关联率衡量。【结果】 场间关联率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遗传背景差异,北京地区3家核心场场间遗传联系偏低,无法开展传统联合遗传评估,但基于基因组信息的G矩阵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个体存在亲缘关系,说明通过基因组选择可以实现3个育种场间的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基因组选择实施后,累计基因组预测大白公猪1789头。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大幅提高。实施第一次基因组选择或早期选择时(公猪去势前),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系谱指数的准确性分别为0.55,0.56和0.41,而3个性状GEBV的准确性分别为0.65,0.70和0.60,提高了10、14和19个百分点。终选(性能测定结束)时,3个性状的传统育种值(EBV)准确性为0.70、0.72和0.41,GEBV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至0.78、0.84和0.60,提高了8、12和19个百分点。低遗传力的总产仔数准确性提高幅度最大。公猪去势前初选时基因组选择准确性与常规性能测定结束时的常规育种值选择准确性几乎一致,表明基因组选择早期选种效果与常规育种相当,节省了育种时间和成本。338头完成性能测定的候选公猪两次基因组选择准确性表明,第二次基因组选择由于加入了候选公猪的测定信息,达100kg体重日龄和100kg活体背膘厚的GEBV准确性由第一次的0.55和0.62分别提高到0.72和0.84,提高了17和22个百分点。无偏性系数在0.82-1.00之间,两性状GEBV的无偏性由第一次基因组选择的0.82、0.96 分别提高到0.91、1.00,说明第二次估计的偏差更小,结果可信度更高,能更准确选出优秀的种公猪。【结论】 基因组选择可以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实现常规育种不能进行的联合遗传评估,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联合育种。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高于传统的系谱指数和育种值选种,且低遗传力性状提高幅度最大。基因组选择能够实现早期选择,提高育种效益。  相似文献   
43.
王晓凤  肖炜  谷传慧  云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87-2008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种猪群氟烷基因(Haln)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PCR-RFLP对北京地区公猪站、种猪场共计609头种猪进行氟烷基因检测。[结果]公猪站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皮特兰的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0、17.11%、5.56%和18.75%;种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的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4.52%、11.68%和23.3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氟烷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祝璟琳  李大宇  肖炜  邹芝英  杨弘 《水产学报》2016,40(12):1906-1914
以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获得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以此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羊抗兔Ig G-HRP作为酶标二抗,建立无乳链球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与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06 CFU/m L和1∶10 00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1000。病原菌检测灵敏度为每孔103 CFU。该方法标准化后具有快速、灵敏等特性,与海豚链球菌等其他常见水产病原菌无交叉反应;阻断实验中的阻断率达72.02%;交叉反应和阻断实验的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该方法标准化后检测了44株2007—2013年分离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阳性检测率为100%;对人工感染后死亡的30尾罗非鱼的脑组织进行检测,阳性检测率为100%;对人工感染后未死亡的20尾罗非鱼的脑,肝和脾组织进行检测,脑的阳性检测率为0%,肝的阳性检测率为25%,脾的阳性检测率为50%;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已发病的罗非鱼,而且能够检测无症状的带菌罗非鱼,该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罗非鱼链球菌病。  相似文献   
45.
薛振华  肖炜  朱振营  云鹏 《猪业科学》2010,27(7):28-30,4
克隆技术结合成熟的胚胎生物技术,为家畜的生产性能提高、品种改良和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大量复制优秀种猪提供了可能。尽管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仍有需要完善之处,但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还是对克隆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并取得了一些突破。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现状,对克隆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池塘种植鱼腥草对无乳链球菌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损伤的修复作用,在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0%(对照组)、5%、10%和15%池塘面积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分别在感染后0、24、48和72 h采集吉富罗非鱼肝脏,进行肝脏生化、抗氧化性能、组织病理和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 70)表达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48和72 h对照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最高,种植鱼腥草各组吉富罗非鱼肝脏ALT活性在感染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感染后72 h,10%组吉富罗非鱼肝脏AST活性已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抗氧化指标显示,种植鱼腥草能减缓链球菌感染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的产生。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吉富罗非鱼感染后48 h肝窦明显淤血,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而各种植鱼腥草组吉富罗非鱼在感染后仅表现为肝细胞明显嗜酸,肝窦轻度扩张。定量PCR结果显示,每组吉富罗非鱼肝脏HSP 70表达量在感染后都显著升高,感染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肝脏的HSP 70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鱼腥草种植组。研究表明,种植鱼腥草能显著改善链球菌感染所造成的吉富罗非鱼肝脏AST和ALT上升,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吉富罗非鱼通过肝脏HSP 70高表达促进受损蛋白质的早期修复与降解,种植鱼腥草具有抗炎作用和提高鱼体抵御病原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不同杂交方式奥尼罗非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对埃及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正反交子代奥尼罗非鱼群体开展体质量(BW)与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D)、尾柄长(CPL)、尾柄高(CPD)、体厚(BWD)共7个形态性状测定与分析,判断影响奥尼罗非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复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正反交奥尼罗非鱼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正交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体高和尾柄高3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154.286+9.016XTL+10.065XBD+17.884XCPD;反交雌性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92.582+7.415XTL+8.727XBD;反交雄性奥尼罗非鱼群体体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120.299+8.661XSL+16.590XBD。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TS、BDS、CDS、BWS和HS形态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BS和CLS形态特征,对PCA1和PCA2作散点图可将正交雄鱼与反交雌鱼有效区分。研究表明,不同杂交方式、不同性别的奥尼罗非鱼影响体质量的形态特征均存在差别,在亲鱼挑选及子代选育工作中,建议采用多性状综合选育的方式,以提高选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8.
池塘种植鱼腥草对罗非鱼链球菌抗病力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鱼腥草种植对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抗病力的影响机理,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池塘面积0%、5%、10%、15%比例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连续72 h统计累计死亡率,同时取人工感染0、24、48、72 h的鱼采集尾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死亡率显著性低于其他3组;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感染后72 h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5%和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感染后血清胆固醇(TC)显著性降低,其余3组的罗非鱼的血清TC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5%、10%、15%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在感染前血清TG显著性低于0%种植面积;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在感染前和感染后24 h和72 h都要显著性低于其他3组;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感染前、感染后48 h和72 h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结果表明,10%种植面积鱼腥草可提高罗非鱼对链球菌病的抵抗力,初步认为罗非鱼-鱼腥草共培养殖模式中鱼腥草的最佳种植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理功能变化,实验设置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03 mmol/L、0.06 mmol/L、0.12 mmol/L、0.23 mmol/L),研究亚硝酸盐氮21 d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和肝脏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的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中白细胞数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幼鱼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K+随着亚硝酸盐氮的增加浓度显著提高(P<0.05),与此同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蛋白、Na+和Cl-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浓度以及亚硝酸盐氮浓度表现出负相关的下降趋势(P<0.05);肝脏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HSP70IL-1βIL6TNF-α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增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LYS因子表达量则与之相反。研究表明,0.06~0.23 mmol/L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可导致罗非鱼幼鱼血液生理、代谢和免疫产生功能障碍,并影响肝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亚硝酸根离子在罗非鱼体内的毒性机制,为建立罗非鱼养殖水质亚硝酸盐氮因子的安全阈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