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0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工业技术   398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自Frederick Clapp于1910年在其具有里程碑论文中将断层构造作为有意义的石油圈闭描述以来,断层在沉积盆地石油运移和聚集中的各种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石油圈闭中的断层分析向两个截然不同但又相关的思路发展:1)断层闭合,和2)断层岩封堵。在上世纪大部分时段,断层圈闭的几何闭合以及断层形成的储层封闭并置成为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焦点。这些研究和应用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人们研究出了一些有关沉积盆地几何形态和运动分析的构造地质定量方法,以及板块构造学提供了一种根据产生应力的板块边界特性来探讨断层和盆地关系的综合方法。在过去20年中,由于3-D地震成像技术能更好地分辨出断层构造,对断层封堵产生的储层封隔进行了更加透彻地研究。近几十年,对断层构造的几何特征,断层带各种封堵作用的识别,以及断层岩石物性的定量评价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断层封堵分析已经从2-D断层并置分析向包含有断面、断层传导率、以及并置储层单元的3-D模型方向发展。目前的断层封堵评价方法大都集中在碎屑岩储集层中的正断层上。在冲断层和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断层封堵作用为我们的知识盲区。页岩涂抹已经有效的应用于砂泥岩层序中同生沉积断层的封堵评价。然而,断层封堵分析如果仅考虑页岩涂抹,则会忽视断层带其它重要的封堵作用,特别是破碎作用和胶结作用。无论断层破裂前曾遭受过什么封堵作用。断层在其活跃时期都是地下流体的运移通道。因此,断层封堵评价应当采用包含断层运动、断层带作用和流体流动的4-D模型。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地下断层应力分析和断层封堵的综合分析已经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对沉积盆地中断层岩的低渗透性、高毛细管作用特征的认识促进了断层圈闭的油气勘探工作。从单相流模拟转向沿断层带的多相流或者混相流模拟对油气勘探将有更大的帮助。近期研究,已经将断层要么渗漏、要么封堵这种陈旧的两极化观点转化为更为复杂的、反映断层流体流动特征的现实观念。目前断层封堵评价的主要缺陷是缺乏详细的资料,以及需要对数值模型进行精确的标定。这表明经验数据仍将构成近期断层封堵方法发展的基礎。  相似文献   
42.
据pet.Geol与2005年第2期报道:荷兰东北部的科沃尔德气田产出的天然气,来自中三叠统上壳灰岩阶的碳酸盐岩地层。这是目前从该地层采出天然气唯一的气田,并在附近还确定了几个远景带。荷兰东北部相带和储层性质的分布说明,沉积作用发生于坡度极缓的、风暴占主导地位的大陆边缘斜坡上。斜坡的近源与远源部分的以泥质和泥灰质为主的岩相类型,逐渐与似浅滩鲕粒状灰岩呈指状穿插。白云化的球形鲕粒状灰岩是物性最好(渗透率高达60mD)的储集层,系高能后滨沉积。以灰岩为主的浅滩相和泥质较丰富的前滨相中的储层质量有所降低。中用四级沉积旋回,描述并预测了储层质量(渗透率)和数量(有效厚度与总厚度的比值)的系统及垂向变化。  相似文献   
43.
44.
中国石油勘探的新成果及新领域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在境外上市3年来,一方面脚踏实地,立足现实领域,坚持抓探明储量的落实;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甩开预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勘探成果,圆满地完成了油气勘探任务,为中国石油的持续发展和价值的提升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45.
我国下古生界烃源层特别是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十分广泛,但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地球化学评价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碳酸盐岩的高过成熟性,其地化参数很难取准。本文选用奥陶系烃源层中具有普遍分布意义的低成熟的粘球形藻(G.prisca)干酪根进行热解实验,取得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指前因子A随降解率X的变化关系),这些参数对正确评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潜力和生排烃史具有明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6.
详细地阐述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数学原理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根据某油田的生产层参数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在对各参数进行统计研究并了解它们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构造出一系列隶属函数,通过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完成综合评判.评判结果与勘探实际吻合较好.该方法有效地适用于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47.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之钧  庞雄奇 《勘探家》1998,3(4):66-68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已进入成熟阶段,要保证我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加强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对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自己的地质特点形成适合于中国地质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同时要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48.
49.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是通过正演模型提取AV0属性,再根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在AVO属性交会图上的分布关系,建立储层岩性参数、含流体特征与AVO属性间的对应关系。该法以模型正演分析为基础,以地震数据AVO属性为外推控制条件,将地震、地质和测井信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识别储层的目的。本文以川东LJZ地区飞仙关鲕滩储层为例,通过对已知钻、测井资料分析和模型正演,确定鲕滩储层的地震属性响应模式及其交会图上的分布特征,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流体性质,进而确定储层的气水界面。  相似文献   
50.
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层的岩心、钻井、录井及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当今的伏流型 溶洞的形成和演化的理论,以及现代溶洞特点,划分出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层溶洞的类型,得出了溶洞 的综合识别模式,验证了溶洞在混合带最发育的理论,认为研究区古风化壳溶洞的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为古地貌、古水文、海平面的升降、古气候和古构造运动,而5500~5750m深度范围或混合带是最有利 的溶洞型储层勘探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