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3 毫秒
41.
通过提取实验室废定影液中的银,采用化学还原法,分别以还原糖溶液、聚乙二醇(PEG)、三乙醇胺(TEA)为还原剂,制备超细银粉,对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还原剂种类、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物比例等对银粉形态及粒度大小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得样品物像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三乙醇胺做还原剂可以制得高纯超细银粉。  相似文献   
42.
为分析排采制度对高煤阶煤层气井产出效果的影响,以沁水盆地南部某地质与钻完井条件相似的51口煤层气井排采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煤层气井生产特征,建立了动液面降低速率、单位降深产液量、动液面波动幅度以及停井时间等4个排采动态控制表征参数。表征参数与平均日产气量之间关系显示:解吸前液面降低速率越快、单位降深涌水量越大、停井时间越长、动液面变化越频繁,煤层气产出效果越差。要实现研究区高效排采,建议在初始排水阶段将液面降深速率控制在6 m/d以内,在投产后将单位降深涌水量控制在0.05 m~3/(d·m)以内,在稳产阶段和产量衰减阶段控制好排采强度、保持液面稳定和排采连续性。  相似文献   
43.
描述了电能计量装置电能表中有功和无功电能量(正、反向)与同一时刻内变电站(发电厂)的电量采集终端及主站的电能量不一致情况,分析了产生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定量表征煤层气成藏效应对于有利区识别及开发方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基于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构建了表征煤层气成藏效应含气性、储层能量及流动能力三大关键要素定量模型.以服务于煤层气产能建设为目标,构建了耦合三大关键要素综合效应模型及四维煤层气成藏效应类型判别模式.按成藏耦合效应指数ξ50×103,5×103~50×103,ξ5×103将成藏效应划分为有利、中等、不利3个层次.在每一层次中,以煤层气富集指数100和200、煤层输导能力指数0.5和1.0以及煤层有效流体能量构成指数9和12为界,进一步划分出27种类型.以鄂尔多斯东部煤层为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共有Ⅰ类有利区3种类型,Ⅱ类中等有利区18种类型.其中,Ⅰ类区主要分布在地鄂5井—榆24井北;Ⅱ类区包括大宁-吉县、榆17井区及台7井—榆47井一带.  相似文献   
45.
针对目前煤层气井压力、温度信息获取方式存在因人工采集导致信息孤岛、无法连续获得数据、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漏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煤层气井压力和温度监测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和软硬件架构,重点介绍了基于MEMS技术设计、真空封装、采用电阻负载调制方式发送数据的新型传感节点的设计方案。测试及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实时性和易操作性,其应用有效减少了现场人数,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4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及页岩气"三气"共存,该区上古生界煤系储层垂向上存在着多个独立的含气系统,目前对该类煤系叠置含气系统发育的沉积控制机理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基于该区临兴区块上石炭统本溪组—下二叠统山西组钻井岩心观察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结果,探讨了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煤系叠置含气系统的发育受控于层序格架内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高突破压力的含菱铁矿层(关键层)的空间展布;(2)关键层的发育受控于区域海侵事件层的空间分布,主要发育于最大海泛面附近并构成叠置含气系统隔水阻气的边界;(3)二级层序内最大海泛面附近广泛发育的关键层,构成了全区稳定发育的含气系统边界,三级层序最大海泛面附近发育的关键层常因后期(水下)分流河道冲刷切割而保存不全,促使相邻层序的煤系储层组合成统一的含气系统,为该区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的共采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7.
为了实现矿井尺度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采用直接反映煤层受构造影响强弱3参数,煤层几何形态及其变化、构造煤发育及煤层变形程度,构建了构造运动强度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定量表征方法,并据潘一矿现场资料建立了其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关系。结果显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综合指标与构造煤百分比和煤厚残差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构造曲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综合指数与反映构造运动强度3方面分析基础上,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构造运动强度预测模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构造运动强度指数与潘一矿13-1煤已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位置对应较好,即均分布在构造强度大于18区域。基于此模型,预测潘一矿13-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区9、15、13、14、18号钻孔区域附近。  相似文献   
48.
潘庄煤层气解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煤层气的解吸速度和可解吸量等方面,探讨了潘庄井田煤层气的解吸特征,分析了潘庄井田解吸速度与解吸时间、可解吸量与埋深的关系。指出区域上潘庄1号井田的中部地区,潘庄2号井田15煤大部分地区和3煤北部地带,煤层气的可解吸率很高,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但可解吸率在区域上随埋深的增加大多呈负相关关系,数据较为离散。   相似文献   
49.
申建 《光机电信息》2006,23(7):44-44
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作为液晶显示屏的主要代替产品,目前其市场格局正发生变化,并面临来自多方的挑战.OLEDs目前所面临的工艺技术上的挑战主要集中在设备结构和材料性能的改进上.在加工过程中,一些新方法如顶端发射、加入阻挡层和增加彩色滤光片等均能提高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50.
为了阐释钼催化作用下的煤成气碳同位素演化特征和机理,采用在原煤中添加单质钼的方式,开展催化生气模拟试验,测定模拟系列气样的单体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并对其演化规律和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无论加钼与否,模拟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 C1))均以镜质组反射率1.1%为界分为演化趋势截然相反的2个阶段,乙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 C2))不存在明显的演化阶段性,但加钼煤样δ(13C2)由在较低成熟度阶段重于原煤样变为在较高成熟度阶段轻于原煤样;加钼条件下,模拟烷烃气呈现出正碳同位素系列,δ(13C1)为(-25~-45)×10-3,δ(13 C2)重于-29×10-3,表明钼催化成因气属于有机热成因气范畴。对比模拟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模拟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规律与前人模式有所不同。加钼煤样的不同单体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随有机质成熟度变化速率的不同而不同,指示生气作用在钼催化作用下得到增强,这一效应在裂解气生成过程中更为显著;加钼煤样δ(13 C2)在较高成熟度条件下轻于原煤样δ(13C2)的原因可能在于钼催化效应促进了煤中壳质组裂解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